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郭汝瑰去世后,家人收到封来自台湾的信,打开一看只有张白纸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2 00

1997年10月,“红色间谍”郭汝瑰度过了自己的90岁大寿,儿女子孙纷纷从外地赶来,陪他度过了一段全家团聚的日子。

在女儿郭相慰向他辞别时,郭汝瑰坚持要亲自送女儿去重庆江北机场。

然而,不幸的是,老爷子中途遭遇车祸,于10月23日抢救无效去世,一代传奇间谍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而在郭汝瑰去世后,家人却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书信,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白纸,这究竟是何意?

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红色间谍,又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

成为红色间谍

进入1945年,日军的溃败已成定局。

这时,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务署署长,掌管国军各部队编制、装备,同时兼任国防研究院副院长的郭汝瑰有些着急了。

因为在他心里,自己始终是站在共产党方面的,当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犯,他迫不得已才加入了国民党军队一方。

只是现在抗战即将胜利,在两党很有可能面临再次走上对立的情况下,郭汝瑰急不可耐地想要回到共产党。

但是,奈何他脱离党组织太久,早已与组织失去了联络,到底怎样才能向共产党传达自己的立场,这成了郭汝瑰近日最头疼的问题。

幸运的是,很快他就迎来了一个契机。

1945年4月,郭汝瑰在军务署大门处与一位校官迎面相撞,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老熟人。

对方名叫任逖猷,同是黄埔军校出身,当年在学校里就已经是共产党员。

郭汝瑰认出他之后,立刻将其拉到一旁,悄声问道:“你现在还有‘关系’没有?”

任逖猷面露难色,他非常清楚郭汝瑰所说的关系是什么。

郭汝瑰看着任逖猷的表情,直到这事八成是没戏了,不过任逖猷表示自己的堂弟任廉儒可能有“关系”,答应帮他打听一下。

五天后,任廉儒果然以老乡身份前来拜访了郭汝瑰。

两人在房间内促膝长谈一整夜,任廉儒的确是中共方面的同志。

对于郭汝瑰的重新入党请求,任廉儒不敢大意,毕竟对方的地位在国民党政府中非同小可。

往后一段时间,任廉儒在共产党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的指示下,多次与郭汝瑰接触,逐渐明晰了郭汝瑰的立场。

此后,郭汝瑰正式成为中共高级情报人员,并接受组织下达任务,继续潜伏国民党政府。

后续很长一段时间,郭汝瑰始终在陈诚、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一众国军高级将领中间周旋,暗中为共产党军队传递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战略情报。

在解放战争中,很多时候国军战斗部署还没下放到前线各单位,情报就已经送到了中共中央的办公桌上。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解放军全歼国民党军队王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蒋介石在华北地区的战略意图被挫败。

这场战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胜,郭汝瑰背后功不可没。

原来,5月12日蒋介石邀请众人参与了一次晚宴,心思细腻的郭汝瑰意识到这场晚宴必然不会简单,于是派遣心腹提前将接头人任廉儒邀请到了家中。

果不其然,蒋介石在晚宴上制定了三大兵团合围共军的作战方案。

郭汝瑰回去后,立刻将国军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情况写下,交给了任廉儒,并且千叮咛万嘱咐:“74师也会参战,该部队是全副美式装备,务必小心!”

有了郭汝瑰提供的情报,解放军提前做好了针对性的部署,从而在孟良崮战役中大获全胜。

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嫡系部队黄维兵团被困双堆集。

郭汝瑰先是将国军方面的战斗部署情报提供给我党,后续又利用蒋介石等人的信任,前后多次诱使蒋介石更改战略决心。

最后,蒋介石听从了郭汝瑰的建议,放弃蚌埠会战,改为在徐州城周边进行决战。

这样一来,不仅导致了黄维兵团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全歼、司令黄维被俘,还在战役过程中给解放军制造了大量分割敌军、逐个歼灭的机会。

郭汝瑰提供的情报,堪比百万大军,直接推动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在是非曲直面前,郭汝瑰坚定地站在了共产党一方,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管在国民党政府中谋得了怎样的高位,郭汝瑰都没有放弃对共产党的信仰,他也在一次次的舍生取义中,出色的完成了组织派给他的任务。

那么,郭汝瑰缘何矢志不渝地站在共产党一方?

从青年时期开始,郭汝瑰为了追寻党组织,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

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7年8月,四川铜梁县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降生了一个男孩,因为父亲郭郎溪仍然醉心于科举功名,于是给儿子取名“汝桂”,寓意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高中毕业后,汝桂在川军师长堂兄郭汝栋的介绍下,选择报考黄埔军校,并将名字改为了郭汝瑰。

1926年,郭汝瑰正式进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五期的一名学员。

郭汝瑰是幸运的,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黄埔军校中的老师、教官,有不少都是来自共产党方面的人士。

如萧楚女、吴玉章、熊雄,这些共产党人都成为了郭汝瑰的老师,从而让他在初次步入中国近代历史这个风云变幻的舞台时,就接触到了正确的思想引导。

黄埔军校的洗礼,让郭汝瑰对共产党有了一个细致的了解,他也由此从崇拜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转而投向了共产主义。

当时郭汝瑰得知好友袁镜铭已是共产党人士,便请求他介绍自己入党。

不过组织考虑到其堂哥川军师长的身份,没有第一时间允许他的加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

郭汝瑰返回四川,规劝堂哥不要为蒋介石效忠,堂哥表面上答应了他,可背地里还是站到了蒋介石一边,暗地里派出特使去南京向蒋介石投诚。

随后,汪精卫政府与蒋介石沆瀣一气,合流反共,大革命彻底遭遇失败。

此时郭汝瑰只能暂时留在郭汝栋部下,但他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始终矢志不渝。

1929年5月8日,在同学袁镜铭的介绍下,郭汝瑰终于实现夙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次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调令已经是二十军军长的郭汝栋率部到湖北驻防,郭汝瑰也随大部队而至。

同年夏天,袁镜铭在一个夜晚悄悄摸到郭汝瑰住处,向其传达了率领麾下一个营兵力,配合红军队伍进行兵暴的命令。

如果不出意外,郭汝瑰此次行动过后就可以脱离国军身份,正式以共产党人的身份现身。

然而,由于行动中联络通讯出错,导致敌我混淆,原本应该配合红军作战的郭汝瑰部,结果与红军交上了火,郭汝瑰中弹受伤被送进医院。

等他出院后,手底下的建制因为伤亡惨重,已经被撤销,他本人也被调到了军部任职。

蒋介石为了加强对二十军的控制,派出亲信深入军部,想要将部队中潜藏的共产党员清除干净。

好在郭汝瑰有着堂哥的庇护,躲过了一劫。

郭汝栋为了避免陷入麻烦,索性将郭汝瑰送到了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此时的郭汝瑰因为好友袁镜铭的阵亡,已经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再加上他本身也想要学习更多的本领,于是听从了堂哥的安排,东渡日本求学。

只是没想到,他这一走就与党组织中断了15年的联系。

郭汝瑰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坦言:“这是我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此后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淞沪会战逞英豪

1931年4月,郭汝瑰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短短大半年留学时间,他一方面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军事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留学生,他受到了日本当局的歧视和侮辱,这像一把利剑一样深深刺伤了郭汝瑰的自尊心。

同年年底,九一八事变爆发,群情激愤的中国留学生自发结队,选择了集体退学。

回到上海后,郭汝瑰进入陆军大学学习。

不过郭汝瑰内心对于国民党的愤恨并未消解,尤其是蒋介石在面对日寇军犯,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后。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郭汝瑰都一直在学校深造,或是担任教官,不愿替蒋介石走上战场,直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终于同意了国共联合抗日,郭汝瑰果断选择弃文从武,经同学介绍加入了陈诚率领的十八军十四师,任参谋长一职。

七七事变后,郭汝瑰奉命跟随十四师赶赴华北抗战,中途又因为上海遭到进犯,班师掉头参与淞沪会战。

第十四师两个旅奉命在南北塘口一带镇守,42旅旅长曾粤汉畏敌恐慌,郭汝瑰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成为42旅代理旅长。

42旅在郭汝瑰的带领下,冒着十余架敌机的轰炸,浴血厮杀、坚守阵地。

郭汝瑰身先士卒,亲自抄起冲锋枪冲出掩体,一边向敌军发起进攻一边督战,42旅就是在这样的激励下,阻击了日寇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在占据最危急的关头,郭汝瑰甚至写下了遗书:

“我军八千健儿牺牲殆尽!敌军攻势猛烈,我军前途未卜!如果阵地失守,我自当死在疆场!”

郭汝瑰还一一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之事,以及对家人的挂念和问候。

一字一句,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正是抱着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奋勇拼搏精神,郭汝瑰率领全体部下,与敌军冲杀七天七夜,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

到最后,由于国军大势已去,郭汝瑰也不得不奉命退出阵地。

此时,八千余名战士仅剩两千多人,大多还是受伤或后勤人员。

淞沪会战彻底打响了郭汝瑰的名气,也奠定了他在国军中的地位。

一开始,不少同僚都认为他只是一个书生、文人,没想到在战场上搏杀起来,会如此的勇猛。

一时间,郭汝瑰成为了上海地区和国民党军队中人人熟知的人物。

不久后 ,他被调到陈诚嫡系部队五十四军,任参谋长一职。

郭汝瑰在淞沪会战的表现,只是他八年抗战军旅生涯的一个缩影。

每每与日寇交战,郭汝瑰总会拿出搏命的姿态与之对峙,他的军职也随着战功的累积不断水涨船高。

不过在郭汝瑰的心里,他始终是共产党的一份子,于是在抗战即将结束后,他才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归党组织。

在组织向他下达了潜伏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后,他也能以绝对的忠诚,向党中央传递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情报。

带兵起义,恢复共产党身份

随着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的失利,蒋介石麾下精锐部队几乎尽损,解放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因此,郭汝瑰请求回归党组织,但是组织上有不同的看法。

毕竟老蒋手中还有百万大军,现如今只是中国北方得到了解放,为防止蒋介石盘踞西南一隅,据险顽抗,组织指示郭汝瑰:尽可能设法掌握一支西南方向的军队,当解放军大军南下时,里应外合,以最快的速度瓦解敌军。

郭汝瑰将家国大义始终摆在第一位,听从了中共中央的指示。

郭汝瑰以三大战役屡次失败为由,主动引咎辞职,离开了作战厅,要求下放到地方部队。

此时国民党军方正处于缺兵少将的时刻,郭汝瑰的申请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他被任命为72军军长,赶赴四川督战。

到达部队后,郭汝瑰立即展开工作,首先剪除了队伍中的特务、反动分子,将自己的亲信安排进团级及以上单位。

与此同时,他还想办法从国防部和后勤部调来了一套整编军的最新武器装备,将72军整饬的焕然一新。

随着解放军队伍进入大西南,蒋介石特地飞抵前线,对72军的防御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

见到郭汝瑰整顿部队卓有成效,蒋介石深感欣慰,将其提拔为二十二兵团司令官,统帅大西南大半兵力。

1949年12月11日,当蒋介石已经率领残部退到台湾省,正在密切关注着国军在大西南地区的顽抗时,郭汝瑰却突然在宜宾宣布起义。

一时间,西南地区乱作一团,解放军趁势乘胜追击,很快便扫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敌。

蒋介石气急败坏,大骂郭汝瑰是“叛徒!”

此时的他仍然还不知道,郭汝瑰一直以来都是共产党的红色间谍,直到郭汝瑰将自己多年的经历写成回忆录,向世人公之于众,这时台湾省的国民党人才意识到他的红色身份。

1950年6月,郭汝瑰再一次向组织发出申请,希望恢复自己的党籍。

只不过由于他在国民党军中的身份太高,加上能够证明他地下党身份的同志不多,以及各种历史原因的阻碍,导致郭汝瑰直到1974年4月,他的入党申请才被通过,并于1981年转为正式党员。

成都军区党委考虑到郭汝瑰这些年的艰苦付出,当年将其评为全军区的优秀党员。

郭汝瑰孜孜不倦的追求党员身份大半辈子,终于在古稀之年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在那之后,白发苍苍的郭汝瑰仍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他东奔西走,组织相关专家,耗时十余年时间,主编了一套六百多万字的《中国军事史》和两大本《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填补了中国军事研究的文献空白。

在其去世后,一封来自台湾省的书信寄到了儿子郭相操的手中。

郭相操打开后,发现里面竟是一张白纸,家人对此都很不理解。

后来郭相操经过多番了解和走访,深入了解了父亲这些年来的经历后才明白内情。

原来,郭汝瑰当年在离开国民党中枢,去往大西南时,与战友们告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时隔多年,当郭汝瑰去世的消息传到台湾省之后,海峡那头的老朋友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郭汝瑰的祭奠和怀念。

结语

郭汝瑰先生的一生,从年轻时期就开始了对共产党的追随,后续不管是去日本留学、加入国民党军队参与抗战、成为红色间谍、直至建国后成为一名人民公仆,郭汝瑰始终没有放弃内心的信仰。

幸运的是,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完成了人生夙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