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六大发展趋势之-核能产业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59 0 0

一、核能产业趋势概述

核能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电力需求还将持续维持刚性增长局面。由于天然铀的能量密度大,易于较大规模的长期储存,

因此核能作为高效稳定的大型支撑性能源,将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及电力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01

保持平稳有序的发展节奏

核能作为稳定可靠的清洁低碳能源,将是中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选项。

作为兼具清洁低碳和可控出力的电源之一,核电能够比较好地匹配基础负荷的需求,可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预计中国核能产业发展将持续保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基本态势。

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需要保持每年有8台左右核电机组核准开工的节奏,而核电发电量也有望获得大幅度的增加。

2025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

2030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1亿千瓦,核能发电量占比达到7%。

2035年,中国核电占比可能达到10%左右。

2060年,中国核电占比可能达到20%,将与发达国家持平。

02

核能利用场景更加多元

从长期视角来看,中国必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

根据中国能源资源条件,若要实现国家能源独立,那么就必须发展非化石能源,将非化石能源发展作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的应用,除了和核能发电之外外,核能还应该有其他应用场景,比如区域城市供暖、供汽、制冷、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和核能制氢等多种综合利用的场景。

未来,中国应该发挥模块化小型堆、高温气冷堆、低温供热堆、海上浮动堆各自优势,结合国家综合能源的消费需求,建立发供热供冷、制氢、海水淡化等多能互补、多能连供的全区域中和能源体系,实现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清洁能源。

根据研究和分析,到206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有可能将提高到80%-90%。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的比重可能将从目前的9.5%增长到60%-70%,而核电发电量的比重可能将从目前的5%增长到10%-20%,核电的装机容量将是目前装机容量的4.6-6.6倍,预计可以达到2.3亿-3.3亿千瓦。

虽然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源,但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不稳定,需要发展稳定性电源以支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可以想象,中国未来将实施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将传统核电企业逐步转向综合核能而且发展潜力可能巨大。

预计,国家将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落实先进核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03

技术创新能力将持续提升

未来,中国核能装备自主化水平还将不断提升。

中国将立足核能长远可持续发展,坚持标准自主化,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力度,有力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核能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预计中国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实现核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国自主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来说,重点科技工作是持续改进优化,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而形成经过不断改进优化的机型系列。

在高温气冷堆、钠冷堆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将逐步实现示范工程项目的推广,不断拓宽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铅冷快堆、熔盐堆等先进核能技术方面,中国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并逐步将这些技术从概念走向示范工程,最后再走到实际应用场景。

中国在聚变技术方面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而且很有可能继续取得突破。

在天然铀矿勘察开采冶炼技术方面,中国将以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为方向,不断提高新型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长寿期。

在核燃料循环经济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并且不断在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升级。

目前,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经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预计中国未来还将继续实施国家核能科技重大专项,于聚焦国家核能发展战略,突破核能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持续推动核能产业升级。

通过重大专项的方式落实示范工程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集结全国优势资源,开展“大兵团”作战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04

推动核能区域均衡发展

按照核能规模化发展趋势,由于中国未来沿海地区的核电厂址资源将非常紧张,因此内陆核电站建设项目有可能被纳入到国家建设规划之中。

中国未来必须注重与电网布局和区域发展相适应,利用现有沿海核电厂址资源积极安全有序地推进核电建设,通过厂址扩建、复用煤炭发电厂址等方式增加厂址资源。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华中地区电力需求将继续增大,因此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核电厂址,开始核电项目建设。

中国西部地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预计会形成大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可以开展在基地周边建设核电站的可行性论证,利用核电的稳定性来支撑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运行。

05

政策环境更加完善

中国未来将继续加强核能法,不断提升核能监管能力。

在未来几年,中国将有可能出台《原子能法》,明确监管职能和监管机构,明确责任划分,确立权责关系,落实主体责任,理顺监管关系,提高监管效率。

国家可能持续出台核电安全监管机构、核设施建设和监管、放射性废物管理、核损害赔偿等专门法规,健全法规体系,做到监管有法可依,逐步提高监管能力。

在政策层面,国家将继续支持核能全产业链、核能技术创新和核能国际合作等。

06

核电标准体系将持续完善

目前,中国核电机组的堆型、机型和技术路线不尽相同,堆型有压水堆、重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机型有美国机型、法国机型和中国自主机型等,而电技术路线又涵盖了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技术路线。

由此可知,核电机组的多样性为中国建立自主统一的核电标准带来了挑战。

由于中国在核电设备制造领域,大量引用了国外技术标准,因此目前中国核电存在着多国标准并存的现象。

预计中国未来将加大投入核电标准的基础研究工作,对关键性能指标开展必要的试验研究和验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标准自主创新和自主化水平,提升关键技术和装备自主化能力,力争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将认真总结中国核电标准化成果,统一技术路线,逐步建立适合中国核电发展的自主统一的标准体系,提高自主核电标准在中国核电技术中的比例,逐步提升中国核电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在技术标准方面,中国将继续优化、规范核能产业链的质量要求,以保障部件、设备和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二、核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核能实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持续提高,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全球三代核电技术AP1000首堆、EPR首堆相继在我国建成投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工程投入商运。

在技术上,中国率先实现由二代向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并且,自主化、国产化水平稳步提高,核能产业链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全球核电复苏将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国门的重要基础。目前,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英国、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中广核与捷克、罗马尼亚、法国等达成合作意向,此外还与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了欧洲、中亚、东南亚的核能市场。

根据中广核统计,“一带一路”沿线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机组126台总规模约1.5亿千瓦。

据银河证券,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市场总量约2.4万亿元。不可否认,核电出海已成为未来中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目前我国核能产业发展痛点分析

01

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面临调整的压力

近年来受政策影响,国内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发展核电意愿强烈,受福岛核事故、首堆工程拖期等影响,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没有如期实现。

“十三五”计划提出了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规划目标。

按照”十三五”规划核电规模快速扩张可能会给经济和安全问题带来较大的威胁,同时燃料供应不足、人才没有保障、核安全监管不到位等方面的矛盾也会威胁到核电的运行安全和建造质量。

02

核燃料问题

由于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相对滞后且铀资源分布不均衡,使我国核燃料供给存在问题,不利于长期发展核电。现在正在开采的铀矿仅可满足国内对天然铀将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则依赖进口。我国铀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较少使得我国目前还有40%的国土面积未进行过铀矿普查。

03

核电资金问题

在核电厂的建设过程中资金的供应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需要雄厚的制造基础,具备关键设备、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以及装备总成能力。

以我国目前核电站的运作模式,与核电产业相关的几个大集团公司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单一的渠道,缓慢流通的资金,企业投资资本光靠一些社会闲散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影响了工程进度是一方面,核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04

核电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核电产业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的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保障核电技术安全运行且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

由于缺少具有丰富经验的核电项目开发的研究、核电项目安全管理、核电科技等人才,熟悉核电运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十分短缺,核电进一步快速发展受到了制约。

05

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不健全的研发机制,不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以及激励机制,不足的保护体系和制度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待增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共享。

缺乏安全分析软件和验证手段,过度依赖国外的设计和评价程序,自主研发能力限制了自主化程度,与较少的具备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自主化核电技术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06

核安全监管问题

如何有效的开展核安全监管是一个作为国际原子能成员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核电产业的各个环节没有完整的工业标准体系来保证,没有健全的政府监管以及完善的与核能相关的立法框架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不适用当今社会发展新趋势下的法律法规没有进行整合和废除以构建完善的核能开发利用体系。

END

新能源行业资料包-2985份,关注并私信添加客服即可下载

本文福利

想要获取更多行业报告请关注并私信添加客服下载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报告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报告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文中图表来源于公开网络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