吴楚材(吴楚材吴调侯怎么读)

AI资讯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65 00

本文主要讲的是吴楚材,以及和吴楚材吴调侯怎么读相关的知识,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译: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注释

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思国之治一作“思国之理”;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吴越,指春秋时的吴国与越国,当时两国之间长期为仇,战伐不断。诚相见则可使有仇的人也团结成一体。

16、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17、董:督责。

18、振:通“震”,震慑。

19、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2、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23、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24、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

25、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

26、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

27、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虚。牧,约束。

28、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

29、盘游:打猎取乐。

30、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31、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32、虑壅(yō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

33、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

34、正身以黜(chù)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

35、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36、简:选拔。

37、效:献出。

38、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39、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40、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

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着重规劝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

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

《谏太宗十思疏》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魏征给唐太宗连上了四份奏章,《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介绍

魏征,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

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参考文献:

1、刘德,林旭.学习高手.语文.4:必修.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陈建国,梁兆民主编. 大学语文[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4、陈妙云,张林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5、(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张天来,王华宝主编.古文观止 下:江苏人民出版社

6、禹力新编.历代名赋集锦·历代骈文集锦·历代散文集锦:时代文艺出版社

7、侯毓信著.唐宋散文: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归有光《沧浪亭记》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1],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2]。亟(qì)求余作《沧浪亭记》[3],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4]。”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5],广陵王镇吴中[6],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7],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8]。迨(daì)淮海纳土,此园不废[9]。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10];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11],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12]。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13]!庵与亭何为者哉[14]?虽然,钱镠(liǔ)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15]。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6]。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sī)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17]!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18]。

【注释】

        [1]浮图:亦浮屠,梵文音译,这里指僧人。文瑛:僧人名。

        [2]苏子美:即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北宋文学家,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出生在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庆历四年(1044年)因参加以范仲淹为首革新派,被反对派打击罢官,后居苏州,庆历五年建沧浪亭,并作文《沧浪亭记》。其著作有《苏学士文集》。

       [3]亟:屡次。沧浪亭:“沧浪亭”跟古代一首民歌《沧浪歌》有关。《孟子•离娄上》引用这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有政治上污浊就退隐不仕之意,苏子美修亭取名“沧浪亭”取此意。

       [4]所以为亭者:所以修建这座亭子的原因。

       [5]吴越:指吴越国,五代十国之一。版图今占浙江、上海、江苏部分和福建北部,公元893年唐镇海节度使钱镠所创建,都钱塘(今杭州),三代五主,历72年。

       [6]广陵王:钱元璙。

       [7]治:修建。子城:外城的属城即内城。

       [8]孙承佑: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其女为妃。偏:此指侧,旁边。

       [9]迨:等到。淮海纳土:指公元978年吴越国最后一个王钱弘俶降北宋。废:废除,毁坏。

       [10]禅者:于后面的“释子”同为僧人或和尚的意思。

       [11]复:恢复、修复。

       [12]夫:语气词。朝市改易:朝代,市镇变化,指世事人物变化。

       [13]姑苏台: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又名胥台。春秋吴王阖闾所建,越攻吴时被焚。

       五湖:指太湖极其附近。《周礼•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具区”是太湖意思,“五湖”指其附近的湖。

       太伯、虞仲:亦称泰伯,《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他们是周文王的父亲(古公亶父)季的两位兄长(长子和次子),后让位于季历(姓姬名历,季是排行,故称季历),在现江浙一带建立吴国。

       阖闾、夫差:春秋时两个吴国国王,夫差是阖闾之子。阖闾一作“阖庐”,字光,与越战争受伤而死;夫差与越战争兵败自杀。

       子胥:伍员之字,楚国人,报父仇奔吴做大夫,事阖闾、夫差两王,使吴国强大,后北夫差赐剑所杀。

       种、蠡:都是楚国人,事越王勾践做大夫,助其灭吴。种即文种,字少禽,后被勾践赐剑所杀。蠡即范蠡,字少伯,后避祸游太湖,经商致富。

       [14]何为者哉:造起来干什么的呢?即算什么呢?不会长久。

       [15]虽然:虽然如此。

       [16]僭:超越规则制度。

       [17]澌然:像流冰一样迅速消失,澌是流冰。

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选自百度百科

【小记】

     出国学习已经快小半年了,对这里我已经慢慢有一些熟悉和了解了。前天刚刚结束语言阶段学习,考试成绩还算优秀,虽然我自己觉得没有说话的天赋,多去付出才能有收获的印证,还是给了我一定的信心。

        其实,我花费学习语言的精力还是不多的,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花费在完成我的其他的学习计划上。由于出国时携带随身物品受限制,我就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以徐北文先生为主编的《古文观止今译》,它在1981年编译完成,1983年精装印刷第一版,我带来的是2003年3月第9次印刷版。我是想利用这个时间阶段,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进入学习文言文的状态,找到学习文言文的途径和方法。我虽不是中文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但是,我自己认为,对于一个一直在学习和想将来在某些专业方向上研究点什么、写些什么的人来说,这是有必要的。

       国学方面的积累应该是学习研究其他学科领域的基础。我的国学方面的基础很薄弱的,语文考试成绩总是不好,以前没有学习氛围,也没有学习的意识。但是,我对国学是有很浓厚的兴趣和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还是挺认真对待这方面学习的,并且我还做了一些小的计划,希望我能够在这个时间阶段能够收获些东西,入门当然是我最希望得到的。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吴楚材和吴调侯叔侄俩都是私塾教师,近代人对他们在《古文观止》中编选的文章,不管从全面性、代表性,综合性、包容性、难易程度是非常认可的,很多学者认为它对文言文初学者是比较适宜的。自它出现以后印刷一直盛行不衰,印刷频率多,使用人数多,受益者也很多。现在有很多版本出现,有繁体版的和简体版的,有译文注释的和没有译文的,有大众用的和学生用的。

        徐北文先生在《古文观止今译•前言》中对附有译文的版本有所简述。他认为自五四提倡新语体后,上海等地上海书商出版了一些“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版本,如上海沈鹤记书店署做肃房编译室著的,广益书局印行署名陆文昭译的,之后又有署名宋晶、署名许啸天等译注本,都不是满足现在读者理想版本。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了有关《古文观止》的一些近代版本。1933年广益书局发行的《言文对照古文观止》;还有1948年上海春明书店发行,姚稚翔译注《考证古文观止》是我找到近代最早的两个版本。

     从1933年广益书局发行《言文对照古文观止》,一直到现在我找到上百个有关《古文观止》的版本。其中,以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繁体竖排《古文观止》(上、下,无译注);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简体横排《古文观止》(无译注);1981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1982年岳麓书社出版,精装简体横排《古文观止》;1983年齐鲁书社发行,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伯城主编《古文观止新编》;198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杨金鼎主编《古文观止全译》等版本最有影响力。有现代译文的版本大部分是从八、九十年代出版发行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两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版本最多和较有影响力。

     我学习文言文以徐北文先生主编《古文观止今译》2003年出版为主,将要参考以上版本作为辅助学习。我遵从网上一些建议,按时间顺序从后往前学习文章,第一篇选择归有光《沧浪亭记》。通过资料查询、对比,我整理出了自认为合适的注释和标点符号。 同时我也发现了在这篇短小的散文中,不同专家学者在原文、段落、译文和标点等有个别不同之处,我把它们整理出来,加以比较、考究,期望能更好的认识、理解和学习这篇文章。

【原文】

        ①孙承佑:“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佑”字。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中华书局《名家精译古文观止》周先慎先生译,上海古籍出版社《震川先生集》(1981)等版采用“佑”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家英著《归有光散文选注•沧浪亭记》(1985),采用“祐”字。中华书局1959年繁体竖排《古文观止》(上、下)是“佑”字。但是,《古文观止今译•沧浪亭记》译文中变“孙承佑”为“孙承祐”。

        ②灭没之余:“余”字。一作“馀”字。中华书局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使用“馀”字,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余”字。

【段落】

      不同版本段落的不同有两种,一种是分四个段落,;另一种分三个段落,把第一种的二、三段合为一个段落。《震川先生集》和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沧浪亭记》是第二种分段方法,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第一种。

【译文】

        ①广陵王:对广陵王有“钱元璙”和“钱元瓘”两种称谓。周先慎译《名家精选古文观止•沧浪亭记》和百度百科都称“钱元瓘”,其他大部分版本称“钱元璙”。

        ②子城:有外城和内城两种说法。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沧浪亭记》注释为“外城”,其他版本大部分注释为“内城”。

        ③外戚孙承佑:有认为孙承佑女儿为钱弘俶妃子,有认为孙承佑姐妹为钱弘俶妃子,两种说法。

        ④姑苏台:有吴王阖闾所建和吴王夫差所建两种说法。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沧浪亭记》认为姑苏台为吴王夫差所建,其他版本认为姑苏台为吴王阖闾所建。

        ⑤五湖:有的版本仅指太湖地区和,有的版本指包括太湖和其它湖泊更多的地方区,两种说法。

        ⑥太伯、虞仲:有认为他们是兄弟关系和父子关系,也有人认为虞仲是太伯四世孙。张家英《归有光散文选》注释为父子关系或虞仲是太伯四世孙。       

【标点】

      标点符号是所有版本最大不同之处,几乎每个版本的标点符号都不一样。每个专家学者个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理解不同,所以相应的标点也不一样。

【排版】

       一般情况下排版顺序是: 【解题】→【原文】→【注释】→【译文】 。但是,也有些版本有不同之处,如周先慎译《名家精选古文观止•沧浪亭记》是按 【译文】→【原文】→【注释】 顺序来排版。

        鲁迅是主张一部书应容许几种译文共存的,村上春树也是抱有相同观点的。参照不同注释和译文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古文。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什么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

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扩展资料

起初,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致“好事者手录”而去,“乡先生”读后有“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因此,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

书稿编好后,即寄往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请吴兴祚审阅。吴兴祚“披阅数过”,以为此书于初学古文者大为有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节为书做序,且“亟命付诸梨枣”,就有了《古文观止》最早的刻本。

二吴对清代以前散文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偏重,重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散文,轻两晋六朝和明代散文。这一重一轻既有二吴的主观意识,也符合消以前散文的大体情况。《古文观止》吸取前代选家(如金圣叹)的成果,入选的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

二吴又对选文作了新的评注:有时从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评语:“通篇共用二十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

有时评语从身世人情入手,如《史记·屈原列传》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文观止 (文学读本)

《古文观止》这部小说作者是谁?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这个回答我会!!我高中都快翻烂的书了!我一直都很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中国古代书籍。

《古文观止》于清朝康熙年间一本针对科举考试的教材,由吴楚材、吴调侯收自东周至明代的各大家文章222篇,全书一共12卷,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观止观止,就是指你现在所能读到最好的意思。这本书的入选的文章都是以语言精练,短小精悍,易于传诵为主,它体裁包括:传、记、论、书、序、表、诏、赞、碑文、墓志铭、散赋、疏、策、祭文、寓言等。并且在文章的中间或者尾端的位置,作者会加进去自己的批注,以期能给初学者一定的理解帮助。我查了一下,这本书因为主要是针对科举考试的策论,所以也会有些不当之处。但是整体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上好佳作。

下面我详细说说,这12卷里面到底写了啥。

卷一卷二:周文,取自左传,像《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这些我们应该在高中时候就学过了。还有《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烛之武退秦师》等等一共34篇。

卷三:周文,取自《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礼记·檀弓》这四本。一共22篇。例如《郑伯克段于鄢》《公子重耳对秦客》等等。

卷一到卷三这56篇文章都挺短的,但是蕴含了很多哲理,就是读来可能有些枯燥和晦涩。但是当做小故事来看真的很nice的。

卷四:战国文,这块针对先秦的较多,一共17篇。像《召公谏厉王止谤》《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些我们应该都学过。这卷相对而言会比上卷更有趣点。(PS:我超级喜欢看秦时和天行九歌,所以对这块的历史会感兴趣点)

卷五:汉文。这块毫无疑问来自《史记》。一共15篇。像《五帝本纪赞》、《屈原列传》、《史太公自序》等这些是来自史记中出名的短篇。

卷六:汉文。这里来自名人所著。一共16篇。像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三国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等,这些应该是我们耳熟能详了。

卷七:六朝唐文。这块个人认为是这本书的重头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人都有入选。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牧的《阿房宫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有李白的多篇诗文等等。都是高中必备古诗文了hhh。

卷八依旧是唐文,但是这里都是取自韩愈的文章。像《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等,一共19篇。

卷八唐宋文,一共22篇。熟知的有范仲淹《岳阳楼记》、柳宗元《捕蛇者说》还有欧阳修司马光等人。

卷十卷十一都是宋文,一共40篇。主要有苏式三父子(苏洵苏澈苏轼)和欧阳修这三位大家的作品。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可能相对出名点。

最后一卷是明朝时期的作品。一共18篇。里面有一篇我们都学过的,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对于这卷,我可能读的相对较少(可能和我不太喜欢明朝的文学环境有关)

从上面的具体目录来看,二吴比较注重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的散文。查了历史资料就会知道这样也很符合当时的主流。如果要读这本书的话,我建议可以先读唐宋时期,这段时期的作品相对来说,我们会比较熟悉,等到慢慢的就可以迁移到其他的作品。读完唐宋之后,可以详细阅读汉魏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章个人认为是最有意义的。它能很好的培养我们对于一些古汉语言的表述以及句型句式的理解,不管是接触中国古典文学,还是应试都有很大的帮助。

读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不断的去揣摩,不断的品味,才能发现这本书的美妙所在。我每次读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古文观止》这部小说作者是谁?写了什么内容?

《古文观止》是中国最通行的文言文选本,中国短文清楚的发展脉络尽在其中,是一部细腻独特的准中国文学史,一本最理想的古代传统文化读物,代表着中国古代短文的最高造就《古文观止》从文学类的视角诠释华夏文明的深幽和远大,揭露各代读书人的心路历程,融各种各样文学类枝巧为一炉,一直以来,被人们做为访问中国传统式短文的规范读物,其书自明末清初终稿以来,大俗大雅,流播所至,广为流传,陶冶和滋养了三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莘莘学子。

《古文观止》的小编本是清朝康熙年间汇编的一部供学塾所使用的文学类读物,其徧者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俩,两平均是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籍,吴乘权,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不洋,字楚材,一生研修文言文,好读经史。古文观止》是一部较为全面的通史性选本,将各代传扬的名作尽量入选,又突出重点,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市矮记,倝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等知名诗人的手游大作纳入在其中。本书所选的文言文,均以短文为主导,兼得韵文、骈文。

秦代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朝选对比较多的是《史记》,唐代时期选对比较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的文章。从文体活动看来,选定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全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勾勒,勾勒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一样,通常韵散融合,来提升声情自然之美。短文则或记人或懂事,有讨论有寓意故事这些。

《古文观止》并不是小说集,是一部散文诗集。标准化的八股文体,古时候文人志士发表文章的样本,赋、比、兴三维修辞方法应用已超完美。《古文观止》无门户之见,不拘泥于某类文体活动,广收各具特色的名家名篇,兼得不同风格的短文骈文,关键讲了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给我们呈现了文言文发展趋势演化的主脉.

关于吴楚材和吴楚材吴调侯怎么读的相关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