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郭沫若这个人,相信大家应该都闻过其名,有人说郭沫若可是能和鲁迅先生并驾齐驱的大文豪。郭沫若大学是在日本读的,除了是文学家之外,还是一名考古学者,可谓文武双全。郭沫若还因对甲骨文的研究而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曾经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在八宝山魂归极乐,像郭沫若这样的学者应该有资格在八宝山下葬。然而,在他死后,郭并没有被埋葬在八宝山,相反,他竟然被埋葬在大寨的田野间。
按照道理来讲他如此的文人也应该葬在其中,但是他并没有和自己的朋友们埋葬在其中而是在一个大寨的田间山沟安葬,这又是为啥呢?
其实这是因为郭沫若先生生前曾来过这里考察,看到这里朴实农民的奋斗精神后深受感动,1975年,郭沫若先生来到大寨村参观,被大寨人民的精神所感动,当场写下一首《颂大寨》:“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就在此次参观中,他在心里萌生了身后长眠于此的念头。并在遗终前留下了上面的遗嘱。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在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郭沫若去世之后,遵照他的意愿,人们将他的骨灰撒在大寨村的虎头山之上。他愿意和广阔的梯田为伴,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场面之一。所以,郭先生会选择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大寨的领域。
在诗人的心目中,大寨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承传,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的象征。当地大寨村的村政府,也建立起了纪念碑,真的只有一块石碑,用围栏拦起来,上面写着,“郭沫若同志永垂不朽”。现在每年很多人去这里参观,瞻仰郭沫若抛撒骨灰的地方。
郭沫若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自从互联网发达以后对他的批评到处可见,首先不可否认的是,郭沫若的确是个才子,就连鲁迅先生在回骂他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郭沫若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贡献和文学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