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d86c1d4c09d641bbb0e95b24785dad9a.jpeg)
文 | 王菲宇
1948年,导演费穆拍摄了电影《小城之春》。寂静荒芜的小城里,一成不变的生活突然被打破,迷茫与希望同时在这里展开。在那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大环境下,费穆用一段小城里的爱情故事传递了他对于家国的思考。他给出的结局亦是不确定的,故土与外来文化,过去与未知的前路,种种问题被他留给了观看者。
2022年春,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发起了城市项目“小城之春”。在费穆的电影拍摄七十年后,这一项目邀请不同领域的创作者重新回到小城,重新理解小城、讲述小城。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4dd6038b4d6643aa8083d44fa4cd49ec.jpeg)
展览“小城之春”在深圳坪山美术馆开幕
1月7日下午,展览“小城之春”第一站在深圳坪山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并举行了开幕论坛。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1e622ced5db84661b9818d9cba3fc085.jpeg)
展览“小城之春”开幕论坛现场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参展艺术家吴林寿、梁琛进行了分享。包括设计师黄扬、艺术家厉槟源在内的参展艺术家代表以及多位嘉宾也在对谈环节围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小城”的主题进行了讨论。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第九届深双总策展人王子耕,趣城工作室创始人、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张宇星,清华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评论家周榕更从群体记忆与城市的关系出发,讨论置身互联网时代,所有城市共同面临的抽象化议题。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21342ed9f9d74cbaa79bb6c0ca44453a.jpeg)
本次展览策展人崔灿灿演讲现场
在致辞中,坪山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的出品人刘晓都说,在坪山美术馆之后,“小城之春”展览还将巡展至昆明当代美术馆和千渡长江美术馆。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超过2000万人口里,移民占80%以上。因为这一背景,也让展览首站在深圳落地有了更多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最终故乡如何变成心理上的他乡?如何在内心对新的故乡形成认同?这是探讨城市、社群的状态与关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f3982bcf5b0342ec971120821ccc660e.jpeg)
坪山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出品人刘晓都
致辞现场
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说,曾经我们相信“生活在别处、幸福在高处”,大城市的生活经历给予了我们评判故乡的机会,也让我们洞悉了对家乡的情感,家乡变成了故乡,变成了被观望的客体。“我们对故乡的关系由评判、怀念走到了对故乡的想象。因为有了这个想象,我们有了‘小城之春’,艺术因此诞生。”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ed8433890b184dd3bf9abfcef76ecdf6.jpeg)
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
致辞现场
论坛主持、“小城之春”联合发起人贾冬婷说,在今天,我们谈论小城,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心理上的概念。“今天我们身处大城,再回望小城,这样一个时间空间上的距离,带来小城的各种想象空间。”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a106824f269245e8a42457c08d2b6999.jpeg)
“小城之春”联合发起人贾冬婷主持现场
小城的记忆、风景和时间
作为“小城之春”项目的联合发起人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说,中国城市化的讨论绝大多数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这些大城市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重新构建了我们对于城市、对于生活、对于美好的理解。
“我们离开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上海,来到大城市,因为距离、人的成长、我们所经历的种种,给我们重新一种观看故乡的目光。”
展览“小城之春”邀请14位共创人带着这种重新观看的目光,分别进入作为他人和自己故乡的小城。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fe7cee1a9fd74ffaacab1f02ab209ff0.jpeg)
刘钊视觉设计作品呈现现场
一些艺术家带着这种目光来到了城市的边界地带。建筑师李涵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周边的平谷,艺术家葛宇路原先居住在毗邻北京的燕郊。因为北京这个超级城市的存在,平谷和燕郊呈现出独特的样貌。“很多年前有一句话,‘让城市更美好’,”崔灿灿说,“其实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小城市成为了一些特殊的存在。”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1fc132bdcc234824a29ecc74924f7f24.jpeg)
李涵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e97de6681d5043a5a43bf4076fbda375.jpeg)
葛宇路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一些艺术家由此重新观看了自己的故乡。作家颜歌阔别家乡许久,她在遥远的英国,将家乡郫县书写成笔尖的拟像。音乐人小河在“寻谣计划”中,从自己的邯郸出发,一路找寻不同城市的共同记忆。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151e663973a74ad7a708684d6dcaa12e.jpeg)
颜歌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94b82107e80d4bebac5b39aa547f784a.jpeg)
小河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艺术家张晓回到了家乡烟台,为苹果拍摄了传记。对于张晓来说,苹果不仅是一个物体、一个家乡的特产,更是一种成长、一种经验、一种乡愁的存在。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12fb80533da8462ebfd99f329a99118c.jpeg)
张晓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艺术家李青回到了他的故乡湖州。在湖州的城乡结合部,形形色色的自建房杂糅了各种美学元素,寄托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也形成了我们对西方的想象和山寨美学不断变化的印证。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f280dd70088842b484071dfca3263ff8.jpeg)
李青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纪录片导演陆庆屹,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罗甸。在罗甸,归乡的人回家后,村里的每一家人都要请他去吃饭,这是一种家族和乡村之间连接的方式。
“城市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也是一种生存的哲学是一种社群、是一种人和人相处的模式。如果工作和深夜之后无限的孤独是北上广相处的方式,那么县城也有另外一种相处的方式。”崔灿灿说。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d688d0fd9e624d669184d90a59d9c089.jpeg)
陆庆屹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8a00bf3bf1184ef0b7027159bf591373.png)
陆庆屹参展作品《罗甸的春天》截图
小城保留了大城市几乎消失的宗教和民间习俗,也保留了不同于城市的风景。艺术家文那生活在泉州晋江,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信仰和闽南本地的民俗在那里交融。设计师刘钊用自己的设计语言,拆解了小城街头充满野生感的招牌语汇。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73e899c81ccc4734a35e9eaeb07b733c.jpeg)
文那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小城也提供一种独有的时间。音乐人陈鸿宇将自己在家乡额尔古纳建造的“众方纪”搬到了展览中。在这个安放于草原的精神建筑里,能够看到一天之中时光的变化。“乡村和小城的时间既是工作的节奏,又是我们每天的作息,同时是我们对于生命、对于意义、对于人漫长历程的理解。”崔灿灿解读道。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c1abcca0f9094ffab02b93e0e5c2f8b1.jpeg)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869b239798b6430c89dc633bb91b7b23.jpeg)
陈鸿宇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回到故乡,解密和再发现
建筑师吴林寿分享了自己回到广东湛江为父母设计自建房的故事。作为一名受过专业教育的建筑师,他回到家乡,发现乡村中的建筑呈现出另一套规则方式。“城市里房屋的组织规则很简单,就是各种法律法规,而乡村里是另外一套组织方式,这套组织方式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还要基于血缘关系和宗族。”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7b892a4bb41b45cc81adb4980a133e59.jpeg)
建筑师吴林寿演讲现场
由于两套组织规则叠加在一起,吴林寿为父母设计自建房花了三年的时间。前两年他一直在学习和揣摩一座建造在乡村的房屋的组织规则。他用“解密”和“误读”来形容这段过程。
“解密”是因为在乡村的传统里,先贤、风水先生不断会将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附加到房屋的空间中,使得这一空间变得含糊和神秘。而“误读”是吴林寿以外来者的视角观察的过程。“我在观察本身就在乡村生活的人是怎么解读的,去观察他充当解密者时所呈现出的一种比较鲜活的对空间的解读。”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928b51899c3646a9962232b8435271c5.png)
吴林寿参展作品《边界生长》
吴林寿发现,在父母和叔叔生活的家里,厨房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连接了家人和邻里的空间。这让他想到了日本设计师西泽立卫设计的森山邸。西泽立卫的设计让房子的边缘可以打开,让房屋内外的空间呈现出一种无尽的可能。吴林寿觉得,这种对于空间自由使用的状态,和湛江乡村里的生活非常贴近。
吴林寿设计的房子里有明厅。明厅两边住人,中间住神,包括土地神在内的神像和先祖的排位在这里,天井也在这里,天井边上有个“天官赐福”的字样。明厅没有门,在这里可以举办红白喜事,也可以打乒乓球,邻居甚至可以在这里开小卖部。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41efb1a678784b0d8fc71fb2cee063da.png)
吴林寿参展作品《父母之家明厅》
吴林寿把自己在故乡的建造经历视为调研。“在乡村会产生一些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对自建房的回应,也有一些特殊的令人会心一笑的搭建的模式。”他将这些调研用图纸画下来,形成了10幅画,成为“小城之春”展览的一部分。“‘小城之春’让我不断审视自己——有时候分成两个人。站在职业设计师、城市的角度的我看着农村的我、农村的亲戚朋友所搭建的房子的时候,会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建筑师、艺术家梁琛的故乡在丹东。梁琛关于家乡的童年记忆很少。进入二十岁中段,他开始回头重新观看自己的故乡。
“我的出发点非常小,也非常个人,我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也并不是试图以一个宏大的方式观看故乡。但是随着我工作的开始,我发现丹东是一个无底洞,是一个极为神秘、有魅力、有趣的城市。”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6354a550e75642928da5a5d938b7c04e.jpeg)
建筑师、艺术家梁琛演讲现场
丹东位于鸭绿江的下游,是鸭绿江的入海口。鸭绿江的上游是长白山,拥有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山海的交汇塑造了丹东这个城市最初的形态。作为木材运输的枢纽,丹东是在木头上形成的城市。因为频受洪水侵扰,丹东的山上有天后宫,也有佛教的寺庙和道教的道观。
而二十世纪前期的纷杂历史和二十世纪末的城市化进程给这座城市赋予了更多迷离的色彩。溥仪在丹东有一座行宫,传说里人们也不确定他是否去过那里。1996年,这里被改造成了酒店,二十多年后,酒店也消失了。梁琛最近一次回到家乡,在这里拍摄了一张照片。“如今的落寞和曾经想要营造的的一种帝王的假想形成了张力。”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6a136402b5934abcb1c29269e5009501.png)
溥仪东行宫现状(摄影:梁琛)
这次回到家乡,梁琛没有住在家里,而是选择了一间可以看到对岸朝鲜的酒店。这间酒店最开始希望通过一种属于边境城市特有的“奇观”吸引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人来到丹东旅游。而因为地缘的关系,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为了一个人群复杂的聚集之处。
受到酒店空间里的启发,在“小城之春”展览里,梁琛营造了一个小的空间,像是边防哨所与酒店空间的层叠。层叠里有“墙外之音”,灵感源于住在酒店里常能听见的房间之外的声音。这种模糊的声响与丹东这个特殊的地点联系在一起,承载了更多的想象。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e3bc409014b84f7eafe2b6c5fbfa0075.jpeg)
梁琛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梁琛说,面对丹东,像面对一团历史线索,一团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的地缘、不同的历史组成的乱麻。“这些线索对我来说是神秘的,却又和自己息息相关。 这些历史痕迹在我的城市经验中出现的时候,我才开始建立了故乡和世界的链接。”
小城,
不仅是乡愁
在论坛的对谈环节,设计师黄扬分享了自己与故乡的故事。他从小生活在四川古蔺县一所医院的家属宿舍区中。矩形的空间,有二十几户人家在这里面居住。在他小时候的记忆里,这个地方是非常浪漫的,虽然空间拥挤,厨房就是门边户外的一个灶台,但几乎每户人家前面都有一棵无花果树,有大片的公共空间。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b2dc2258b6de41398128a5c18bef377d.jpeg)
设计师黄扬(中)分享现场
童年的记忆给黄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年回家过年,黄扬和家里的二哥凭着记忆绘制了一幅这所医院和家属区大院的地图。“画出来之后我们再看,现实中每个角落、每个细节、整体的布局和我们的记忆都非常吻合。”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eabc28ac9d4c427da992429136333a58.jpeg)
黄扬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此次参加“小城之春”展览,黄扬用他擅长的图形和海报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故事。在极简的图形里,有黄扬记忆里的童年居所、童年爬过的红色的火星山——一座由红色的风化石组成的陡峭山体。海报后有图片和文字说明。黄扬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抽象的图形,想象他出生长大的故乡。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8eef0d3c687246aa80e9bc68d5f5a8b8.jpeg)
艺术家厉槟源分享现场
艺术家厉槟源来自湖南永州,他分享了自己与祖父在祖父生命最后时段的相处。这些与血缘、生活相关的回忆构成了他关于故乡的理解和感受。“小城虽然也会有一些残酷的生活现象,但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在那里的生活经验给予我很多美好的、自然的部分,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我很喜欢回到故乡,回去经常能想起小时候我单独在这个环境里的一些瞬间和一些闪光的地方。它是一个能给予我能量的地方。”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cdca5b531edb4e2787decedc433ecd96.jpeg)
厉槟源参展作品展览现场
对谈嘉宾王子耕从小在北京海淀区长大。在他看来,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和拥有乡村记忆的人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记忆,二是宗族传统。“回到城市之后,个人似乎是单元式成长,和宗族、亲戚、血缘没有太大联系。”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5d348ed45af64b2483c31cbb783419ef.jpeg)
建筑师、策展人王子耕分享现场
周榕说,自己最近参加了一档综艺,综艺里玩了一个游戏,要求讲述每个人关于不同QQ头像的故事。周榕对于这个游戏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身边的“90后”嘉宾全部兴奋起来。“后来我意识到,对于这群大城市出生的‘90后’孩子而言,QQ头像就是他们的乡愁。”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19b502c058504d048c025c0a255393ad.jpeg)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周榕(右)分享现场
趣城工作室创始人、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张宇星说,今天在这里讨论小城和故乡,并不是在讨论某一个人具体的故乡。 “为什么大家今天特别喜欢讨论故乡、讨论小城,是因为故乡是一种人生建构,故乡是一种内心建构,故乡是一种权力建构。”张宇星说,今天我们在坪山美术馆,在深圳这个一线城市讨论故乡的时候,其实是在讨论他乡。“当你讨论他乡的时候,才是每个人想象中的那个故乡。”在他看来,不仅是小城,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互联网消解了城市,所有的城市都被抽象化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所有城市都是他的乡愁。”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38f483f269924586b4cbfa4194eeda40.jpeg)
趣城工作室创始人张宇星分享现场
崔灿灿说,今天我们讨论小城,并不仅仅是讨论一份乡愁,也是在自己寻找一个出口。 “故乡从来不是一个更高的选择,它是一个出口,是不断被建构的的生命观、世界观,以及在社会中的身份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这也是展览‘小城之春’试图探讨的话题。”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9cc8dacdd47b47039e908b35d8cdede0.png)
“小城之春”展览
开展时间:2023年1月7日
展览地点:深圳坪山美术馆(3-4层)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汇德路坪山文化聚落北区
策展人:崔灿灿
出品人:刘晓都
联合发起人:崔灿灿 贾冬婷
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三联人文城市
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展览合作:昆明当代美术馆、千渡长江美术馆
展务制作:艺嘉展务
策展人,写作者。作为当今艺术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策展人,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有上百场,涵盖艺术、建筑、设计和电影等。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e7a6ef76834a4c889731be17bb6a8893.jpeg)
策展人
联合发起人:
崔灿灿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28153b687033497bb85d7f37e588cde3.jpeg)
出品人:
刘晓都
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专注建筑城市报道,2020年策划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4e992e35f62a461e8af936d4f0d3376a.jpeg)
联合发起人:
贾冬婷
共创人 (点击头像查看更多内容)
陈鸿宇
独立音乐人,众乐纪、众方纪、做梦厂牌创始人。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cf5797b345ef47778ef6215eac40a3f0.jpeg)
出生于内蒙边境小城额尔古纳、如今生活在北京的独立音乐人陈鸿宇,一直在尝试探寻自己与故乡额尔古纳更深层的情感联结。从“重拾故乡”到“众方纪”,通过音乐在都市与小城之间牵起了一条纽带,并在家乡草原上建起了一处精神自留地。他还将目光投射到更多小城,让更多人找回关于家乡孤独的安全感。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a30eeb27319f44c599f4c63e49199232.jpeg)
葛宇路
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环京地带。兴趣集中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趣味表达,试图通过作品调侃生活中隐藏的矛盾。
燕郊,是初到北京的葛宇路为生活所迫的选择,也是他创造生涯的起点。边界地带的野蛮与自由,跨城生活的不确定与疫情下的荒诞,形成这片独特飞地中的自然生态。燕郊承载的不仅是葛宇路最初的北京生活,也是这个时代下大城市发展与小城市未来的碰撞与对话。
黄扬
平面设计师。haungyangdesign创办人,seeyoutomorrow艺术组合成员。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430c6fac5d904b91b7dd3e6250eb30b7.jpeg)
黄扬设计了八幅海报,以此表达他对故乡小城四川古蔺县及内江市的情感与记忆,他用最简单的图形语言讲述故乡记忆里几个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事物。黄扬目前长期生活和工作于深圳,与故乡处于物理上的隔离和精神上的隔离,这样的现实和困境也激发艺术家以最简单的平面设计讲述最饱含情感浓度和现实意义的故乡主题。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96333fceb14c4fcab820875c98de2d28.jpeg)
李涵
建筑师,绘造社创始人。以独特的方式探索绘画、建筑和城市研究的可能性。
李涵是北京人,并没有在小城市生活过,但他想以一种访客的身份来体验小城市。他随机选了北京周边的平谷,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特殊,而正是因为它非常普通。他想用外来者新鲜的、锐利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普通的事物,那些日常的角落,从中来体验发掘平常中的闪光点,然后再用建筑师特有的方式——模型来记录。他觉得,越是普通的风景、日常的点滴,反而是更能触动人心灵的、更持久的美好,让人缓慢而坚定地重新体味生活。
李青
艺术家,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装置和影像作品往往在相似性和矛盾中寻找理性的裂隙,通过迂回重叠的结构作用于观者的感觉和认知。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c8cbb6035f8544c087c7c2783af12357.jpeg)
进入21世纪,住在李青家乡浙江湖州外围的郊区农民,开始根据他们对现代化建筑的理解建造独立住宅,从传统和国际建筑中自由地汲取元素进行设计。这些奇异房屋体现了中国民间在一个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时期对想象中富足生活的美学判断,杂糅而山寨的风格体现了全球化在中国的知识传播和信息分享的在地状态。如今,原有郊区村落被割裂成碎片,这些民宅也已日渐稀少。他希望通过创作重新审视这一野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实践和民间审美的价值。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9d2385bbbd0c470d87bd56355561443f.jpeg)
厉槟源
艺术家。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展出,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厉槟源近年来的创作深耕于故乡永州。他试图在日常行为和自然环境之中寻求某种高于生活的精神性,同时利用身体经验来勾勒自身的生活轨迹;也以永州为起点,丈量着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梁琛
建筑师,艺术家。2017年开始独立建筑与艺术实践,成立工作室阿莱夫时空研究所。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3cfcce4eec054a9184bd94999df7fefb.jpeg)
梁琛多年来对故乡小城丹东进行长时段和多时段的观察研究。他将东北城市变迁、丹东空间史与家庭空间变化进行时空串联,在家乡研究与自我分析中层层推进,唤醒童年的物质与空间记忆,构建起创作的起点和源泉。同时,以位于边境的故乡研究为起点,梁琛基于近年来在丹东、额尔古纳、新疆等地丰富的地方文化研究和实践,发起了以艺术、建筑、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为基础的“边界计划”。聚焦边境的知识生产交换,试图重估或解码我们习以为常的空间和文化边界。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6d4685bce0614905b6c7aea50add83c7.jpeg)
刘钊
国际平⾯设计联盟AGI会员,深圳平⾯设计协会副主席,another design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2021三联人文城市季主视觉设计师。
在小城市里,城市招牌上的字体总是能带给人意外和惊喜,它们看似不经意的随机组合,却将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活、语言等元素通过文字映入城市画面里。我故意将文字进行拆解,并用正常的文字替换偏旁部首,以此还原小城市里的一道道特别的城市招牌风景。
陆庆屹
出⽣于贵州独⼭县麻尾镇,16岁离开家乡到北京⽣活。⽬前致⼒于摄影及影像⽅⾯的⾃由创作,2018年完成⾸部纪录长⽚《四个春天》。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bf984cfecb1a4842b7923cf64b030c99.jpeg)
在北京生活了33年的陆庆屹,始终没什么归属感。无论他关注的人事物,还是他向往的生活状态,都离不开故乡。尤其是祖辈生活的贵州罗甸,成了他的精神归处。当年,《四个春天》记录下的家庭日常点滴,以及黔南地区风土人情,令无数人动容。如今,他将镜头由独山转向罗甸,由个人小家庭转向宗族大家庭,透过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家族生活等细节的记录,将令人向往的小城生活图景娓娓道来。以人的故事描绘地方的故事,挖掘小城平静生活中的审美与价值。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215093fad00146ac99dabe52268c7c84.jpeg)
文那
艺术家。创作以壁画为主,借用中国绘画中的神仙造型,虚构出各种新的神仙。
文那和泉州晋江梧林合作的文那艺术空间将在梧林古村落的德莫厝完成。长达两年甚至更久的创作,将她与这里的人、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泉州古老历史与城市脉络的呈现,也是《文那经》的自然生发。在一种蓬勃和原生态的氛围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具有强大想象力的创作,是对历史与未来、空间与时间、理想与现实的转译,同时也是在地文化和生活的另一种表述。
吴林寿
WAU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cc6cfa7044dd426ab8548b663becc31f.jpeg)
房子,是关于家的重要象征,尤其在小城。中国小城的自建房,一直生长在“风水”及“习俗”的规范约束下。吴林寿在故乡小城湛江帮父母设计了住房,在这过程中,他不断探究着湛江民居“规范”形成和变迁,同时试图寻找该建筑类型的当代性。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046f7ae7bc1343419b652991b4ca768d.jpeg)
小河
何萍所与田巧云的第三个儿子,美好药店乐队主唱,「音乐肖像」、「回响行动」、「寻谣计划」 发起人。
小河出生长大在邯郸。2021年,他和他的寻谣团队从邯郸开始,经晋城、洛阳、三门峡、西安、延安、最后抵达银川,完成了历时一个多月的“陆上寻谣”。在地理环境的流变中,许多老人唱出了深藏在记忆中的童谣,里面蕴含着一座城市背后的乡土、生活与人情。小河将音乐比作一条通道,在这条通道中,可以看见城市中那些被忽视的角落,那些被淡忘的记忆,可以遇见旧友与新朋。
颜歌
小说家,代表作“平乐镇三部曲”。她的英文短篇集 Elsewhere 将于明年由FaberFaber(英)和Scribner(美)出版。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3b69cd22825a4cddba3cc8be07e2e6e0.jpeg)
颜歌搬离故乡郫县、定居国外已经是七年前的事情。以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速度,她无法确定记忆中的成都和现实的它还有多少相同之处。成都和郫县,颜歌的小说中被称为“永安城”和“平乐镇”的,是她笔下大多数故事发生的场景。当故乡变得越来越遥远和不可触及之时,把小说的世界修建成故乡的拟象也就成为了必然的、唯一的选择。虚构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里难以回归的故乡,相互重叠成线条模糊而色彩强烈的图景。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d3f791f0d3ca4533a9cfd1594b453680.jpeg)
张晓
摄影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海岸线》、《他们》、《关于故乡》。
在经历了《他们》和《海岸线》这样的宏观叙事之后,张晓回到故乡——山东烟台的台上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回归,更是精神上的一种解放。在经济浪潮冲击之下,个人和城市都在变化着,疏离感越来越强烈,缺乏归属感成为一种集体困扰。回到故乡的创作,更多是关于自身的体验,记录下更多关于自身的体验,也是一个从自我向外看的过程,这样或许才能更真切、更真诚地去看到现实。
主办方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8cff7b7966e04cc783927b161d29731c.png)
三联人文城市
三联人文城市是由三联生活传媒创立的内容品牌。以第一届人文城市奖为起点,确立了偶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奖、奇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季的双年模式,希冀在中国城市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上,推动公众启蒙,激发公众参与,促进未来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坪山美术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公立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的资源融通,汇聚各方能量,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
![内心的小城,是我们的来处,也是面对世界的出口](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110/ce0846b876904229a456c899fd7c87f1.png)
坪山美术馆
▲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