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种子天下”可以订阅哦!
清晨,在一片金灿灿的稻谷地里,“农民院士”朱有勇认真地听着一串数字。“……地块二施华进农户,折合亩产736.28公斤;地块三……”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中和营镇,有着朱有勇院士挂念的530.8亩旱地水稻种植示范区。
水稻上山的新技术解决了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
“我在这里定的预期目标是亩产500公斤,现在的丰收超出了我的预期。”听到中和营镇旱地水稻种植示范区今年平均亩产达661.81公斤,朱有勇院士频频点头。他还当起了推介官,向在场所有人自豪地介绍:“产的都是优质稻,不光产量高,口感也非常好,煮饭的时候满屋子飘香。”
对于中和营镇来说,旱地水稻的丰收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云南多山少田的天然地势限制,过去30年间,中和营镇都没种过水稻,当地村民要吃米只能到市场上去购买。
今年春耕时节,朱有勇为当地带来了他和团队研发的新技术——水稻“上山”。这一水稻旱地种植技术,主要攻克了旱地水稻分蘖和旱地除草的两大难点,水稻只能种在水里的命题被破解,也解决了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
朱有勇院士询问农户赵海燕家的旱地水稻种植情况。
中和营镇村民自发前来帮忙收割示范区的旱稻。
在中和营的示范区,还有一个独特之处。这片土地上推广的是“烟粮协同”模式,即通过烟后种粮、烟粮轮作,在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又带动粮食作物的生产。
“旱地里种水稻?”村民赵海燕当初心里直打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把家里4分田地也参与此次种植。“没想到收成这么好。”赵海燕一大早就赶着来示范区帮着收割稻谷,“主要也想见见让我们能吃上自己种的米的院士。”她质朴地笑着,“明年我要种30亩!”
11时许,晨雾散去,阳光洒在沉甸甸的稻谷上,金色在天地间蔓延开来。“明年我来教你们种,种子、化肥我们提供,种出来的粮食都归你们!你们想不想栽?”朱有勇大声问。
“想栽!”村民们给出响亮的回答。
饱满的稻穗显示着旱地水稻在这里试种成功。
“农民院士”朱有勇旱稻在云南红河获丰收。
原标题:《朱有勇院士团队的旱地水稻在云南红河获丰收》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本期编辑:翟怡婷 魏嵘
本期审核:王梅红
本期监制:蒋善军
关注种子天下坐享种业咨询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或全部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 版权声明
本页内容中文字和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aiodt.com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