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为何那么多专家学者英年早逝?一位营养学家说到点子上了

AI资讯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46 00

在新冠病毒疯狂肆虐这三年,特别是在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之后,很多人都不敌病毒侵害,撒手人寰。

在知识界,也有不少名人和专家学者纷纷中招,甚至英年早逝,这是一件令人伤感和痛心的事情。

就北京大学而言,仅在10月31日至12月2日就连发15份讣告,包括我国风湿免疫学的先驱和开拓者、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蒋明教授也感染新冠逝世。

疫情期间为何那么多专家学者英年早逝?一位营养学家说到点子上了

清华大学也在11月10日至12月10日接连发出18份讣告,包括著名设计师,授课于清华美院的吴冠英教授感染新冠逝世,年仅67岁。

至于专家学者等高级知识分子相对比较集中的中科院、工程院以及其他高等院校,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少著名院士、学者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也都没能逃过一劫。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连上市公司科华生物的创始人、中国医药界大佬唐伟国先生也因感染新冠去世,享年66岁。

作为大医药公司的研发巨头,在防护和医疗方面应该更专业,比常人拥有更优越的医疗资源,都没法幸免于难。

让人不免感叹,世事多有无常,生命如此脆弱。

春节期间,我去给一位88岁高龄的营养学家王湘儒先生拜年,顺便谈到这个问题。

他从营养的角度侃侃而谈,让人折服。

疫情期间为何那么多专家学者英年早逝?一位营养学家说到点子上了

他说,人的生命说坚强其实也挺坚强的,说脆弱也的确很脆弱,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

千百年来,人类就是在我们的祖先不断跟各种各样病毒的斗争中进化而来的,我们的身体先天就本具足够的能力抵抗病毒的侵扰,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就以DNA的形式,把这种能力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

因此,从这方面来讲,人的生命是非常坚韧而强大的。

只可惜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自己身体的需求,才让生命变得脆弱起来,比如饮食不当、长期熬夜等等。

就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而言,虽然他们在某个领域都是翘楚, 但他们在生活方面未必注重自己生命的需求。

疫情期间为何那么多专家学者英年早逝?一位营养学家说到点子上了

就他所知,不少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没少熬夜,没少吃垃圾食品。

他说,就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而言,可能长期以来为了工作和事业,过于拼命,没有注重饮食营养和充分休息,又缺乏运动,加上心理负担较重,导致身体日渐虚弱,甚至不堪一击。

他们为了节省时间,通常吃饭堂或者吃外卖将就一日三餐,只图填饱肚子。

殊不知,长期以往,身体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身体能量也没法得到及时补充,五脏六腑当然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濡养。

这时候,一旦有病毒入侵,免疫系统也很难抵挡。

他说,人的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好几十种,包括蛋白质、矿物质,还有胡萝卜素、叶酸、烟酸、维C、维E等等维生素都不能缺,如果单靠一两种食物是不行的。

疫情期间为何那么多专家学者英年早逝?一位营养学家说到点子上了

你吃个饭堂或者外卖也就那么两三种菜,加上在烹调方面人家只注重卖相和口感,远远达不到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但身体需求量不大的东西你反而过量吃进去,比如盐、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

这种不合理、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会让人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削弱。

他强调,日常饮食一定要保持品种多样化,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都应该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满足。

王老退休前,任职一家大型公立医院营养科主任,退休后,把一家子的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条。

据他60多岁的儿媳介绍,王老在80岁以前,都是亲自掌管一家子的一日三餐,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超过25至30个品种,哪怕简单炒个杂烩也有10种左右的根茎类蔬菜。

现在儿媳妇已经全面“接班”了,也一直保持着王老这种多样化的饮食习惯,每天吃的水果都有3到5种。

这次疫情也对王老一家的多样化饮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检验,除了他在大学工作的孙子阳过之外,其余一家大小7人没一个感染。

疫情期间为何那么多专家学者英年早逝?一位营养学家说到点子上了

更可喜的是,年近九旬的王老夫妇不但可以生活自理,耳不聋眼不花,还能每天户外活动一个小时。他们看上去就像60多岁的人。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