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9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白杰戈)在本轮疫情中,北京市除了市属定点医院地坛医院和佑安医院之外,又将多个区属医院陆续作为定点医院启用。记者从海淀区目前唯一一家定点医院——上地医院了解到,作为定点医院启用一周以来,这里已经收治120名住院患者,6人出院,一名34周的阳性孕妇在这里产下男婴,一名84岁的重症老人在远程会诊后转到佑安医院。
上地医院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今年上半年北京报告的第一例新冠奥密克戎感染者就是在上地医院发热门诊发现。院长张宇告诉记者,在12月2日作为新冠定点医院启用之前,医院的呼吸机从8台增加到14台,还完成了排风和污水系统的改造。张宇说:“病房做了通风系统改造,全院做了污水系统的改造。整个改造经历了一周左右时间。我们12月2日开的门诊,12月3日开的病房。”
收治住院患者的第二天,12月4日,一名34周的孕妇在这里产下了2180克,不到四斤半的男婴。目前孩子几次检测都是阴性,他和母亲需要暂时分开。张宇介绍:“34周的一名阳性孕妇做了剖宫产,在海淀妇幼的专家帮助下。我们新生儿病房留了8张床,现在就收了他一个,他是阴性的。”
医护人员在为新生儿喂奶
上地医院医务科科长马长龙介绍,这名孕妇34岁,原本在海淀区其他医院就诊,发现新冠病毒阳性之后转到定点医院救治。“她出现了不规律的腹痛,宫缩了,但是那儿没有处理阳性病人的条件,就跟我们联系,把她转到我们医院来。”马长龙说。
除了孕产妇,上地医院还收治了有不同基础病的高龄患者,年龄最大的99岁。一名84岁的患者因为病情严重被转诊到佑安医院。马长龙介绍:“危重的有昏迷的、脑梗的、肺部感染多器官障碍的。另外有一例也是上着呼吸机,前天转到了佑安医院。这个病人我们治疗之后缓解不是特别好,各项指标也不是特别正常,我们先请了佑安医院的专家,通过线上做了一个会诊,会诊之后觉得这个病人在我们这还是比较危险,建议转到那边继续治疗,也跟家属做了沟通,还是有一些希望,就转到佑安医院去继续治疗,今天问了一下,情况还不错。”
马长龙介绍,患者在抗原检测阴性之后,间隔24小时的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达到出院标准,但是针对不同情况也有不同处置,包括重症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和症状缓解之后转回方舱。马长龙告诉记者:“有一部分病人虽然新冠已经阴性了,但是基础病还需要继续治疗,会协调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正常去诊疗就可以了。还有一部分病人是‘阳来阳走’的,比如从方舱送过来给我们处置的,处置完成了还会转回方舱。”
医护人员在病区内工作
上地医院作为新冠定点医院准备了5个病区,173张病床,8日已经启用第四个病区。在本轮疫情形势下,市级定点医院床位紧张,区级医院实际收治患者的危重程度高于预期。除了少部分患者是自行到医院发热门诊求诊之外,大部分患者是从区内其他医院或者方舱转来。马长龙介绍:“一开始给我们的定位是收治普通型和有高危因素的确诊患者,但是我们建成之后这个标准就高了,变成了重型和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给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多数都是65岁以上的,3岁以下的危重患者,还有一些孕妇、血液透析的、肿瘤的,全都是比较着急的,一定是全力去救治。包括我们能力有限的,我们也组织区级的专家会诊,组织市级的专家远程会诊。”
张宇介绍,目前医院的救治重点是患者的基础病,还将进一步通过专家会诊等方式,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张宇表示:“专家团队一个是需要线上的,现在这个体系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卫生健康部门正在帮我们协调线下的团队。这两天各大三级医院他们也正在组织人员培训,很快充实到线下。”
截至8日晚10点,上地医院作为新冠定点医院启用一周,共接收来院就诊215人次,住院120人,血透38人,手术3人,危重呼吸机3人,出院6人。张宇介绍,医院按内围的红区、黄区和外围的绿区分区管理,目前,直接负责患者救治的一百多名内围医护人员没有发生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