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凝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工作时,双手在动,心里却在琢磨下班去哪家餐厅;
锻炼时,身体在动,心里却在考虑未来两天的安排;
看书时,眼睛在动,思绪却不知不觉地飘向远方;
也正是因为这种做事分心的状态,导致我们付出了很多低效的努力。
明明在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依然得不到升职加薪的机会;
明明每天都在锻炼,心里还是感受不到运动过后的充实感;
明明看了很多书,回过头却发现一点内容也没记住。
就像《认知觉醒》一书的作者周岭感慨的那般:“保持极度专注已然成为了一种稀缺能力。”
生活中,越是分心走神的人,做事就越拖延,就更容易产生焦虑和烦恼。
记得诗人歌德曾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的确,保持做事专注的态度,才能不被外界信息所干扰,才能倍道而进地将事情完成,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也才会日就月将,如你所愿。
低质量的勤奋,不如高质量的专注
日本佛教创始人道元曾说:“不成心专一事,决不能达成一志。”
如果一直处于分心走神的状态,只追求数量和速度,没有深度思考问题的核心,便无法领会事物的本质。
记得表姐曾给我分享过一段经历。
大四那年,她决定考研。
为了能成功上岸,她买了很多本习题册。
每天除了睡觉和上厕所,其余时间,她都是在拼命学习和做题。
就连吃饭时,也捧着书在看,有时甚至通宵刷题。
可令人诧异的是,录取结果公布后,她却榜上无名。
后来她经过不断反思,向他人求取经验才明白:
原来,之前她看似每天都在学习,但能够真正做到专注的时间却很少。
很多时候,她一边刷着题,一边还在想着今天室友给她讲的八卦事件。
又或是眼睛看着书,手却不自觉地拿起手机点开未读的消息。
如此循环往复,她的内心更加浮躁,也更无法专心致志地汲取书本上的知识。
时间一长,就会陷入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努力,越努力就越低效的陷阱里。
因此,很多时候,学习的深度,不能单看勤奋的程度,而更要看专注的高度。
从前,有个叫玛妮雅的姑娘,她从小学习就非常专心。
无论周围的人有多吵闹,都无法分散她的注意力。
有一次,她的姐姐和朋友们想试探她,看看她是否真的如此专注。
于是,她们悄悄在玛妮雅的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便会全部倒塌。
但过了许久,玛妮雅都已经读完了厚厚一本书,也没见凳子动一下。
就这样,玛妮雅一直保持着一旦学习就十分专注的态度。
多年后,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也就是伟大的居里夫人。
的确,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跟他能否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人生是一棵大树,那么,专注力就好比树的枝干,枝干汲取了充足的养分,人生之树才能成长得枝繁叶茂。
真正学有所成的人,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不是昼日昼夜地苦学,而是极度专注地善学。
每一次专注,都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不管做什么事情,一时的专注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保持专注。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为了提升自己,报了学习班,买了很多书籍。
但只是专心地听了两天课程,翻了几页书,却没能再坚持下去。
为了减肥,兴致冲冲地办了健身卡。
可锻练不到两天时间,就喊累放弃了。
……
可真正高效的专注,从来都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直面困难。
暴燥症患者金晓宇,在右眼残疾的情况下,仍通过自学并能熟练地掌握日语、英语和德语等6门语言。
在学习外语电影时,他先是看带有中文字幕的,看懂后,便拿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
一部电影反复看了无数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
就是这样对照中文逐步学习翻译的状态,他就专注了6年之久。
因此,他后来才能翻译出22本外语著作,并几无批缪。
出版社的编辑更是连连称赞他的书稿:
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这让我想起《南村辍耕录》的一句话:“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真正厉害的人,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明白对一件事情保持持续专注的态度,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第一次相识时,比尔·盖茨的父亲就分别给了他们一张纸条。
让他们分别用一个词,描述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结果两人的答案竟然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专注。
事实上,大量的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专注力”。
无法一直保持专注的人,在做事情时要进入状态往往很慢,做事效率低下。
而当我们达不到心理预期时,往往越容易打退堂鼓。
学会持续保持专注,不仅是一种能高效掌握某项技能的方法,也是一种提升自我认知的有效途径。
它从来都不是一种单一的状态,而是能让我们通向高质量人生的“金钥匙”。
高效生活,从学会专注开始
牛根生曾说:“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而人本能地追求舒适和简单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无法做到专注的缘由。
可越是享受快感,逃离困境,生活就越是容易产生诸多烦恼。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高质量专注,才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和时代带给我们的压力。
越厉害的人,越会专注,越成功的人,越是看重自己的“专注力”。
那如何成为一个能持续高效专注的人呢?可以试着从以下3点做起:
1、清空大脑,只感受当下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我们每天的安排都很密集。
做着一件事情,却又不自觉地想着下一个安排,这是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但清空大脑,只专心于当下所做事情的感受,却是会专注的人的共同习惯。
做事时,把之前和未来的计划先统统抛之脑后,只关注当下事物需要记着的。
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高效率地完成计划,也有利于缓解因为繁忙带来的焦虑情绪。
2、善于运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是先专注工作25分钟,再休息5分钟。
当我们在面对艰难的任务时,往往会产生畏难和退缩心理。
这时,便可以暗示自己,先保持极度专注工作25分钟后,就可以休息5分钟了。
在某种意义上,“番茄工作法”也符合延时满足的心理。
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可以提升注意力和集中力,还可以减轻我们的拖延症。
3、“拆解”目标,获得正向反馈
《受用一生的高效笔记术》中曾说:
想要达成目标,成功的核心不是依靠强大的意志力,而是采用科学的拆分方法。
当我们制定一个大目标后,可以围绕这个大目标再设置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
比如:我计划每三天完成一篇文章的大目标后,再拆分为:第一天用1.5小时确定主题和列大纲,第二天用1.5小时寻找素材,第三天用2个小时完成文章。
而当我们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时,更能让我们产生坚持专注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稻盛和夫说:“成功的人都是平凡人,只是多了一份专注。”
越成功的人,越懂得“专注力”的重要性,毕竟,长期专注,才能有所收获。
那些经常分心的人,看似轻松快乐,实则丧失了人生的方向感,只得随波逐流。
与其分心,不如学会专注,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
低效努力,不如高质量专注,创造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开启“专注”的探索之旅吧,相信我们一定能遇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