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2020年的疫情更是加剧劳动力产业间的移动,某平台曾公布数据,疫情期间两个月内新增骑手58万人,其中40% 来自制造业工人。
制造业的老板们经常抱怨:“工人工资涨了几千,还没人来干”?制造业的招聘者们也在抱怨“招不到人,压力山大”。
从工人转换为外卖小哥,实质上是从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加工制造业,转入到服务业中同样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外卖行业,其核心技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可是年轻人为什么宁可当外卖员拿三四千的薪水,也不愿意在工厂拿五六千的薪水呢?
当你把工厂当工人和外卖小哥各种因素PK下,你就会明白,这样的选择对于年轻人而言有多么“理所当然”。
一、工作环境PK
在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人就像机器人一样不停重复着流水线上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枯燥,而且会给人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让人非常压抑。
虽然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工人们的处境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制造大厂富士康曾经发生了轰动的工人“八连跳”,上厕所要掐时间,犯错就要挨批甚至罚款,从早站到晚,没有尊严、没有自由,像个机器人一样不停的手力忙活着,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年轻人一刻都不想停留。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没有受过生活上的苦,心理承受能力低,自尊心较强,反抗心理也比较大,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其生理和心理都难以忍受,所以干了几天,他们就会跳出来。
虽然在工厂上班稳定,不需要风吹雨淋,相反外卖员是高危职业,需要从早跑到晚,其工作时间长度并不比当工人低,但是其工作环境是开放的,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封闭的,其工作时间也是相对弹性的,自由的,只要不犯错,也没有束缚。
二、薪水PK
任何行业都是二八原则,做外卖小哥能达到月薪一万以上的不足0.5%,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我多跑一单是一单,而不是像工厂那样,说好五千,结果进去了发现只有三千,二千得拿加班来拼。
在工厂上班,在年轻人眼里,薪资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而当外卖小哥,虽然困在“系统”里, 但他们仍然觉得“只要自己努努力,还是有可能实现月入上万的。”这正如星爷所说的那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三、心理满足度PK
一份工作,要能够持久地做下去,必然必须具备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
在工厂当工人,哪怕工资再高,年轻人也很难觉得有成就感,而当外卖小哥,每抢到一单,每送完一单,心里就会觉得有收获感和满足感,每天的这种反馈,会给人带来“即时满足感”,这更符合人的心理,会让他们更有动力跑下去。
福耀玻璃大王曹德旺曾说过:
“当下年轻人宁愿去做物业保安,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了,这是目前国内制造业的困境,年轻人不能老是去送外卖”。
话虽这么说,但其实工人与外卖员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做工人时,主管、经理每天对你训导,要求你做这做那,要求你遵守厂纪厂规;
做外卖员时,在系统的控制下,街道就是流水线,身上的黄色冲锋衣就是厂服,而大街小巷的交通制度,客户的打分,就是厂纪厂规。
两者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
年轻人到底能不能送外卖?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最优解,在有选择的前提下,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选择这样辛苦的职业。
年轻人的职业起点可以很低,但是不能一直停留在起点。
年轻时我们可以拿身体、拿体力换钱, 但是年纪大了怎么办?
所以,年轻人在跑外卖保证生存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更多的我们要学会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怎么用年轻去换来价值,只有这样,才不需要一直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