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155 0 0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公孙,公为平均分食物,孙,子 系 ,比子更小的后代,系,续也,络穴,络为缠绕包裹,结网,公孙,由大到小渐渐分布开去。散脾精也。治脾气行滞,不能化谷,不能温养肤肉。灸刺,刺为邪克,灸为寒结。治脾虚气滞腹满。

【位置】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甲乙》)

【取法】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1寸。

首先在第一跖骨头的近端摸到太白,从太白向足太阴经的缝隙循摸至第一跖骨底和内侧楔骨关节(该关节摸起来像倒转的“V”字),公孙位于此关节之下,筋上的缝隙中。

为确认此部位,可同时循摸然谷穴,因为循摸公孙时容易到足少阴肾经,为避免过于向上,可同时找然谷(包括足舟骨)来帮助定位。

循摸时,手下常见的几种感觉:①关节缝有一个倒转的“V”字;②关节缝有一个“L”(跖骨底较粗大,内楔骨较小);③关节缝有一个“L”(跖骨底较小,内楔骨较大);④关节缝较平,不明显。 公孙出现沙粒状结节,伴有尖锐刺痛,一般是湿热伤络,可见眼部充血(急性结膜炎);也可能是冲脉异常。公孙若有结节、结络,表示湿热伤络,与各种脾胃疾患有关;若有松软塌陷,表示冲脉虚,与各种妇科病有关。

【局部解剖】在趾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吻合支。

【主治】胃疼,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配伍举例】《甲乙》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公孙及井(隐白)、输(太白)。

《大成》脚弱无力:公孙、三里,绝骨、申脉,复刺后穴,昆仑、阳辅;脚气:公孙、冲阳、灸足三里;久疟不食:公孙、内庭、厉兑。

《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 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 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文献选摘】《甲乙》公孙,主狂,多饮。

《金鉴》公孙,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及妇人气蛊等证。

《八脉八穴治症歌》九种心痛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标幽赋》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然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与内关相应。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

九种心疼病不宁,结胸翻胃食难停,酒食积聚肠鸣见,水食气疾膈脐疼,腹痛胁胀胸膈满,疟疾肠风大便红,胎衣不下血迷心,急刺公孙穴自灵。

【注】九种心疼者: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注、曰去来痛。结胸者,胸满硬痛也。翻胃者,朝食暮吐,食难停留也。伤酒,伤食、积滞,肠胃雷鸣,水食,气疾,膈间脐腹疼痛,两胁作胀,胸膈满闷,疟疾肠风,大便下血,以及妇人胞衣不下,瘀血上攻迷心,皆宜刺此公孙穴,则立应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