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你可能想知道的问题

AI资讯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4 00

近日,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话题不断被大众关注。一份网传图片称,“保定版毒株,广州版毒株、北京版毒株”三种“病毒版本”的症状各有不同,其中“广州版”的症状最轻微,而保定版的症状最严重。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其中BA.5.2在我国31个省份流行;BF.7在我国24个省份流行。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

这些变异株有何特点?不同变异株之间是否会反复感染?我们采访了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其威,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中国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

这三位病毒学、微生物流行病学的专家从病毒变异株的关系、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和疫苗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解答。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你可能想知道的问题

2022年11月16日,北京丰台区成寿寺街道建都家园疫苗接种点,医生向居民讲解接种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知情同意书。 图片来源:新京报记者 王子程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他们的对话: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异同点

新京报:目前大众讨论最多的BF.7和BA.5变异株,它们是什么时间第一次被发现?在哪个国家被发现?它们之间有着何种关系?

张其威:通过查找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数据库发现,BF.7最早于2022年1月的法国样本中检出,BA.5最早于2022年1月在南非样本中检出。

这两个毒株都由奥密克戎BA.2亚型毒株在全球传播、进化而来,BA.2亚型毒株最早在南非开始流行。这两个毒株均携带一些与BA.2相同的突变,均在BA.2的基础上通过进化获得一些导致病毒免疫逃逸和致病性可能更强的突变,相对之前BA.2的毒株传播能力更强。

新京报:感染这两种变异株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何异同之处?在传染率和症状上,它们和初代奥密克戎有何区别?

张其威:BF.7因其携带的新增逃逸突变导致其相比BA.5免疫逃逸能力更强,有研究发现类似的逃逸突变可能导致病毒在逃逸人体免疫屏障后病毒复制水平更高,所以在临床上,感染BF.7毒株的症状可能比BA.5会更严重一些。

相比初代奥密克戎的BA.1及BA.2毒株,它们携带了更多的明确会导致病毒免疫逃逸突变及其他一些还不确定功能的突变。相比更早期的奥密克戎毒株,其传播效率会更强一些,在人群中症状上会倾向于更强一些。但具体多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观察,但是相比于初代流行的原始毒株及后续的德尔塔毒株,从目前的观察看,临床症状上应该还是有显著的减轻。

童贻刚:它们都是从奥密克戎这一个分支演化过来的,之间有相同的一些特性,比如传播能力特别强,致病性相对比较弱。不同分株在传播能力和致病能力来讲,可能会略有差别,但差别并不是很明显。

赵卫:不同的毒株之间实际上只有两三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冠状病毒的s蛋白有1000多个氨基酸,1000多个氨基酸上有两三个氨基酸的改变,其实这是属于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只不过因为新冠病毒太重要了,大家都特别关注它的流行情况,所以就在分类上把它分得那么细致,我想这在其他的病毒种类中间可能都是没有的。

有一些人说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强,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个人感受。从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和一些报道上也能够看到,北京和广州在无症状和轻症的比例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公众其实没有必要过度关注亚型水平层面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的差异,也不需要恐慌,因为这个不会有本质的变化。

变异株是否会重复感染?

新京报:奥密克戎的不同变异株之间是否会重复感染?例如感染了BF.7后是否还会得BA.5?

张其威:病毒单次感染后人体的免疫水平一般只能维持六个月左右,之后可能会被再感染;如果碰到的新变异株携带了逃逸之前抗体的突变,再次感染的时间间隔会缩短,几率会更高。

因BF.7携带了强逃逸突变,感染BA.5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是有再次感染BF.7风险的。目前根据国外疫情的波次和一些研究统计,一般初次感染六个月后免疫保护水平下降,再加上新的免疫逃逸变异株,就会发生重复感染。

需要强调的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越多,病毒进化的速度就越快,出现免疫逃逸变异株的频率就越高,人群重复感染的几率就越高。因此,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慢病毒传播速度,控制人群出现大规模感染。

童贻刚:感染者康复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体内抗体的密度是非常高的。比方说,如果已经感染过奥密克戎了,体内的抗体对奥密克戎的所有毒株都是有比较好的保护效果的;甚至因为在感染康复初期,人体内抗体浓度非常高,即使是对非奥密克戎的其他新冠病毒毒株,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效果。也就是说,短期内发生二次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是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体内抗体的密度逐渐下降,病毒也可能不断发生变异。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间久了体内抗体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二次感染。即使是同一个毒株,也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

国外曾有过研究,以一万个人为样本,在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复的两年内,只有10%的人有可能发生第二次感染,且第二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第一次感染并康复的大半年后。以奥密克戎为例,二次感染可能是感染奥密克戎的不同毒株,也可能是感染奥密克戎产生的后代新病毒。但像我们之前所说的,不同毒株之间并非截然不同,因此高浓度抗体的交叉保护作用是非常强的,因此大多数人在至少两年内并不会发生二次感染。

新京报:既然说BF.7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为什么目前有些省份BA.5的流行地位没有被BF.7取代?

童贻刚:一个毒株想要成功在一个区域取代另一个毒株,并非仅取决于它的免疫逃逸能力;要完成这个过程,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方说,一个区域已经被BA.5覆盖了,即使有BF.7进入该区域,它想要快速扩散也是很难的;因为该区域的相当一部分人群可能已经通过感染BA.5而获取免疫了,那就又形成了交叉保护作用,避免BF.7的肆虐。

新京报:再次感染后,患者的症状相较之前会减轻吗?患者所携带病毒的传染性会发生变化吗?

张其威:再次感染后症状轻重与感染的变异株的类型相关。其次,复阳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或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携带的活病毒水平已经下降到很低,感染他人的风险非常小。

童贻刚:再次感染后症状是有可能减轻的。对于弱阳性和复阳的病人,他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传染性。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业内之前也讨论过,目前还无法弄清为什么患者复阳后病毒的传播能力会变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弱阳性的病人,他本身病毒的滴度(每毫升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颗粒数)是非常少的,它排出病毒的概率非常低。第二个可能性就是这些病毒可能是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残留的死的病毒,因为检测的是核酸,死的病毒也仍有可能被检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感染他人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了。

赵卫:我们的免疫系统有记忆的功能,再次感染以后,我们的免疫力对于这种微生物感染有记忆,反应的速度也会比初次感染反应的速度更快,所以可以显著地减轻我们再次感染以后的症状。过往的数据也能够表明这点,在重症率和死亡率上都有减少。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你可能想知道的问题

2022年12月15日,北京,日前,北京市新冠疫情处于严峻形势,为减少聚集,错峰就诊,市民可前往社区医院,或通过签约家庭医生等方式获得医疗服务。图片来源 IC

感染后形成的抗体比疫苗的保护更充分

新京报:疫苗的保护原理是什么?接种多久后,疫苗的保护力会下降?

童贻刚:可以把疫苗的作用原理当成一次极其轻微的感染,但是疫苗所形成的抗原保护效果,是远不如真正感染后获取的。比方说,我们国内普遍打的灭活疫苗,它没法进入人体细胞,所以它的细胞免疫的效果比较差,整体的免疫效果也会有缺陷。从一些统计来看,一个人在打完疫苗半年后有可能发生感染,这个感染率比感染半年后的二次感染要高。

新京报:所以,如果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复了,他还需要接种疫苗吗?如果不断有变异株出现,大众是否需要继续打加强针?

童贻刚:不需要,感染后形成的抗体比疫苗的抗体保护更充分。

如果变异株出现,加强针是需要打的。由于这个病毒在全世界感染的人数特别多,导致它的变异株也会特别多。这些变异株在变异过程中有些位点发生了突变,产生了免疫逃逸,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新的变异株不断地出现,疫苗的保护作用会越来越弱。所以我们要打加强针,这样的话它免疫逃逸的可能性就会变小,保护效果会更好。

张其威:当免疫屏障削减的情况下,继续打加强针可以重新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降低再感染的风险、减轻感染后症状。

从近期的研究结果来看,喷鼻、口服等黏膜免疫疫苗可能更适宜今后开展加强免疫,对疫情的控制可能会起到不错的作用。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越多,病毒进化的速度就越快,免疫逃逸变异株就会不断出现,疫苗更新换代的要求就会越高。因此,减慢病毒传播速度,控制人群出现大规模感染,也有利于高效和特异的新冠疫苗的及时研发。否则,疫苗的研发速度可能永远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现阶段大众应如何防范?

新京报:普通医用外科口罩是否能有效防范这几种变异株?

赵卫:普通外科口罩的防护原理,是根据病毒颗粒的大小起到过滤作用,病毒发生变异,只是氨基酸的序列发生改变,它的颗粒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只要病毒仍是奥密克戎的分株,口罩的保护作用就不会发生改变。

张其威:普通外科口罩有很好的阻隔保护效果,但密切接触患者的高风险人群如医护群体,需要升级为N95口罩。目前需要提倡大家都尽量戴好普通外科口罩,如果在疫区,尽量减少堂食和密闭空间活动。在工作场所也尽量戴好口罩,两个人都戴口罩的话可以很好阻断感染者传播给另外一个人的风险。

新京报:是否有实验数据表明这几种变异株在离开人体后能在物体表面存活多久?

张其威:根据对新冠病毒特性的研究,新冠病毒在常温环境中存活时间并不长,大多数病毒经过一段时间会失活。既往报道显示,新冠病毒在塑料不锈钢等材质上可以最长存活1-2天,衣物上最长为8小时;在常温的空气气溶胶中,病毒一般只能保持3小时活性。

现在是冬季,气温降低,环境中的病毒存活时间可能会延长。所以需要勤洗手,对可能遭到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减少触摸面部的动作,降低感染风险。

新京报:现在大部分居民处于居家状态,如何防范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张其威:目前有报道变异株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例如有些老旧小区下水道设计存在问题,引起病毒在小区同一朝向不同楼层间的传播。因为新冠病毒可以感染肠道通过粪便释放到下水道,所以高风险区的居民可以对自家的下水道地漏口做一定的隔离密闭处理,或者每天使用消毒剂消毒洗手间下水道1-2次。同时我也建议政府对人口密度较高、房龄比较老的小区开展下水道废水中新冠病毒的监测,根据含量高低决定是否对楼栋采取进一步的集中消毒措施,降低短期内出现大规模感染的风险。

而人群密切接触的气溶胶传播问题,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进行防护。楼栋间距较小的住户,可在阴雨天及夜间适当密闭窗户,天气干燥及出太阳时再进行通风。

新京报:现阶段大众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童贻刚:现阶段我身边有一些人感染了,有些人反映有发烧、全身疼的情况,这些都属于轻症。我觉得现在出现了一些医疗机构资源挤兑的迹象,所以我建议没有特别重的症状不要去医院,在家里休息几天就好了。第二个就是药店出现抢购药品的现象,很多人囤了很多药,但其实大部分人购买的药暂时都用不上,导致真正需要用的人买不上,我认为是没有囤药的必要的。

其次,老年人要尽量去接种疫苗。有很多人对接种疫苗有恐惧,认为有副作用,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有些自媒体过度传播造成的。我们还是要以数据说话,以实验的结果说话。所有的疫苗上市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试验,不用过分担心安全性的问题。

张其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积极接种疫苗加强针;在高风险区减少堂食聚餐和密闭空间的其他活动,早备药,感染后调整心态积极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特别要做好老人小孩及其他有基础病或免疫力较低人群的防护。

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许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