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设置应天府,采纳了朱升等谋士的建议,拥有了块可攻可守的根据地,但北方还是元朝的天下,南方四处充清强大的敌对势力:浙西、福建、两广仍由元朝官吏控制;浙东方国珍,吴地张士诚,四川明玉珍,都割据一方,桀骜不驯;而最强大、最危险的是占据长江上游湖南、湖北与江西的陈友谅这些,都需要认真去对付。
陈友谅为人凶狠,非常霸道。他随徐寿辉、倪文俊起义。徐寿辉做皇帝,封他为元帅。后来,他谋杀了倪文俊、徐寿辉二人,独自控制军权,自己做皇帝,国号为汉。
他视朱元璋为大敌,不断地向长江下游发动进攻。公元1360年,陈友谅派人约请张士诚,共同出兵打朱元璋。张士诚犹豫不决,陈友谅便独自带着兵船,从江州沿长江东下,驻兵采石,向应天府扑来。
面对十倍于己的汉军,应天城里气氛十分紧张,有主张弃城逃跑的,有主张开门投降的。只有军师刘基认为张士诚胆怯多疑,没有把握不会出兵;而陈友谅凶猛而少智谋,汉军虽多,但远道奔袭,孤军深入,军队疲劳,可以用计尽快引诱他来偷袭金陵城,设下伏兵打败他。但派谁去引诱陈友谅呢?刘
基推存了原定陈友你的老热八、现刀不市村的康戊。
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计策,让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封诈降信,说应天城内空虚,要汉军尽快分三路来攻,康做内应,一举可破金陵。
送信去的是康家老仆,也在陈府服侍过。陈友谅读过信,一点没起疑心。他问老仆:“到时康公在什么地方等候?”
老仆说:“我家主公说驻守在江东桥,迎候陛下。”
陈友谅又问清了江东桥是一座石桥,让老仆转告康茂才:“我要亲自带兵来。到时,我叫‘老康’为暗号,他要赶快来接应。”老仆连声答应。
满心欢喜的陈友谅,随后就命令人马分三路进发。他带主力,直奔江东桥而来。
朱元璋立即部署伏兵:自带大军守在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命大将徐达、常遇春埋伏在汉军进军的沿江要道上。又派人连夜将江东桥改建为木桥。
陈友谅的兵船偷偷驶到约定地点,却只见一座木桥,又不见人影,不禁怀疑起来。他忙不住地叫:“老康!老康!”没有人应答。就在此时,岸边齐刷刷地伸展出一片旗帜来。陈友谅看不好,连忙叫拨转船头撤退,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岸上、水中,满是朱元璋的士兵、战船。飞箭夹着炮石射向汉军船队。汉军被杀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被俘船舰一百多艘、士兵两万多人。陈友谅换了条小船,总算逃出一条命,回到汉阳。
朱元璋的军队一直打到南昌。
陈友谅元气大伤,但不甘心失败。他仍把守着湖南、湖北
大片土地,依旧是朱元璋的劲敌。
为了报仇雪恨,陈友谅又精心建造了数百艘装备精良的大型战船。这种战船高数丈,上下三层、外包铁皮,上层载反。下层载橹工。每船数十条橹,行驶如飞。
公元1363年,陈友谅将他的家属与文武百官都搬到幅上,孤注一掷,号称六十万大军,乘朱元璋出兵解救安丰之围的时候,向东袭来。但陈友谅又犯了个战略错误:他没有乘应天空虚,直捣朱元璋的老巢,而是用重兵围攻防守顽强的洪都(今江西南昌)城,连续数月,久攻不下,丧失了战机。
朱元璋解了安丰之围,急忙调集二十万军队来救洪都。陈友谅将水军撤到鄱阳湖上,企图利用其战船高大数量多的优势,消灭朱元璋的主力。朱元璋命令各军封锁住鄱阳湖出口,要与陈友谅决一死战。
两军主力相遇于湖中康郎山水面上,汉军船体高大,朱军船身短小。朱军虽然作战英勇,杀伤不少敌军,本身却也遭到不少损失,一连三天,都没有取胜。混战中,朱元璋的座船还差一点被汉军俘虏。
朱元璋于是改用火攻的办法,调了七条小渔船,满载芦苇火药,由敢死队员驾驶,驶近汉军大船,占据上风头,等东北风一起,就点燃小船冲去。汉军船大转动不灵,你推我撞,躲避不及,被火船引燃,蔓延开去。霎时间便腾起熊熊烈焰,几百艘战船转眼化为灰烬。无数汉军葬身在火海与湖水之中。陈友谅在乱军中中箭而死。
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便腾出兵力,又先后平定了东吴张士诚、浙东方国珍,扫荡了福建、两广的元朝残余势力,南方半
壁江山,已基本归入朱元璋的掌握之中。此后,他连续做了件大事:第一,将被他控制的,对他已经没有用处的小明王害于瓜洲附近的长江中,龙凤政权就此彻底结束;第二,扩应天城,准备建都;第三,自封吴王;第四,开始北伐,统华北。
公元1364年的农历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将士北征。北方虽然名上仍是元朝统治,但分别为元朝的军阀、官僚所割据。朱元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先攻取山东,再攻取河南、潼关、河除去元朝皇帝的左膀右臂,再无后顾之忧。然后,大军直城大都。
公元1368年农历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后人明太祖,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这年农历闰七月,徐达大军入大都城。元顺帝带着宫妃百官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个年头的元朝灭亡了。
此后,明太祖派遣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大将率大军多深入漠北,肃清元朝残余势力,在较长时期内保障了明代北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