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建议每个家长都看看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74 00

孩子就是爱玩游戏,这是一种病吗?”

小学生豪豪(化名)经常抱着手机、平板不撒手,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如果父母阻止他玩就哭闹对抗、烦躁不安,干什么事情都集中不起注意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对于类似豪豪这样过度过量、影响正常生活地玩游戏,家长们要引起重视了,因为如果不在早期加以控制干预,有可能会发展成一种疾病:游戏成瘾。

世卫组织明确,确诊“游戏障碍”疾病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国际疾病分类》现行标准中一共列出了9种症状,一般要满足其中5项,才可考虑后续判断。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2019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青少年网瘾比例高达30.5%,也就是约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网瘾少年”。

哪些孩子容易形成游戏成瘾呢?

“游戏成瘾”是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已经因游戏产生了负面后果,但依然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强度。

初中生小文(化名)这几年沉迷游戏,常常为了玩游戏茶饭不思、通宵达旦,老师反映她上课时总提不起精神、老是打瞌睡,成绩下滑得厉害,放学也不愿意和同学出去活动,家长了解情况后曾经尝试没收其手机和电脑,但小文却为了继续打游戏不惜偷别人的手机……

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认为上瘾是人将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时产生的伴随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并且丧失了时间感的一种状态。

有的孩子虽然玩网络游戏但不会影响生活和学习,而有的孩子玩起网络游戏来却很容易上瘾,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家长不免感到疑惑:同样是玩游戏,为何有的孩子就会成瘾呢?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以下两类因素易导致孩子玩网络游戏成瘾。

性格及心理因素

1.冲动、低自尊:在情绪和行为上易冲动的孩子,对玩网络游戏的自制力比较差。自我评价低、自卑的孩子,更容易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2.性格孤僻:性格孤僻的孩子喜欢独处,人际关系欠佳,更容易通过网络游戏寻求慰藉。

3.享乐主义: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喜欢享受安逸的孩子,更喜欢在网络中寻求新鲜和刺激。

4. 回避消极情绪、逃避现实:有些孩子在现实中遇到挫折,不敢面对,于是躲到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价值。

外在因素

1.缺少鼓励与肯定:即使孩子考得很好,家长也不满意,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学校,觉得他还有提升的潜力。

孩子在努力付出后未得到相应的鼓励与肯定,这会使他感到失望,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长此以往,他可能会在网络游戏中寻求肯定。

2.童年期受虐:包括身体受虐和情感受虐。童年期遭受虐待的人易出现成瘾行为。

3.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方式,易促使孩子网络成瘾。

4.不良的亲子关系: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致使孩子产生孤独感,形成胆小、孤僻的性格。

由于现实中无处诉说和发泄,孩子便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个精神避难所。

5. 教育方式不恰当: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是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一个主因。

孩子在父母那里无法得到成长的自主与快乐,于是在游戏中寻找现实里没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操纵感等。

游戏成瘾影响孩子脑发育吗?

前面提到的性格及心理因素、外在因素只是游戏成瘾的归因,然而,想要了解游戏成瘾的危害,我们还需要了解其生理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多巴胺与奖励机制。

1. 多巴胺与大脑中的奖励机制:当我们做任何有利于生存、有利于基因延续的事情,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Dopamine)的化学物质,它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让人感觉快乐。

奖励机制由一组位于大脑核心的结构组成,通常起到增强剂的作用,它让我们无意识地重复那些我们认为有益的行为,即使它们不是真正有益处的(比如游戏通关)。但它能让我们体验到快乐,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好的奖励或刺激。

2. 多巴胺与多巴胺D2受体:游戏成瘾者的大脑活动与药物成瘾者和赌博成瘾者的神经机制十分相似,游戏成瘾者对游戏的渴求和吸毒者对毒品的渴求类似。

在多巴胺的信号机制中,你不会感到「我玩王者荣耀很爽」,而是让你觉得「这把我能翻」「下把一定赢」「再赢一把排位就升段位了」。

这也意味着,游戏成瘾会对孩子的脑部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危害。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者发现长期游戏成瘾的人,其大脑的功能和结构已经改变,尤其是D2数量明显减少。

另外,剑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分别运用赌博游戏,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大脑多巴胺转运密度降低,D2占用率降低,大脑对奖励的敏感性增高(不容易感受到奖励的快感),而对惩罚的敏感性降低。

这就证明了上瘾行为本身就能减少D2,而D2减少则需要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就驱使人们进行更多上瘾行为,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孩子游戏成瘾该怎么办?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成瘾诊断起来复杂,治疗或矫正更难,并不存在所谓的“绝招”,家长也千万不要单方面认为把孩子送进戒网瘾学校就可以“回到正常状态”,这样的做法只会引发更严重的逆反。

因此,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需要专业心理医师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诊疗。

高中生小瑞(化名),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爱打篮球的阳光男孩。一年前,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接触了某网络游戏,从好奇到感兴趣,再到废寝忘食、深陷其中,小瑞只用了短短一个星期。

起初,妈妈金女士觉得,儿子只是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对游戏有点沉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小瑞对游戏的痴迷,逐渐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小瑞一般会从晚上6点开始打游戏,一直玩到半夜三四点,白天就逃课睡觉。因为睡眠和精力都严重不足,小瑞干脆学校也不去了,平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点外卖,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几个月。金女士实在没辙,只好向心理医师寻求帮助。起初,孩子死活不肯去看诊,医师只好从家长这里了解情况,发现小瑞对游戏的“成瘾”是有原因的。

在现实世界缺失的身份认同感,却在虚拟世界得到满足。孩子的学业、课业压力极大,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受挫、不适应,导致难以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时,就更容易陷入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以期得到满足。

成瘾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差异性很大,因此治疗的方法更难以单一推广。经过医师心理咨询与诊疗相结合的方法,孩子的焦虑、抑郁、易激惹等情绪,慢慢得到了稳定。

在坚持治疗的第一个月后,小瑞的情况出现了喜人的好转:先是恢复了正常作息,第二个月开始愿意踏出房门,与爸妈进行简单交流,到最后他终于突破了内心的顾虑,同意回到学校继续上学……

其实,大部分出现游戏成瘾的孩子,家庭环境与氛围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父母无法约束自己或者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等等,对于网瘾孩子来说,药物、心理治疗是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更多地从不同方面帮助孩子成长、成熟。

END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