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为何很少提及刘秀?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52 00

我们翻看史书,会发现历史上的朝代,但凡时间长一些的,比如,汉朝、晋朝、唐朝、宋朝,中间都有“断档”,虽然不过几年时间,但对该朝代后半段的经济、政治、民生等还是产生蛮多影响的。

经过“八王之乱”之后,西晋灭亡,东晋只能偏安江南,北方则一片涂炭;唐朝被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虽然后来恢复了唐的国号,但所谓的“大唐盛世”已悄然不在;

宋朝更是在南宋政府南迁后,备受北方各个游牧民族的侵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紧紧张张。

但汉朝却是例外。王莽政权被刘秀掀翻之后,新朝灭亡。

刘秀带领军队利用三年时间平定天下,并在部下的拥护下登上皇位,仍然使用了“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

刘秀建国后,实施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安抚平民百姓,还将地方的兵权加以削弱,提升中央权力,使得东汉政权得以巩固,当时的那一段辉煌时期被史学界称之为“光武中兴”。

由此可见,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国家,刘秀都有一套的。

正是因为刘秀在开国时期为东汉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军事集权,使得东汉持续了将近200年才走向没落。

刘秀年轻时戎马征战,称帝后潜心治理国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但奇怪的是,无论是正统的史学家,还是现代的影视剧编剧,都很少提及刘秀,关于他的影视作品也是少之又少,难道是他的故事不够丰富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史学家普遍认为,刘秀的一生太过完美,以至于让人觉得不够真实,没有跌宕起伏,顺利得波澜不惊,令人意外,真是让人无从下笔。

那么,刘秀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导致史学家为何很少提及刘秀?难道就没有什么“狗血”情节值得被大写特写吗?

刘秀的出生与戎马生涯

刘秀与汉高祖刘邦是有血缘关系的,这一点已被史学家认可。

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只不过从汉武帝开始,实施了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推恩令”,到了刘秀父亲这一辈儿,没有多大的权力和地盘,只是个小小的县令。

即便如此,刘秀也属于官二代出身,比同时期的多数家庭也优越了许多。因此,刘秀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礼仪和诗书,为其后来治理国家奠定了基础。

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当然令刘姓族人蒙羞,起兵反抗也是情理之中。而且,乱世之中还孕育着许多机会。刘秀和哥哥刘縯也先后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当刘秀的族兄刘玄称帝后,虽然引起了刘縯和其它南阳刘姓宗室的不满,但刘秀却很低调,采用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一门心思与王莽作战。

刘秀的军队有多少人?史料记载,当刘秀固守昆阳时,只有九千人,后来刘秀率骑兵调集援兵,才得到一万七千精兵援助。而对手王邑呢?

号称百万之师,即使不到百万,几十万总是有的吧?这比例也太悬殊了吧?刘秀能赢吗?可事实偏偏就是刘秀赢了,而且还赢得挺漂亮,你说,刘秀的运气是不是很好?

刘秀先是打了几个小胜仗,提升了士气。在最后决战时,竟然大风袭来,暴雨如注,将本来就有些忙乱的新朝军队冲刷了个七零八落,还有一万余新军被水淹死。

这情节是不是蛮像电影中的桥段?却是真真实实地被写入《后汉书》中,以至于后人一提及此事,还普遍认为刘秀有吉象,是贵人,打仗都能以少胜多。

眼看着刘縯和刘秀手中的军队越来越强大,更始帝刘玄心生嫉妒,随便找个理由将刘縯杀了。刘秀是何等聪明,为了消除更始帝的猜忌,刘秀不揽功,不与兄长部下接触,不为哥哥服丧,忍辱负重,寻找机会。

刘秀这一韬光养晦的行为感动了刘玄,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升为破虏大将军,还迎娶了自己碎碎念的新娘——阴丽华。

不是说刘秀没有遇到过沟沟坎坎,而是每次面临危险时,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归于坦途,这似乎也太过完美了吧?而刘秀当上皇帝,也不是像其它皇帝那样以兵戎相见,而是顺利平稳,水到渠成。

刘秀的国家

到更始元年(23年)时,刘秀其实已经功高盖主了,若是换做他人,会立即将更始帝废掉,自己坐上皇位了。而刘秀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听从了自己谋士冯异的建议,到河北做招抚工作。

虽然一度面临困境,但刘秀虚心纳谏,并且在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兵马,声威也得以壮大。此时,刘秀还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更始帝刘玄见刘秀势力日益壮大,极尽拉拢之心,将刘秀封为萧王。刘秀也没有急于行动,而是继续养精蓄锐。直到更始帝三年(25年),刘秀才在群臣的劝说下登基,随后定都洛阳。

之后,刘秀扫平关中、收取关东、平复陇西、攻略川蜀,将大汉的疆土进一步扩大,建立了稳固的政权。

刘秀重新立起“汉”字号,却没有像其九世曾祖刘邦那样对曾经的爱将实施歼灭政策,而是善待功臣,使得其手下将领“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尤其是诛灭王郎之后当众烧信的做法更是笼络了不少人心。这一点,无论是先前的皇帝,还是后来的帝王,都望其项背,无人能比。

这些细节,无一不体现出刘秀性格的完美之处,和下属没有冲突,编剧怎么写剧本?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刘秀的才华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简直就是文武兼能。刘秀在位时,非常注重教育,坚持了前辈汉武帝的儒学治国思想,建立了多所太学,将儒家的“以仁为贵”、“与民休息”等思想用于治理国家之中。

刘秀还释放奴婢、刑徒,进行度田制度改革,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通融,强大了国家,安定了国家,迎来了“光武中兴”的光辉时刻。

国家强盛,民心顺服。甚至在刘秀选立太子时,都是风平浪静,刘秀的几个儿子,无论是哪位皇后所生,竟然都没有争夺,甚至还互相谦让,仿佛刘秀的儿子对皇位都不是很在意似的,甘愿做王而不是皇。

仅仅就这一点,又让许多史学家大跌眼镜了,还有这么平和的皇位之争吗?而更令大家深感意外的,还要数异常平静的后宫,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甄嬛传》中所描写的,简直是天上地下,千差万别。

刘秀的后宫

刘秀其实是非常爱慕原配妻子阴丽华的,即使后宫佳丽三千,也独宠此一人,为此还留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爱情佳话。

但在建国前期,为了巩固政权,刘秀不得不与政治联姻,迎娶了郭圣通,并且将郭圣通册封为皇后。刘秀对阴丽华抱有歉意,因而对阴氏家族非常友好,也施与了许多特殊待遇。

阴氏家族同样感谢皇恩,并没有觉得有啥落差,对于东汉政权依旧是忠心耿耿,为天下苍生做了许多好事。

而郭圣通和阴丽华两位皇后也是情如姐妹,平日里你来我往,和气得很,从来没有背地里互相捅刀子的桥段发生,因此,刘秀就可以腾出精力来打理国家了。

后来,刘秀重新立阴丽华为皇后,史书中也没有记载郭圣通有过什么过激的反抗行为,一切都表现得那么平静,好像大家心中充满了默契一般。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非常欣赏刘秀,称之“庆灵既启,人谋咸赞”,溢美之词不以言表。的确,刘秀武能争战,文能理国,对部下宽厚,对百姓仁慈,对爱情忠臣,后宫清净,皇子听话,其他皇帝家里年年发生争斗。

到了刘秀这里就戛然而止,你说刘秀的一生,是不是能用完美来形容?这么没有话题点的人生,怎么能引起史学家的关注呢?

读史思今。当下的社会,是浮躁的社会,即便是个素人,都想着在热搜榜上待上几天,更何况总在寻求热度的明星们呢?

若是每个人都像刘秀那样洁身自好,专心为民,那些依靠热度才能生存的明星,是不是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