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运已经正式拉开帷幕。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节临近,不少在异乡工作求学生活的人们满怀期待,希望能在佳节与家人团圆,过一个好年。交通运输部门初步分析判断,今年为期40天的春运客流总量预计约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
与此同时,多地预测,春节前后将迎来第二波感染小高峰。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被视为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多地交通、医疗系统正在积极行动,应对“双高峰”形势。各地致力于“关口前移”,在感染形势扩大前,将保护措施全面覆盖。
对于春运期间的个人防护,专家建议人员密集时佩戴N95口罩;聚会时人员数量不过多;自驾返乡,适当备好退烧药等药品和防护用品。如何应对“双高峰”,度过一个安全平稳有序的春运,南都、N视频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2023春运客流回升
1月12日,2023年春运的第六天。交通运输部门初步分析判断,今年为期40天的春运客流总量预计约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七成。
在广州一高校工作的蓓蓓,已经两年没回老家过年,对今年春节是否回南昌,她和丈夫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讨论。
“12月中旬,疫情高峰期的时候,我们计划不回,担心回去反而传染给老人。”蓓蓓和丈夫感染了新冠,夫妻二人痊愈后,时间来到了今年元旦,亲戚多个电话邀约,要摆喜酒,蓓蓓的丈夫提出已经“阳康”,不妨自驾回去,避开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此时,XBB毒株在入境人员中检出的消息传来,儿子年龄还小,蓓蓓担心回老家有新的传播风险,她和丈夫争论,“回去免不了要走亲访友,参加各种聚餐”“万一感染了,县城医疗配套跟不上一线城市。”
夫妻两人争执了一个星期,春运第一天,“靴子落下”,敲定自驾返乡,父母已年过耄耋,“还是牵挂,要回去看看。”蓓蓓注意到,身边已经“阳康”的外地同事,今年有返乡意愿的人比去年多了不少。
南都记者从吉祥航空获悉,截至1月12日,该航司今年春运票务预售情况已超过了2019年,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点意外”。亚洲航空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该司的中国航线特别是出境段的客座率,近日正稳步上升。
据“广州铁路”公众号,截至1月9日,春运前三天,广铁集团日均发送旅客超115万人次,累计发送旅客346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51.3万人次,增长率达17.5%。预计1月16日至19日,广深等地将迎来春运首个客流高峰,1月18日将迎来最高峰,当日预计发送旅客159万人次。
光明网评论,春运过程中,铁路、公路以及中和水路的客运运输,都有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差、人员密集、接触相对密切和频繁的特点,给防控工作增加难度。
南都记者查询获悉,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春运客流呈现几个特点:客流从低位运行加快反弹,人员流动、货运物流活动密集,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感染风险高;此外,交通运输长期低负荷运行,设施设备和人员保障安全隐患增加,如管理不到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可能易发多发。
春运岗位的保障人员对此深有体会。广州机场高速一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春节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目前广州暂停实施开四停四,很多人已经提前自驾回家过年,路上的车比去年同期多了。”该工作人员表示,近期特别关注路网监测和路面巡查,“特别是广州这几天下雨,一下雨就容易发生事故。”
返乡潮加大疫情传播风险
返乡潮也给基层带来疫情防控压力。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发布致广大农民朋友的倡议书,其中提到,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广大外出务工农民和大中专学生陆续返乡,农村地区人员流动加大,新冠疫情传播风险也随之加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候。
对不少乡镇医生来说,不久前“刚打了一场硬仗”。在广东省湛江市,一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告诉南都记者,当地去年12月中旬迎来门诊高峰,他管理的卫生院有100多名一线医生,人力仍吃紧。
“没办法,阳了也得上班。一开始还出现退烧药匮乏的情况,比如缺布洛芬。”他表示,后来和卫健部门沟通,药物由原来经过中标采购,改为允许医疗机构线上线下采购新冠药品,缩短了药品采购时间。这名卫生院院长表示,卫生院主要负责救治轻症,目前情况已缓和。但随着返乡人潮,卫生院从物资、药品和人力做了应急预案,要求全体员工春节期间待命。
在第一波感染高峰期,雷州市一家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周医生向南都记者表示,开放前医院就已经做了准备,但面对不断上升的感染人数,还是遇到了重重挑战。
首先是库存略显紧张的药物和防护用品。周医生表示,社区医院由于预算限制,一般只能保证10到20天的药物供应。其次是医护人员接二连三感染了病毒。
“感染后,医护人员只有两三天的休息时间,有的甚至在打完针后还坚持上班,高峰期常常加班到凌晨12点。”他回忆道,高峰期间这家社区医院单日门诊人数达到200多人,是平时的七八倍。
周医生说,后来在卫健委和市政府、多家医疗公司、药品公司协商下,解决了药品供应问题。“目前第一波高峰期即将度过,社区医院的患者人数已经大大降低,甚至比平时还要少。”他松了一口气。
多地预测春节前后将迎来第二波感染小高峰。据“绍兴发布”消息,随着假期到来,春节前后可能还会出现一波感染小高峰。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成员刘珏表示,“春节前后因为返乡人群流动性高,第一波未感染的人被感染的风险增加。”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还要特别注意感染人口结构的变化。
“像农村地区一些老人在家不出门,可能因为春节的流动,走亲访友被感染了,再加上农村的医疗救治条件不如城市,所以要防范出现农村医疗挤兑,特别是老年人感染以后,如何得到及时救治的问题。”梁万年说。
周医生向南都记者坦言,因为春运返乡和春节后回城的不确定性,心里没有底,但还是尽力而为,做了预案。
这家位于粤西的社区医院做了几手准备:一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乙管乙类方案进行管理,成立两组应急队,专门为社区进行服务;二是对全体员工培训血氧仪和新冠药品的使用,并开展周边群众学习心肺复苏的操作培训;三是备好两周以上的药品。由于抗病毒药物价格昂贵,这家社区医院还是面临这类药物短缺的情况。
应对“双高峰”将“关口前移”
多方正在行动,应对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的形势。
1月5日,针对中小城市与农村所面临的疫情风险,四川省发布《关于主动做好农村地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和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主动”,包括主动做到人员摸排到家、主动做到干部联系到家、主动做到防疫药品到家等。
针对医疗资源分配,多地安排医务人员到农村送诊上门。广东、广西、四川、山东和安徽等地有医疗机构探索“专科全科化模式”,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住院部打破专业、科室和人员界限收治患者,最大限度利用医疗机构的资源。
1月9日,浙江省召开省疫情防控调度会,要求聚焦防重症,进一步盘活住院床位和ICU床位;加强抗病毒药品的精准投放,确保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第一时间用药治疗;继续做好养老院、敬老院等重点机构和特殊场所的管理。
综合来看,对农村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各地致力于“关口前移”,在感染形势扩大前,将保护措施全面覆盖,最大限度盘活当地医疗资源,尽力保障患者就医住院。
交通运输方面,对春节农村地区的集中出行需求,广西交通运输厅印发通知,要求加密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班线服务频次、延长运营时间、开行赶集班、增加预约响应服务,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务工人员返乡返岗“点对点”包车、学生包车等服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提到,要做好公共区域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工作。
多地要求严格做好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防护和健康监测。为防交叉感染,广东省要求长途道路客运驾驶员工作期间尽量固定线路和车辆,长线客运驾驶员和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司乘人员尽量安排固定休息场所。
针对春运期间的突发疫情,湖南省、辽宁省,以及浙江省临海市、四川省泸州市等地开展应急演练,完善重点枢纽场站从业人员对突发规模性疫情的预案和处置。山东省、江西省和浙江省指导各地建立从业人员预备队。其中,山东要求加强应急运力储备和跨区域调配,以便发生大面积感染时及时开展人员整体轮换、运力统筹调配,确保春运期间重要线路服务不中断、重点物资运输不断链。
随着航空运输的复苏,不少人选择搭乘航班返乡。1月11日,南都记者从国航方面获悉,建议乘客搭乘航班时全程佩戴N95口罩。东方航空表示,在国际和部分国内航线两舱为旅客提供“温馨健康包”,含消毒湿纸巾和医用外科口罩。南航表示,将增加对机舱的打扫和消毒频次。
专家给出行人员防护支招
对于春运前后的疫情趋势,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春亭预测,以济南市为例,该市第一波高峰是2022年12月20日到2023年1月10日,第二波高峰将在1月10日春运开始后到春节期间,第三波高峰将发生在春节后回城至3月份期间。
广东省湛江市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基层卫生站是应对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对春运期间的突发疫情,当地作了部署,“医生评估病情重的,向县级二甲医院转送,再有重症送到市里的医院。我们将方舱医院也改造为救治轻症患者的医疗场所。另外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新冠感染救治培训,以应对突发状况。”
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公众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建议尽量待在家中;人员密集时佩戴N95口罩;聚会时人员数量不过多,并保持一定距离,用餐时推荐使用公筷公勺,场所保持通风换气。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春运期间乘客容易“中招”的环节包括:上下车过程中、摘除口罩长时间进食和直接接触卫生间门把手座椅等公共物品,如没有及时消杀,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个人该如何做好防护?广东省疾控中心提醒,高铁、火车、飞机上禁止携带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剂。不过,高铁与火车上允许携带密封的酒精棉片、1瓶不超过100毫升的消毒凝胶。与此同时,飞机上不允许携带消毒凝胶,但允许酒精体积低于或等于70%的消毒凝胶托运,部分机场允许携带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
若乘坐交通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项?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冯录召给出了答案。他表示,候车候机提前规划时间,避免在人员聚集场所待太久。在飞机、高铁密闭空间内戴好口罩,接触公共物品表面后要洗手。自驾返乡,适当备好退烧药等药品和防护用品。旅行过程中出现呼吸道症状,用快速抗原检测试剂做检测。如果是阳性,可以让备用司机开车,同车人员做好防护,如症状比较严重就近及时就医。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建议公众关注气候变化,防止着凉,返乡返城后,出现发热、干咳症状时,进行抗原检测或视情况进行就医。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实习生 黄诗纯 郑钇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