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资讯2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33 0 0

一夜之间,楼市仿佛彻底“变天”了。

进入2月以后,楼市一改去年的颓势,强势暴走,正式步入“快速升温”通道。

朋友圈里、互联网上,“疫情三年,房价涨回去只要3天”的言论在快速传播。中介、房产媒体等,每天乐此不疲地播报成交数据,这些数据以前是每月一报,市场不好的时候,甚至一个季度一报,现在倒好,开始“日更”了。

通过网上的数据,铁锤了解到,在苏州,已连续9天每天的二手房成交量破500套;在成都,已连续一周每天二手房成交量破900套;在北京,楼市回暖太突然,半个月二手房成交量上涨增加32%。市场燥热,有业主卖房后反悔,有业主当场加价11万成交;在杭州,中介忙得没时间吃饭,经纪人人均每天要带看10+组客户,房管局办理过户的买房人,据说“差点把大门挤烂”……

其它一二线城市,也不落下风。

剧情发展到这里,不得不说,2023年一场新的“房价上涨焦虑”,就此产生了。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现实中,一些去年见不到的景象,也开始上演了:多地开发商宣布收回优惠、涨房价;二手房房东,又抬起高傲的头颅,变脸比翻书还快,前一天优惠2万,第二天又涨了5万;买房人被裹挟着进场,生怕错过又一次房产升值,财富快速上涨的大好时机。

去年救了一整年,国家前后射出4支箭,全国各地累计出手900+次调控,都未能扭转的颓势、未能修复的信心,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被救活了。

不仅如此,近期的楼市,还出现了一系列不好的苗头:

1、由于新增房贷利率和存量房贷利率利差较大,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提前还贷潮”、“房贷置换潮”。房贷怎么置换?有钱的就自卖自买,左手倒右手,利率可以下降一大截。没钱的,但又想享受更低的利率,只能通过第三方借贷的方式,说白了就是用经营贷替换现有的贷款。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的情况。

2、炒房投资客,蠢蠢欲动。据知情人透露,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的投资客,正在准备资金,企图再大干一场。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3、据房产交易平台内部人士透露,2月以来,有不少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有“技术性”放大。具体操作是,二手房网签后不过户,但是平台会算成交量,统计成交量数据后,买卖双方找个名义再撤销网签。类似事件,去年底在成都就被曝光过。

总而言之一句话,近期房地产的走势,有些过头了,且在向不可控的方向演变。尤其是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等大中城市,新、二手房都处于不断放量阶段,房产的价格也有短期快速上涨的趋势。这明显违背了中央对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定调。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关键时期,央媒经济日报3天连发3篇文章大谈房地产:

2023年2月15日,在《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需更精准》产经政策分析文章中,经济日报直言,“在有些城市,随着市场回暖以及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中,应该警惕再度出现新一轮房价过快上涨,以及投机炒作行为。”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此外,还重申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来没有改变。并对炒房投机者发出了警告:房地产市场已经总体进入平稳发展轨道,房价短期大涨恐难再现,以投机为目的购房风险很大。

2月17日,在文章《严防消费贷款违规入楼市》中,经济日报喊话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要严防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股市,要持续重拳出击“堵漏洞”,要加大排查力度,各银行要定期自查。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2月18日,在《警惕房贷置换的多重风险》文章中,央媒直指房贷置换存在违规使用将被提前收回贷款、情节严重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信用违约、贷款中介为了牟利加收各种费用等多重风险,警告购房者谨慎参与。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作为根正苗红的中央媒体经济日报及时站出来连续发声喊话,释放什么信号?

铁锤觉得有4个显著的信号:

第一,毫无疑问是对鼓噪冒进的房地产敲响了警钟:2023年拼经济,房地产市场确实亟需重新振作,确实需要发挥其在稳定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但绝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以房价过快上涨为代价,而是重回平稳健康发展轨道。

简言之,2023年,房地产的稳定仍然高于一切。何为稳定?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都不是稳定。所以,2023年“稳定”仍然是各城市牢牢把握的标准。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第二,短平快的恶炒该休矣。

2016年以来,炒房投资就一直被强烈打击遏制,直到今天,这一坚持了6年的原则仍然未变。当下我们确实需要房地产来一场久违的回暖,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全国超7000万的就业人群,更关系着绝大多数地方的钱袋子,但我们不能重走老路,更不能允许楼市的投资属性再次凌驾于居住属性之上,这是底线,必须坚守。因为,重蹈覆辙,代价已不能承受。

第三,给房价走势指明了方向:要防止房价重回过快上涨轨道。

不得不说,这个预防针打得很及时,也很精准。因为按照目前的节奏,接下来很多二手房成交量迅猛的城市,可能就要启动房价上涨了。另外,考虑到政策具有滞后性,且容易矫枉过正,不难发现,央媒这时喊话各大热点城市,真正的用意其实是给蠢蠢欲动的楼市“泼冷水”。

有人可能会说,想多了吧,目前很多城市的行情才刚刚启动,根本没到涨价的阶段。其实不然,从历史规律来看,市场一旦热起来,需求往往会加倍释放,这时候再去对政策打补丁、再进行纠偏,其实已经来不及了。基于此来看,央媒现在给房价指明方向,确有必要。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第四,不允许无底线托市,比如违规发放贷款、数据造假等。

特别是本该发放给小微企业的经营性用途的贷款,还有居民消费贷款,绝不能绕着弯地违规进入房地产。

国家为什么禁止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大量的经营贷流入楼市,短期很容易推升房价,对房地产大局稳定不利;另一方面,经营贷之所以利率低,是因为背后有国家补贴,说白了经营贷就是要用银行的钱来滋养中小企业,扶助实体经济。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起不到乘数效应,无法推动经济发展,就彻底失去了补贴的意义。

事实上,国家已经对违规发放经营贷的银行动手了。2月17日,银保监会披露的罚单显示,中国银行被罚3280万,原因是向银行员工和公务员发放经营贷等。

央媒连发3篇小哥,给房价走势指明方向,给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总结就是,2023年我们确实需要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但仅限于不被拖累,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过度依赖。经济一盘棋,房地产确实是第一内需,但过去的经验证明,一味依赖房地产,只会让问题变本加厉。换言之,现在是想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基于此再回过头来看央媒给房地产敲警钟、给房价指明方向,就顺理成章了——长期以来,很多城市养成了对房地产的惯性依赖,而且从历史规律来看,房地产很容易刺激过度,尤其是易涨体质的城市,房价很容易失控上涨,投资炒房卷土重来。现在提前预警,不仅是对调控楼市负责,也是对早日实现“人人住有所居”的伟大愿景负责。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