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金投资大择时,你所不知道的指数研究指导秘诀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3 00

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大部分不赚钱是大数据研究出来的事实,有分析统计绝大多数亏损的投资者的基金平均持有周期都不长,少于6个月的占多数;但数据又得出股票基金的长期收益是非常不错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因此很多平台引导投资者投资基金要长期持有,长期持有才能赚钱。首先我是赞同长期持有的,但我不认为长期持有对基民盈利起决定性作用。长期持有是个相对概念,听着正确、有道理,能坚持做下来的毕竟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股票基金的体验极差,我们必须承认多数投资者都是不成熟的事实。

沪深300指数成立至今年平均涨幅8.15%

数据截止2022.11.11

我认为,“买在高点”是基民没赚钱的主要原因,市场情绪、基民的投资情绪对投资决策起关键性作用,从众效应、追涨杀跌的人性的本质,当投资者愿意买基金的时刻,市场点位已经不低,愿意加仓甚至大量重仓的时刻,市场已是高位。

偏股基金年平均涨幅13.90%

数据截止2022.10.28

最近作为投资者的你是否感到困惑,“我也是长期持有,为什么持有两年多,还是亏了30%?”,“定投也是一直投一直亏,要不要暂停定投?”。当投资者长期持有一直是浮亏状态时,市场一直没有起色,是不会追加资金进行基金投资了,放着等解套成了多数人的选择,不停地问理财经理,“市场什么时候能好起来?早知道现在这样放银行多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疑问没搞懂,到底如何才能避免追涨杀跌,到底如何才能做到不买在高点?先不说如何我们如何能买在低点,我们都清醒大概率是做不到底部区域买入的。这里我用股票指数一个指标、从股票资金流通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分析,如何从指数中找到指引秘诀。

A股、港股、美股核心指数30年年度涨跌幅

数据截止2022.11.11

上图列出了过去30年A股、港股和美国主要指数的年度涨跌幅数据,沪深300和中证1000只有17年、中证500有18年的数据。这个数据也不复杂,都是最简单的公开信息,我们可以试着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试着思考一下,背后最简单的原因是什么?投资逻辑这个东西,别人正确的说一万句都没有自己思考得来的一个发现有效果,一定要自己真的去学习思考,去印证、或者去证伪,也许我分析出来的可能在你看来是错的,只要是你自己思考的逻辑去证伪的,那么祝贺你在投资路上更加成熟了。我们先看上证指数:

数据截止2022.11.11

(1)过去30年上证指数连续上涨年度最多3年,连续上涨3年有且仅有2次,这两次相同点是大涨2年、小涨1年。(暂且把涨幅超过15%称为大涨)

(2)过去30年上证指数连续下跌从未超过2个年度

(3)过去30年上证指数连续2年大涨后,第3年都出现了下跌或小涨调整。

沪深300指数

数据截止2022.11.11

(1)沪深300指数发布16年以来,连续上涨年度最多2年

(2)沪深300指数发布16年以来,连续下跌从未超过2个年度

中证500指数

数据截止2022.11.11

(1)中证500指数发布17年以来,连续上涨年度最多3年

(2)中证500指数发布17年以来,连续下跌年度最多3年,且仅2年大跌(暂且把跌幅超过15%称为大跌)

港股:恒生指数

数据截止2022.11.11

(1)过去30年恒生指数连续大涨年度从未超过3年

(2)过去30年恒生指数连续下跌年度从未超过3年

(3)过去30年恒生指数上次出现连续3年下跌后,出现了连续5年上涨的情况

我们是否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A股和港股指数,为什么就没有出现连续3年以上大涨(超过15%)的情况?还有一个数据事实:在连续3年或2年的下跌后,都出现了大涨或者连续2-3年的上涨。我们先讨论宏观经济周期,金融危机等因素。我们就从入市和退出资金的流向一个角度来看:

一、涨了三年就涨不动了

股市的投资价值来源于股票有盈利回报,股价的涨跌只是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价值,本质是投资有回报收益率。股价/股指点位的上涨是资金不断净流入的结果,市场上的风险偏好资金是有限的,连续净流入三年可能是市场资金保持净流入的极限,当然前题是在流入的资金是全国的内部资金范围内,外资先不考虑(过去A股外资占比很低),风险资金全在股市了,没有新增资金进入,那么就会发生资金净流出了,资金流动就像坐翘翘板;资金不断净流出,股市开始下跌,市场越下跌,投资者风险偏好越来越低,风险资金减少,投资者陆续退出,形成资金流出效应,这就是所谓的下行通道。

二、跌了三年跌不动了

同样,跌三年可能是市场资金保持净流出的极限,风险偏好资金持续下降,银行存款为主的稳健资金越来越多,股市交易量不断创新低,估值新低,股票投资回报率越来越高,基于高回报率的投资价值,聪明的机构资金开始抄底,市场逐渐有起色,小部分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入场,交易量增加,股市又出现持续的资金净流入,持续不断的净流入带来赚钱效应,“韭菜们”陆续蜂拥而至,而且经过这几年的时间,“韭菜”又开始涨肥了,投资者风险偏好不断升高,直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投资基金。

看到这里,你是否若有所思,我们的股市跌到位没有?我不说,相信你也会有自己的答案。如果观察仔细认真研究第一个指数列表会发现,我找出来的规律在美股是不适用的,若有兴趣可以留言我们下一期探讨:A股市美股的区别在哪里?但我认为资金流入流出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还可以看银行存款的增长情况,是否出现存款溢出迹象。或者总结一下指数规律,哪些指数是跌到位了,哪些指数的调整才刚刚开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