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祖国大陆统一时,中国有53个省级行政区,即29个省,13个直辖市,8个行政区,1个自治区(内蒙古),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这些省级行政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或被废除或被重组,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本文将简要介绍新中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历程和变迁背后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变动频繁,主要调整如下:
1.北方四省的消失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成长。
塞北四省是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它们的诞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清朝灭亡后,狭小辽阔的内蒙古地区无法有效应对边疆局势,于是“移民边疆”、“蒙古改宁夏”等政策相继出台,塞北四省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后,塞北四省完成了历史使命,恢复了内蒙古的历史行政区划,结束了内蒙古东西部的隔绝状态,逐渐走上了前台。随后,内蒙古自治区管辖范围不断扩大,1954年收割绥远省;1955年,热河省赤峰、宁城、翁牛特旗、喀喇沁旗等地丰收;1956年,接受甘肃省巴彦浩特自治州和额济纳旗…
2.临时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和撤销。
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了一些临时行政区,如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平原省,昌都解放后诞生的昌都地区,以及以长江为界的苏北、苏南行政区。在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这些行政区肩负着巩固国家政权、消灭地方土匪、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任。
因此,当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财政和国民收入大幅增加时,这些临时行政区就逐渐退居幕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1955年昌都地区并入正在建设的西藏自治区,1952年苏北、苏南行政区并入南京市,恢复江苏省建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内蒙古外,全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的边界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行政区划适时进行了调整。1988年,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出来;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1999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百年国耻一扫而光。
80年代,海南的特点是面积大(全国第二大岛),底子薄,起点低,农村人口多。所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说服力。重庆直辖市是为了减轻四川省的行政压力,统筹管理三峡水利工程而诞生的。
随着海南省、重庆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中国省级行政区固定在34个,从53个到34个的变化,是新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