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原本非常非常乖巧的女孩,很听话,长得很漂亮,学习很认真,爸爸妈妈没有为她操过心,外公外婆也非常爱她,觉得她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人才。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孩上了初中以后,突然一下子变了,变得父母不认识,老师完全理解不了,外公外婆也怎么都想不通,他们的外孙女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变成了什么样子?恬不知耻!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妖艳,经常逃学,竟然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女孩子去ktv、酒吧陪那些心怀不轨的臭男人。
图片来自网络
去那种地方干什么?要在这里赚钱!这孩子初中还没毕业,才刚上初二,现在变得一点都不学习,懒得不得了。
我在给她咨询过程中问了她句话:“你长大想干什么?你想不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她怎么回答我?她说:“啊,嗯,没想好……”
我不管问什么问题,她都是这样回答:“嗯嗯,没想好”,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我说:“如果你将来谈男朋友,你男朋友问你爱不爱他?你能不能这样回答:嗯嗯,没想好?” 看她这个样子,你恨不得扇她两个耳光。
她的父亲是个非常老实的人,母亲也很老实,外公外婆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看的出来,外公外婆对这个女孩子有点娇惯,这可能也是孩子变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学习很好、非常听话、非常乖巧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坏了?
我想起了《红楼梦》里,曹雪芹所说的两句话:“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强梁就是土匪,就是虽然你教育很有方法,但是你保证不了,你的儿女将来不当土匪。“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尽管你精心培养,精心呵护,以为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但是你保证不了他以后可能流落在烟花巷,当嫖客当妓女。曹雪芹用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多变。
但是这种孩子为什么就会变坏呢?我在对不同的学生在咨询过程中,总结出来:乖乖巧的孩子不仅容易变坏,而且容易患心理疾病,甚至罹患精神类疾病。
为什么是这样的?一般人都认为乖乖巧就是善良的,乖就是善,善就是乖。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你看那个谁谁谁多乖呀。”但如果有人问你:“他善不善?”“哎,当然善呀。”那什么叫善?“善就是乖嘛,听话嘛”。
NO、NO、NO…..乖和善,没有任何关系!
善的本质,是内在里存在着清晰的善念,行为上可以去实践善行。也就是说,善其实是一个人有品德的表现,品德用善行来表现,而善行是善念的外化。
按照康德的观点:人的道德本质是理性。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最先发现的这一点:认为品德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品德。那理性也好、智慧也好、知识也好,它都是可靠的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我是善的吗,我为什么要做善人,我为什么要做善事,什么是善事,什么样的行为是善行?
我们要在知识层面、在理性层面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行为上有智能的高度调动,有知识的深度参与,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善,这种观念才是真正的善念。
这种乖乖巧的孩子,其实一部分是没有头脑的,他原本是家庭里的“顺民”,你说什么他听什么。“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说明他没有观念,他没有独立的观念,他没有独立的思想!
如果他不遇到坏人,他不遇到诱惑,可能还好一点。一旦他遇到诱惑,遇到坏人,坏人把坏观念给了他,他缺乏分辨能力,他就跟坏人跑了。
所以乖乖巧、乖孩子可能会跟着好人跑,也可能会跟着坏人跑,因为他们没有头脑,他们没有分辨能力,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其实乖乖巧和那一些非常糟糕的孩子一样,都是没有头脑的孩子。
我们重要的不是培养孩子听话的能力,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分辨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人在诱惑面前,就必须启动我们的理性,要进行很好地分辨,调动我们的思维,尤其是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才能明白这个事情该不该做?这条路该不该走?
所以乖乖巧的孩子变得很糟糕是很容易的,乖乖巧很容易变成乖乖糟。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孩子很乖,很听话,不让你操心,但是他有一天可能把你的心伤透,有一天他变得你完全不认识!
像这个女孩子的改变,父母觉得不可思议,老师觉得不可理解,外公外婆怎么都想不通,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个逻辑关系的,没头脑的乖乖巧是可怕的!
当然,如果你会分辨、会思考,你具有极高的理性能力,那么你做一个乖孩子,可能那是你很大的优势。
如果你没有头脑,根本就不会思想,那么乖乖巧只不过是扔在湍急的水流里面的一片树叶,或者一个暖瓶的木塞子,只能随波逐流了。
大家对很多现象的分析和看法,要突破一般性的认识、突破表象、思考本质,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转自“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公众号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