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产业群区域化布局及产业群优化“聚焦点”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44 00

未来五年,产业群区域化布局:协调分工,区域互济

1. 区域经济发展:“主副分明,加快拉齐” 《规划》指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具体而言,《规划》中提出,东部将“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和竞争”;中部将“着力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西 部将“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东北将“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化与东 部地区对口合作”。我们认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我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布局或将有以下特点:东部:我们认为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 资源配置能力。中西部:我们认为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在有条件的地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 提升城市群功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2. “东西-南北”双轴经济支柱 我们认为,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将构成“东西”向的经济轴, 核心是沿海向内陆辐射,培养内陆新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香港+澳门)将构成“南北”向的经济 轴,核心是创新引领,基于现有优势积极探索转型升级。

3. 产业群发展按照四个区域突出分工(图 2) 总结全国各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我们将东、中、西、东北传统四大区域的产业规划重 点进行了归纳,并分别总结为几个关键词。

西部地区:“大制造、大消费、新能源、绿色环保”

西部各省的“十四五”规划显示,大部分省份将着力发展装备及机械制造、化工、农副产品及各类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其中陕西、四川和重庆同时布局了新兴产业的方向: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汽车等。

中部地区:“芯屏光汽”

我们认为,中部地区将以安徽、湖北和湖南为引领。三省的“十四五”规划显示,将重点探索芯片、新型显示、光伏和新能源汽车。

东北地区:“精加工、新环保”

我们认为,围绕传统工业制造,东北将推行矿产和林木资源精细加工、精细化工、农畜产品精加工,三大“精加工”;同时推进产业链全线节能化、环保化,实现制造业智能、绿色、高端转型。

东部地区:“智造、数字、医药”

东部各省的“十四五”规划显示,大部分省份将全面布局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五大领域,打造新兴产业集群高地,实现智能、服务型制造,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建设工业互联网。

未来五年,产业群优化“聚焦点”:从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迁移

《规划》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我们认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制造业的巩固壮大、提质升级将是发展的主方向之一。我们将具体的发展措施分为三步:

第一,完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建立制造强国,同时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第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的支柱产业集群化,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未来竞争高地;

第三,聚焦居民消费需求需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服务产业发展。

我们认为,这“三步走”中,核心是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未来投资和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规划》中提到,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因此,我们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目前已有发展,未来要壮大成为新支柱的产业;第二类是未来将要布局,以抢占发展先机的先导性产业,前者代表了产业中期的发展路径,而后者代表了长期的产业方向。

进一步地,我们认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核心是把握支柱性产业。我们将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总结为 “技术升级、绿色转型”。

1.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技术升级、绿色转型” 《规划》中,实施制造强国提到了四项具体的举措。我们认为,这体现了产业发展“科研-制造-量产-市场”的脉络。

i.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这一步关注研发层面,主要是突破、补齐基础零件、材料和工艺等技术短板,加快研发的产业化突破;

ii.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一步聚焦制造层面。强调制造业补链强链,巩 固提升现有优势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着力打造新兴的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同时 优化区域布局,强化东部研发、中西部和东北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

iii.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这一步进入“造什么”的产品层面问题。要推动实现制造 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iv.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这一步涉及市场层面,目的是为企业扫除实现量产的 障碍。最后,我们认为,以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是产业互补的关键形式之一。以第二产业需求拉动第三产业壮大,以第三产业供给促进第二产业专业化。在这样的规划思路下,我们向下聚焦制造强国战略布局的产业。可以看出,部分产业是 我国目前相对具有竞争力的方向,同时也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必需环节,而另一些产业 我国目前相对薄弱,但代表着制造业高端化升级的方向。

2.“专精特新”四大梯队:分批培优企业、助力做强产业我们认为,产业规划落在微观层面,将体现为企业和产业的联动机制。我们将产业发展的微观表现总结为科创量产,补链建群,即以覆盖工业“四基”的核心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为依托,发挥集群效应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自“十二五”首次提出“专精特新”以来,培育中小企业的政策已出台了十余份,政策的主线也由大方向转型指引、资金支持方案,逐渐聚焦在制造业上。

《规划》中再次强调,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引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进一步 提出,“2021-2025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 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 1000 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通知中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要求,我们总结在图 7 中。我们认为,这五类领域要求的核心是聚焦于制造业短板(图 7)。因此,从行业分布上来看,经我们统计,目前的三百余家上市企业集中在机械制造、基础化工和医药生物三大行业,累计总数占比超过 58%。

区域分布上,从目前披露的三批企业名单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集中地,其中浙江省、广东省因制造业实力雄厚、创新基础扎实而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因其在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上的重点布局,成为第三大集中地。除了东 部地区以外,西部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四川、重庆两地,中部地区的企业集 中在湖南、安徽和河南三省,东北地区则以辽宁省为代表(图 9)。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