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创作者何以涌向腾讯视频

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13 0 0

我们隐约能窥到一种平台、创作者、用户「多赢」的局面正在孕育,当越来越多创作者、用户开始认可这种生态的价值并参与其中,我们敢确定的是,它无疑会是一门更健康的、长期的生意。

长视频平台步入存量比拼阶段,已是不争的事实。长、短视频从热战到止戈,资本回归理性,平台于是转身反求诸己。

当然,更深度地体察平台用户需求变动,更迅速感知创作者所思所痛,并在二者之间寻到最大的公约数,成为巩固现有城池的必要之举。

视频创作者何以涌向腾讯视频

而「视频专辑」,成为腾讯视频的最大公约数。

为了便于更直观地理解,在腾讯中视频内部,「视频专辑」又被类比为文学体裁中的连载小说,时长在1-45分钟之间横版视频,讲究主题连续性,追求故事化和具有试听张力的内容,这内容注定是轻量化、灵便性的体量。

这种体量对标的,正是我们熟知的自媒体生态。与用户对长视频广告植入的屡见不鲜和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宽容接纳相比,一直以来,自媒体创作者苦于广告分成无法覆盖成本投入、营销商单影响作品表达、专注视频内容创作却不擅长出镜表达等,亟需一套新模式来重申原创内容的价值。

为解创作者困局,腾讯视频推出「视频专辑」,包括依靠会员分账的专辑,称之为付费专辑;享有广告分成的专辑则为免费专辑。其中又以付费专辑为重心,鼓励创作者躬身入局腾讯视频VIP会员分账的大框架。

创作者发布「视频专辑」,将被全场景分发,用户可在首页、频道页、IP播放页,搜索页以及短视频tab等场景接收新内容,会员专享、质量上乘的「付费专辑」内容将会进一步得到加权。

今年4月以来加入「视频专辑」的创作者屡创新高,平台每周约数万个优质新增专辑数在更新,创作者活跃度甚高。

我们在同多位创作者的交流中得知,由「付费专辑」所贡献的会员分账,已经快速超越免费内容,成为广告分成之后最大的收入来源,对收入的贡献高达30%-50%。

据平台透露,会员分账月入在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的新作者正批量涌现并挤进月榜单前列,「我们天花板很高,创作者还有很大空间。」

我们看到的是,「视频专辑」之于整个内容生态的意义,可能远不止收益这么简单,它在摒弃传统创收模式的同时,通过一种更为直接、简单的商业途径,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内容本身的价值。

没有任何一种内容生意,比直接宣告内容本身的价值更具长期意义。

勇者的尝试

2019年可谓胡一零人生的分水岭。他学美术出身,此前从事企业文化设计,日常跟各类材料打交道,酷爱动漫和游戏的他在业余时间还会发手工类的短视频。

直到这年6月,他复刻《王者荣耀》里诸葛亮发光的羽扇,并将制作过程和图纸一并剪进视频,发布在某平台后点击很快破百万。此后他沿用「发光+武器」的思路做复刻视频,积累了大批粉丝,开始走上自媒体创作之路。

胡一零复刻的武器主要来自国漫和游戏,而腾讯拥有绝佳的内容库,其生态下的游戏、视频和音乐等IP素材成为他二创来源。再者,动漫和游戏的受众都在腾讯视频,将它作为主阵地,可以提高(粉丝)转化率。

今年以来,胡一零将重点投入「视频专辑」创作,依靠付费专辑,收益直接来源于会员分账。

相比市场主流的广告分成、接商单或直播带货等创收方式,付费专辑的概念似乎尤为大胆:用户愿意付费吗?这与全网分发的模式相比孰优孰劣?将最大砝码押注在一家平台是否可行?

世界不乏勇者。经过一段时间试水,胡一零发现只要内容在水准线上,播放量就会很稳,而且根据国漫或游戏元素做武器复刻并划分专辑,可以实现精准引流,不久后收益也实现了爬坡。

此前,解忧大队以搞笑配音混剪视频在娱乐类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今年4月受邀加入「视频专辑」创作行列,最初创始人牛兰飞并未报太高期望。不过苦于账号内容重复性高的他,受到了专辑概念的启发,于是开启差异化打法。

比如在原有的招牌栏目「牛村长爆笑吐槽」之外,从题材和声音多样化的角度相继推出「大萌爆笑吐槽」「不正经测评」等专辑,均受到粉丝喜爱。

仅仅两个月之后的6月,解忧大队的收益就显著增长,「腾讯视频的收益可能跟其他几家平台加起来差不多了。」牛兰飞于是开始尝试在腾讯视频发布独家内容。

贝尚视频则专注历史人文,邀请高校学者进行「百家讲坛」式的内容输出。作为贝尚内容总监,刘逸指出贝尚的知识类内容收益主要有两大来源。

一部分来源于腾讯VIP会员分账,另一部分来自其他知识类平台的专辑付费,后者逻辑与腾讯视频的付费专辑不同,是一次购买永久可看。不过相对其他平台一次购买终身享有制,半年试验下来,腾讯视频的会员分账对贝尚的收益贡献更高。

以往,动画、动态漫等内容奉行季更模式,一旦停更,容易出现断层,粉丝追更、播放量都会下滑。4月份,不仅文化旗下动态漫《全球诡异时代》以独家形式上线,收获了相当高的会员分账。

「视频专辑」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粉丝一旦加追,内容上线就会很快收到系统追剧提醒,便于维持播放量和粉丝粘性,也能为我们创造更多收益。」不仅文化CEO官正伟指出。

更纯粹的创作环境

相比其他形态的内容,自媒体原创的中视频内容在制作周期、成本和对市场响应的灵活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自身平台属性,腾讯视频于2021年初开始探索视频自媒体生态业务,至今已有近3年的时间。

我们观察到,今年以来,一些自媒体创作者正将腾讯视频作为主阵地。

此前一直奉行全网分发模式的胡一零手工、解忧大队和贝尚视频,正逐步将重心放转移至腾讯视频,比如增加首发或独家内容的比例,并试图把分散在其他平台的粉丝引流到腾讯视频。

不难理解创作者这样的转变。这来源于「三个纯粹」。

首先,是更纯粹的内容创作。腾讯视频内容收入模式不同于内容营销或内容电商的模式,一些专注于内容的创作者,也许自身并不擅长内容商业化。

腾讯视频平台方解释了会员分账的逻辑:会员分账允许创作者只专注让内容变好看,让用户更喜欢,这是一个正向的创收逻辑,让专业作者聚焦在专业内容上。

其次,是更纯粹的平台关系。对贝尚这样的知识类账号而言,刘逸介绍,在某些视频平台,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与平台契合的选题,并对内容进行包装、不断迭代,比如在封面、标题等方面不停地适应平台算法的转变。

与市场主流的营收模式相比,腾讯视频的付费专辑收益非常直接,同时基于对用户长视频消费行为的深刻洞察,算法可助推内容更精准触达用户,那么在投入同样精力的情况下,腾讯视频的收益显著高于其他平台。

牛兰飞也指出,曾有平台对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以一年为周期签约独家,虽然对方给的报酬相当具有诱惑力,但他思前想后觉得风险太大、可控性太低,考虑到搞笑属性的内容老少咸宜,更适合全网分发,因此他倾向更开放性的生态而拒绝了对方。

而在腾讯视频上,创作者发布内容时版权选择更为灵活,可根据不同视频内容选择独家、首发非独家或其他模式,这方便验证每种方式的效果。

最后,是更纯粹的用户互动。近年市场下行,广告投放也在逐渐减少,这对仰赖广告商单而维持的创作者来说,生存环境无疑在恶化。

刘逸指出,贝尚视频内容直接面向用户,而非甲方。大部分收益来自知识付费,风险相对可控。在渠道上,「专辑加追+常规的账号关注」的双私域模式,原创内容可精准抵达用户。

在「信息二次售卖」理论框架下,媒介(自媒体)将信息出售给消费者,同时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出售给广告主。如今这套理论失效,创作者内容直面消费者,能够有效建立更纯粹、更具粘性的用户关系。

可持续的创作收益

从平台侧,基于用户需求洞察,平台方总结了三种对应的场景:

在原生的长视频生态之下,原创内容生产、供给周期长,而用户存在多元的内容消费需求;与此同时,用户表现出对IP衍生内容(如热播剧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渴求,这为自媒体内容创作提供了空间;此外,用户碎片化场景的内容消遣,在呼吁时长更短、信息更多元的内容。

「视频专辑」成为最优解。具体来看,视频专辑要求为「1~45min仅横屏+故事化/视听张力+有主题连续性的」视频合集。以文学创作体裁进行类比,视频专辑相比主流中短视频概念,可以看成「连载小说 VS 散文」。

视频创作者何以涌向腾讯视频

自4月全面开放「视频专辑」之后,平台自媒体生态也处于变动中。

从概念方向上,从「中视频」转变为「视频专辑」概念,进行全场景的算法推荐和激励加权;从消费模式上,最初生态消费以 IP 二创为主,现在很多原创作者开始入驻,在首页跟长视频衍生 IP 共享流量场景,生态变成以原创为主、二创为辅的消费模式;

在内容呈现方面,平台引导创作者进入「付费专辑-会员分账」模式,付费内容占据了多数,内容生态更完善了;在品类上,最初由影视和动漫占主导的局面出现松动,综娱、游戏、纪录片、搞笑、文史等近20个品类成为近半年比较新兴的热门类。

这些变化无疑会撬动付费会员的增长,而付费会员池的扩容,又将进一步回馈创作者,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生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入驻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不少站外头部达人纷纷入驻,视频行业从业者,如知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媒体人鲁豫等都加入腾讯视频生态,成为优质专业内容的供应者。

从腾讯视频自媒体生态的新面貌,我们隐约能窥到一种平台、创作者、用户「多赢」的局面正在孕育,而当越来越多创作者、用户开始认可这种生态的价值并参与其中,我们敢确定的一点是,它无疑会是一门更健康的、长期的生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