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亚冬沟风光
今天是西藏行的第二十一天。
清晨,我走在亚东县城的街道上,路灯下拖着我长长的身影。
县城的街道呈“王”字形,横与峡谷平行,地势北高南低。
昨晚一场山雨洗尽了边陲亚东夜晚的喧嚣。小城还在睡梦中,能听到她的呼吸声。我如同沉浸在江南的蚕房,那些白胖白胖的精灵们,正在咀嚼桑叶发出沙沙的“细雨”声。白茫茫的雨雾缭绕,县城远上白云间。只有那条河不知疲倦地奔流。
我上了桥,亚东河湍急,仍然悠哉。
它的上游有东西两大主干,东干是卓木麻曲,西干是康布麻曲。西藏的命名非常有意思,“麻曲”应该是“河流”,前面“卓木”、“康布”是流经的地名。两者在亚东县城驻地下司马镇汇合,就在我们昨日进县城之前小憇的地方。
亚东河消失在前方的山丛中,再往前走不远,左边是不丹,右边是锡金,“一眼望三国”。锡金不复存在,1975被印度霸占,与印度著名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
浓郁的乔木林、高悬的瀑布、奔涌的急流,统统集结于此,这就是人称“西藏小江南”的亚东。很美,也很神秘。城东是一线军营,凸显它的战略位置。
亚东,藏语又名卓木,意为险峻谷。是我国重要的边境要塞之一。 如今的亚东已成为我国与印度、不丹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疫情下甚为萧条。
时至7点,熄了路灯。街上,看见了环卫工人,看见了上学的学生,来了一个摆摊的,是藏族人?还是不丹人?红薯4块钱一斤。
街上,店铺的霓虹灯还在闪烁着,什么都有,比内地的小县城一点不差。只是,一家也没开门,急煞了我。
街道上,客栈饭店多,旅游业初兴,河边一家烧烤店还残留昨晚的垃圾。
走着走着,小城似乎醒了。
河堤上,夜市的喧哗散尽,残留垃圾
卓木拉日雪山
我们9点离开亚东城,原路返回。掠过雨后云雾的阳光,捎来-份好心情。
亚东沟由于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四季长青,山上长满五颜六色的灌木丛,景致颇有几分九寨沟的风韵。雪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冰川连绵起伏,银龙飞舞。终年不散的云雾,亦不甘寂寞,炫耀舞姿,把卓木拉日雪山装点得楚楚动人。途经水电站西侧见一形似海螺的山坳上,有东嘎寺,是扎什伦布寺的属寺,也称“东嘎·扎什伦布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金色殿顶闪闪发光,五彩经幡迎风招展。
亚东沟因地势分为上亚东乡和下亚东乡。1894年,清政府在下亚东乡设立西藏第一海关,1903年遭英军侵略被取缔。这里正在筹建遗址索道与卓木林海玻璃栈道,届时,历史的怒气冲天将成为亚东旅游新的热点。
网络图片:亚东东嘠寺
大巴车从亚东沟爬上喜马拉雅山高原,再次穿行帕里草原,遥望卓木拉日雪山,告别多情湖。经嘎拉乡,走G219国道和S514省道,前往 定结县 陈塘镇。这是今天的行程。
离别了亚东,自然植物越来越稀疏,荒山秃岭越来越多。蓝天白云,冰川雪山,光秃秃的山色变幻,编织成沧桑遒劲的画面。沧桑之美,达然宁静,尘世间,谁都不容易,眼前的荒山旷野亦不容易。景色像张掖的丹霞地貌一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途中,翻越了两座山口,一座是海拔4934米的拉力山垭口,一座是海拔4888米的尼拉山垭囗。下午1点,到达岗巴县。
岗巴县城
罐车运输生活用水
常德老乡开的“蜀湘阁浴室”
高原小猫
去岗巴农贸市场看看
岗巴藏语意为“雪山附近”的村庄。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它紧靠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雪山环抱,夹在卓木雪山和康钦雪山之间的村庄。
我们在岗巴县城中餐。
县城依靠着山,在一块盆地上,一条直街,周围有不少的藏房。街道上,有装生活用水的铁罐拖车,岗巴县有自来水吗?不得而知。
一位常德人开了一家“蜀湘阁浴室”,我们拉起了家常,他说来这里两年了。除了惊讶,就佩服他的闯劲儿了。
岗巴有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平均海拔都在4700米以上,进出十分不便。虽说岗巴不缺水,但县城用水是紧张的。
一只灰色的小猫悄无声息地爬了上来,瞪着眼看着我们这帮陌生来客,清脆的铃声悠扬悦耳。
我起身,想看看县城容貌。前方的山顶上有一座建筑,是用土砖垒成的,像是一座古城堡遗址。
岗巴县城这地方,是边防要塞。这座古堡,占据着非常险要的位置,棕色,与山岗融为一体。与江孜宗山古城堡一样,能御敌于城门之外,堵住来犯之敌。
它叫岗巴古堡,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毁于抗英的战火中。这座古堡至今不对游人开放,由部队把守,山下有军营,依然肩负着守疆卫土的职责。
城堡虽然残垣断壁,但立在高山之颠,在蓝天白云中,有一种气概、有一种精神在图腾。
网络图片:岗巴古城堡
回眸岗巴县城
岗巴属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路过两处景点,一处为奇林峡景区,一处为羌姆石窟景区。
奇林峡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珠峰脚下,是一个经过几千万年冰川雪水冲刷切割形成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长约15公里、宽约500米、深约200米的峡谷石林地貌,站在景区的观景台,可以近观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
羌姆石窟令人好奇,敦煌石窟在边塞商贸要道上,羌姆石窟在珠峰下,莫说人,恐怕鸟都难飞进来。羌姆石窟的发现,扩大了西藏乃至中国石窟的分布空间。窟内存留的泥塑、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探讨西藏早期佛教艺术极其重要的资料。
西藏地域广大,人文的自然的奇观景点甚多,因忙于赶路,只能忍痛割爱。
奇林峡牌坊
奇林峡,喜马拉雅山雪水亿万年切割而成
人们都说:西藏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以此概括观藏之美及赴藏之难实为不过。
去墨脱不易,去陈塘亦不易。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陈塘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
陈塘是一个十分内地化的命名,在我印象中,湘潭就特别多的“塘”,如板塘、荷塘、石塘等。但西藏陈塘,得名于建设萨迦寺时大量材料经此地运输。
“陈”之意为运输,“塘”之意为路,陈塘之意就是“运输的路”,让我大迭眼镜。
不过,这名是写实,由于地理闭塞,交通不便,进出此地的物质,全靠人背畜驮。
1959年波澜壮阔的西藏民主改革运动,一丝风儿也没吹进陈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之地,奴隶制一直到70年代)。
这里居住着神秘的夏尔巴人,其族源至今无定论,很长一段时间连国籍都没有。究其原因,闭塞。
逢人、车、物、疑必查!
大巴车驶进朋曲河峡谷
在日屋镇边检后,大巴车驶入朋曲河峡谷。与亚东沟相比,陈塘沟更狭窄,更陡峭。
朋曲河 在山头时涓涓细流,温顺如绵羊,转眼就成了一头怒吼的雄狮,恣意横行。
公路一时在山坳上,像蛇一样舞动;一时在悬崖上挂壁,步步惊心。
海拔从4450米,到谷底海拔2240米,简直如同恶梦一场。
水可以从峡谷的峭壁上,从山与山的缝隙中,从十分翠绿的森林植被下,有数不清的瀑布,有数不完的溪流,大量的水的汇聚,澎曲河很快壮大,形成滚滚洪流,一路跌宕不羁,来势凶猛。
峡谷两边,大石裸露,小石脱落。一副副狰狞面目,一颗颗青面獠牙,让人胆颤心惊。
公路,有的被砸坏,有的被冲毁。抢修恢复畅通的施工设备,峡谷中几处可见。
茂密的森林中,澎曲河奔腾的水浪,不断散发出团团雨雾,笼罩着整个峡谷。车窗前视野只有几十米远。
下午6:30,我们终于到达陈塘镇藏嘎村,眼前一亮,真美。
人们称这里为“珠峰小江南”。
陈塘镇位于定结县、喜马拉雅山脉南面。陈塘镇被峡谷中几条山梁隔成几处村落,眼前,是藏嘎村。
夏尔巴人的房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夺人眼目的每家每户房顶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国旗,寄托着夏尔巴人的家国情怀。
峡谷深处几乎没有平地,耕地极少,生产力非常落后。河边悬崖上有两个妇人身着民族服饰,在山地劳作,农作物叫不出名字。
在公路开通前,当地人的生活十分艰难。
2017年才有了这条公路,从此有村民外出打工,有小孩在内地(安徽)念大学,有外地人进村开饭馆、开宾馆,有本地人开民宿,有藏民专业合作社养藏鸡、藏猪、种植山货,有不少的游客散落在陈塘镇的村落,随时可见打卡的人群。国家的富边政策在这里落地开花结果。
(第一座桥,藤桥遗址)
第二座桥,铁索桥
第三座桥,钢筋混凝土桥。彩旗招展。白色建筑为夜宿酒店
夏尔巴妇人农作
尼泊尔银器店
悬崖上挂壁一幅画,很美
山上修有栈道,水在栈道上流
雪山、冰川、森林、气候、温泉、古寺成为这里独特的旅游资源。
藏嘎村,在山缝隙里,朋曲河呼啸而过。
有3座桥见证历史。最早的桥是藤桥,已经成为遗址,残留的桥墩是一巨大的的石头;第2座桥是铁索桥,还能走人,桥面上散落不少的牛粪;第3座桥钢筋混凝土桥,两边彩旗飘扬,能走汽车。
河两岸,一边是悬崖,像垂直挂着的一幅画,画中镶嵌着房舍,还有无数的瀑布。另一边是山,山上有栈道,通往民宿,像公园一般。
公路可以爬上去,有一平台,登高望远,山那边就是尼泊尔。
巨石横亘路边,并非亿万年事件
夜宿圣洁大酒店。酒店为两层,建筑颇有尼泊尔风味。住在二楼,可享受阳光房,洗漱之后,在这里坐上一会,喝杯茶,聊聊天,可洗尽一天的疲劳。
夜很静,只有朋曲河不知疲倦的涛声。也许就是历史的长河。
“这世界就像一片荒野,我们的确能够改变在其中的位置,但也不够是从其中一个荒野小站到另一个罢了。”这是加拿大艾丽斯·门罗在小说《荒野小站》里对人在当下生存图景和生活状态有过如此生动的描述。
陈塘沟的人,因为有了路,正在试图改变自己。
忘不了的一晚,诗在远方,也在眼前。
: 2022年6月18日
奔向美好生活的人们
编辑:长沙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