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发布“我在打灰挺好的”遭群嘲,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47 0 0

我发现我们的有些媒体真是闲得慌,但凡消停一阵子,就必然要站出来搞事。前些日子,“孔乙己文学”大火,央视网告诉我们,孔乙己之所以陷入困境,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做苦力改变自身处境。

当时央视网被全网群嘲,本以为有这个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官媒们会低调一些,说一点人话。谁成想,某些官媒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又跑出来刷存在感。

这两天,我读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神文,标题叫《我在打灰挺好的》。

官媒发布“我在打灰挺好的”遭群嘲,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这篇文章神在什么地方?神就神在它告诉我们——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其实也挺好的。

文章的大概意思是,现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现在这个就业形势下,找工作比较难,因此很多学生选择了去工地一线工作。而文中的“打灰”,本来指的是施工单位浇筑混凝土,现在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来到工地一线,所以“打灰”就成了这些学生就业的代名词。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一线“打灰”,并表明这份工作挺好的。

既然你说打灰挺好的,那你倒是说说好在哪啊?是待遇好吗?是工资高吗?是工作比较轻松吗?是工作受人尊敬吗?

文章中都没说,反正就是挺好的!说了半天,愣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强行硬夸,这有意思吗?

可能写这篇文章的人,压根就没见过真正的打灰是什么样子,更别说下工地了。我觉得你要想说服大家,最好自己写文章前先去工作待上一个月,也不要你打灰了,就在工地生活一个月,你要是再说好,那时好歹大家也没意见。

我们常说调查研究,新闻报道讲究真实性,你连工地都没下过,怎么好意思在这里说打灰好的?

对写这篇文章的人来说,打灰确实好,好就好在自己不用打灰!

我算是看明白了,写这篇文章的人,想表达的重点不是打灰,而是要说服大家去打灰,毕竟大家都不去打灰,那打灰的就是他们这些高坐在庙堂之上的人了。

官媒发布“我在打灰挺好的”遭群嘲,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尤其是文章的最后,还不忘单独写上一段来说教大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苦与累,排斥工作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摆正自己的定位。”

这不就是央视网当初评论孔乙己文学的翻版吗?怎么着,当初被群嘲了心里不平衡,现在要找回场子?

行,我们就姑且认为“打灰”挺好的,年轻人要踏踏实实去打灰,可然后呢?靠努力就能换来好结果吗?

今天热搜上有个新闻,说得是一个24岁的女子,在上海某电子厂打工。仅3月份,她的工作时长就高达323个小时,最终她猝死在宿舍床上。

官媒发布“我在打灰挺好的”遭群嘲,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面对死者家属的质疑,公司却给出了“她是自愿加班”的说法。

这个新闻和“我在打灰挺好的”放在一起对比,不觉得讽刺吗?不觉得打脸吗?人家确实也努力了,也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了,也任劳任怨了…可结果一句“自愿加班”直接杀人诛心。

今天还有另一条新闻,说的是一个38岁的985大学硕士,曾经是多家知名媒体的记者。后来他选择创业,因为疫情原因创业失败,最后被逼着去跑外卖。可即使是跑外卖,生活也并不如意,有时候一天的收入还不够租车的费用。

官媒发布“我在打灰挺好的”遭群嘲,撕开了谁的遮羞布?

我依稀记得,之前某些媒体不是说大学生卖烤肠一晚几千,护士辞职摆摊月入几万,农民工种菜销售额破百万吗?怎么今天这新闻不是这样写的啊!

哦也是,毕竟发这个新闻的“凤凰网”,它比较喜欢说真话。

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们一次次翻车?究其原因,是媒体们太想努力宣扬普通人的努力与苦难,表面看起来确实足够励志,然而金玉其外根本掩饰不了败絮其中。

作为官媒,本代表着权威,却用丝毫不近人情的宣传手法来激发“正能量”,本想着接地气,却变成了自降格局后,弄巧成拙的“笑话”。不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当然也就离翻车不远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