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最新研判!我国多地现BQ.1和XBB分支!专家:警惕春运后出现一轮新疫情

资讯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46 0 0
高福最新研判!我国多地现BQ.1和XBB分支!专家:警惕春运后出现一轮新疫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

我国多地已发现BQ.1和XBB分支

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 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这些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许文波说,其实BQ.1和XBB已经传入我国,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这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整个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预防BQ.1和XBB,其实是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的,“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监测它的致病力有没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有没有进一步地变异,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我们会和基因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预防还是要做好,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感染疾病科专家:

春运后还有一轮新疫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在第一轮疫情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感染人数的增加,发病人数会趋缓,这是普遍规律。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包括春运以后或者各种社交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后,还有一轮新的疫情,这种疫情波浪型的出现,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我们希望疫情不出现大规模的爆发,这是我们目前主要的建议。

有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患者

可以做这些必要准备

目前有些患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比较担心一旦感染新冠会造成病情的加重,他们面临新冠疫情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表示,确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合并新冠感染的时候,可能相应的呼吸道症状有可能加重,这些人群要好好保护自己。首先就是常规的新冠防护的基本措施还是要继续做到,包括佩戴N95口罩,包括勤洗手、开窗通风、接种疫苗,我们也有一些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佩戴N95口罩以后,特别是走路、活动的时候会觉得气短、呼吸困难加重,这时候我们就建议他戴普通的外科口罩。

第二条是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持续戒烟、均衡的营养、适当的体力活动。

第三条是平常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要备足并且坚持使用。特别是有一些老年的呼吸患者,如果病情稳定的话,我们建议可以家人带着患者相关的证件资料到医院代替患者开一些常规的呼吸疾病长期适用的药物,或者通过互联网医院来开药,就是长期用的药物一定要坚持,并且要备足。

第四条,呼吸急救的一些药物,特别是刚才记者朋友说的像哮喘的这类患者,我们有一些哮喘紧急救急的药,比如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这类患者在家里把这种药备足。

第五条,还有呼吸疾病的患者确实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后容易有原发的基础疾病的进一步的变化,所以我们一般都嘱咐患者争取在家里有个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能够随时了解他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了解是否出现了肺炎或者重症的情况。

第六条,我们一些日常的随访,比如肺功能检查一般说三个月到半年随访一次,在疫情期间我们就建议半年随访一次,把随访的时间适当拉长,减少到医院人群聚集的环境,避免增加感染的风险。

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

有记者提问,这次新冠病毒感染者中也有一些小婴儿,这些小朋友可以选择的退热药有限,能不能用捂汗这种物理方式帮他们退热?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我们大家都知道,其实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建议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如果一旦出现发烧,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去,让我们医护人员去帮助孩子。

我一定要明确地说明,我们是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原因在于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是不健全,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如果我们给这些孩子捂过多的衣物或被盖,就让他们没有办法经皮肤去散热,在捂热的情况下,他们的体温可能越来越高,甚至达到40度以上,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些孩子发烧的时候,除了医务人员的帮助外,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谢谢。

儿童一旦发生热性惊厥,可以这么做

少数孩子在病程中可能会发生热性惊厥,一旦发生,大部分家长会非常紧张,甚至会有一些不知所措。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一旦发生热性惊厥,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非常紧张、非常焦虑。但同时,热性惊厥是我们儿科急诊非常常见的一个急症。由于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我们儿童发生热性惊厥最常见的诱因,主要累及的孩子年龄段是在6个月到5岁之间,一般是在发烧的第一个24小时的时候发生,尤其是在体温快速上升期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热性惊厥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的体温可能达到38.5度以上,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四肢僵硬或者抖动、牙关紧闭、双眼上斜或者上翻,可能伴有口唇的青紫,这个时候对外界的刺激可能没有任何的反应。一旦发生热性惊厥,我建议家长有以下几点可以做的。

第一,把孩子平放在平坦的床上、桌面上,或者地板上,周围不要有尖锐的东西,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在惊厥发作的时候发生跌落,出现二次损伤等。第二,可以解开孩子的衣领,让其呼吸道保持通畅。第三,可以让孩子头偏向一侧,如果可以的话,让孩子保持右侧卧位,这样以防孩子发生呕吐的时候误吸导致窒息的发生。

“在整个过程中,有几个误区我想跟家长提一下,也就是有几个事情不要做。首先,孩子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包括勺子把、筷子、大人的手指头等,因为这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损伤或者大人自身的损伤。第二,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喂食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第三,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束缚孩子的肢体,不让其肢体抽动,因为这样可能造成孩子肢体的二次损伤。第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掐人中可以缩短孩子惊厥发作的时间,反而可能在惊厥发作的时候,家长特别紧张,用力太大,从而造成孩子人中这个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等,所以不建议家长给孩子掐人中的做法。

通过以上可以总结出来,当孩子发生惊厥的时候,要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一般情况下,孩子热性惊厥持续的时间是3到5分钟就可以自行停止。当孩子惊厥停止以后,我们就可以尽快将其送到医院去。但是,如果孩子既往有过惊厥持续状态,或者本次发作已经超过5分钟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抽搐自行停止的可能性就会相对比较小了,我们建议家长能够尽快把孩子送到医院去。

另外,还是想跟各位家长说,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热性惊厥是不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是不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所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提前服用退热药,对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有预防作用。同时因为孩子体温上升得非常快,基本没有办法实现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高福最新研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在“国科在线系列讲座”上对疫情防控中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讲解。

1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高福院士谈新形势下疫情防控:清病不清毒,向科学要答案》。文中表示:

“新冠一开始是‘乙类甲管’,接下来也将走向‘乙类乙管’,这是我们调整的大方向。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清病不清毒。病毒是无法清除的,我们就想办法让病症轻一点,非常关键。”

奥密克戎还是个新冠病毒,不能轻敌。”既不能得“恐冠症”,也不能得“轻冠症”。

中国三年的努力不仅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发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动态清零到精准防控,高福指出了关键:防疫策略动态调整的核心在于要不要管住“传染源”这一传染病三要素之一。

阳了不再可怕,新形势下的新挑战,疫情防控的难度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却也是一次改变国人观念的重要契机,一次有望实现医改和解决医疗挤兑问题的特别机会。

疫苗能够提供四级保护,分别是: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防重症和死亡。希望大家相信科学,认识到疫苗在防重症和死亡方面的高效。

“新冠一开始是‘乙类甲管’,接下来也将走向‘乙类乙管’,这是我们调整的大方向。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清病不清毒。病毒是无法清除的,我们就想办法让病症轻一点,非常关键。”

奥密克戎还是个新冠病毒,不能轻敌。”既不能得“恐冠症”,也不能得“轻冠症”。

中国三年的努力不仅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发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动态清零到精准防控,高福指出了关键:防疫策略动态调整的核心在于要不要管住“传染源”这一传染病三要素之一。

阳了不再可怕,新形势下的新挑战,疫情防控的难度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却也是一次改变国人观念的重要契机,一次有望实现医改和解决医疗挤兑问题的特别机会。

疫苗能够提供四级保护,分别是: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防重症和死亡。希望大家相信科学,认识到疫苗在防重症和死亡方面的高效。

全文如下: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新闻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