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丞相制度,起源于商战国。秦国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以后只设左、右丞相,从秦代到明朝丞相制度都在沿用,在某些朝代也不曾设丞相之位。到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在古代为什么要设左右丞相,而左右丞相那个官职更大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丞相和宰相是有区别的,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并不是具体的官名。汉承袭秦制,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到了隋朝不置丞相,唐玄宗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秦汉时期尚无官品制度,因此秦汉的丞相没有官品,但丞相是百官之长,其官阶是最高的,当时的官阶是用秩俸来显示的,丞相的秩俸号称万石。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
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最早战国时,赵国蔺相如被拜为上卿时位在廉颇之右,引起廉颇不满。由此可知,战国时代以“右”为尊。 到了宋朝实行“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左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右相】 宋徽宗时,将首相改为太宰,次相改为少宰。孝宗时,将尚书左右仆射同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
在 明代初,在中央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当时中书省大权掌握在左丞相胡惟庸手中。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掉了胡惟庸等人。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制。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六部,有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古代像管仲、商鞅、诸葛亮、文天祥等都是一代名相! 丞相在每个朝代都是有所不同,南宋时右相大,北宋左相大,秦时左相大,汉朝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为尊,比如左督御史比右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