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关注: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

资讯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61 0 0

9月19日,一则关于网络用语“栓Q”的新闻走红网络。据报道,河南许昌的一名小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文中还有一段看不懂的歌词。事件曝光后,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微博话题“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迅速登上热搜榜。

舆情关注: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根据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自9月17日0时至9月23日14时,涉“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相关信息共15001条,其中客户端7004条,视频4512条,微博1782条,微信660条,网站598条,互动论坛431条,数字报14条。从媒体渠道上看,客户端和视频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客户端信息量占比46.69%,视频信息量占比为30.08%。

舆情关注: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

图:舆情关注走势图

由舆情事件走势图可知,9月19日,河南许昌一小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写道了“栓Q”。网民将相关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后,引发舆论关注,舆论热度持续上升。20日,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众多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令舆情热度在当日到达峰值,实时舆情信息量为7018条,此后舆情热度逐渐下降。

二、媒体观点

对于“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一事,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不同看法。

一是,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正能量”“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又要明确禁止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

大众网发文《海报时评|“栓Q”写进作文,宽以待之又何妨?》称,网络语言并不是一无是处,不妨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网络热词。有的网络热词生动风趣、简洁明快,受到网友的喜爱。对网络语言的包容不等于纵容。对于那些格调不高、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应明确禁止,必要时用法律手段加以制止。尤其是,未成年人还处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辨别能力比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定型,需要用理性语言加以引导,用道德手段进行约束。

二是,面对网络流行语,一棒子打死倒不如保持辩证态度

环球网转载扬子晚报的文章《语文老师血压飚升!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称,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流行语对年轻一代语言的表达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互联网流行语,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它们在公共话语场的超强存在感?网络流行语本身内涵简单,大多数只是火一阵就会消失,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语言文字本身处在不断的演化、变更当中。面对网络流行语,一棒子打死倒不如保持辩证态度,在内涵丰富的规范表达与幽默诙谐的流行语表达之间找到平衡之法。

三是,网络用语容易影响未成年人的“规范表达”,老师及家长应予以善意提醒和引导

扬子晚报发文《“栓Q”被小学生写进作文 网络流行语会影响规范表达吗》称,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表示,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用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成年人通常会自觉地在某些正式的场合使用规范用语,不使用网络用语,但是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往往比较淡漠。从教育界的态度来看,使用网络语言要看什么场合,一般在一些作文竞赛、期中或期末考试来说,强调使用规范用语,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规范意识有好处。当孩子把网络语言写到作文里,老师要学会善意提醒和引导。上观新闻发文《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老师:我真的会谢…》称,学生使用网络用语写作,可能是无意所为,但老师和家长得提醒孩子注意流行用语和标准汉语的边界,并通过背诵积累和写作训练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网民观点

对“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话题网民观点进行汇总后发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舆情关注: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口语不能当书面语”,建议规范网络用语。此类评论占比约38.63%,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今天也是努力留下来的一天:别说孩子了,现在很多人写的帖子和评论我一个大人都看不懂。规范下用语吧。

@燕行:流行文化和严肃文学是得有个区分。

@前途似锦谢谢:自己写着玩或者写着分享给别人看就还行,写作文就别了。

@火星柠檬树:还是要区分哪个场景适用哪个话语体系。

二是,认为网络用语内涵简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必“一棒子打死”。此类评论占比约34.72%,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带玹:我们小时候网络语言刚开始盛行的时候就有这种现象了,到现在看来影响也不是很大嘛,过了小学初中这个阶段就差不多懂事。

@沈叶SY:流行语持续一直都在发展,只不过像栓Q这种词汇,没有营养没有价值,一年半载也就淘汰了。

@小旦:说一下网络用词也无妨,反正网络流行语更新换代那么快,过两天就消失了。

三是,网络用语泛滥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呼吁进行正确引导。此类评论占比约26.65%,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春天的_Spring:规范的汉语言不好好学,尽学这些乱七八糟的,对小孩子是一种毒害。

@科技刚子: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很多东西对成年人来说是娱乐,而对尚未形成正确民族文化观的孩子来说却是毒药。

@有券先生:不合时宜的玩梗就是无知,如何在互联网中汲取知识,家长还是需要引导的。

四、舆情点评

9月19日,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的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舆论热议。“栓Q”是一个英文谐音梗,英文本意是“感谢”,后来衍生为表达自己很无语。其最早来源于2021年5月份,当时广西70后农民刘涛用一段中英文双语介绍桂林阳朔山水,并在最后说了英文的“谢谢”,但发音酷似“栓Q”引发网友争相模仿。

对于“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一事,多数媒体认为网络语言缺乏内涵,没有文学价值,往往在爆火一段时间后就销声匿迹。同时,也有媒体指出,未成年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无法把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界限,家长及老师应进行正确引导。

在不少网友看来,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使用网络语言“无伤大雅”,但不能将“口语”与“书面语”混淆,这将导致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泛滥。也有网友认为,网络语言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必一味持抵制态度,而应“与时俱进”。

当下,网络用语对年轻人日常话语表达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小学生。在生活中,许多成年人句句离不开网络热梗,早已习惯了张口一个“emo(伤心)”,闭口一个“芭比Q(完蛋了)”,以前会说“自暴自弃”,现在则说成“摆烂”。有些人认为,网络流行用语正在扼杀正常语言规范表达,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方面,一些如“YYDS”“一整个无语住了”的网络用语,往往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成为他们的情绪宣泄口。还有一些幽默诙谐的网络用语,也能给生活增添别样乐趣。因此,全盘抵制网络用语并不可取。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社交平台上仍存在一些低俗暴戾的网络用语,如果任其盛行,将导致网络文化生态粗鄙化。因此,应辩证地看待此类流行语,在内涵丰富的规范表达与生动有趣的网络用语表达之间找到平衡,更好推动语言文化传承发展。(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

责编:奚暖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