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若被破,家又何存?晚清时期的老百姓,为何偏偏不爱国呢?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3 00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军队突破南中国海面之上的著名虎门要塞,让他们惊奇的是,此刻江边站满了围观群众。他们就眼睁睁的看着挂着清朝龙旗帜的官兵船只被一艘艘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求生,然后发出了一阵阵如同看戏看到精彩处时候的欷吁声。英国统帅巴夏礼对此感到十分的不解,询问身边的中国买办这到底是为什么?中国买办回答说:“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

清朝造成了历史大倒退

鸦片战争中的历史悲剧历历在目,一切仿佛就在昨日。自崇祯皇帝自尽,明朝覆灭,清朝兴起之后的这三百年时间之中,中国历史之中一直有一个隐晦的主题:“被迫反抗”。那么到底什么是被迫反抗呢?

以清朝后期的鸦片战争作为例子的话,面对英国敌人入侵的时候,中国方面对于到底是战是和肯定是会有所回应的,那个时候的朝廷之中也有积极备战,而民间百姓之中也有为了捍卫自己利益的普通群众奋起反抗,但最后二者被迫反抗的结局却是截然相反的。

清朝官方组织的几万大军,号称是八旗精锐,最后输的像丧家之犬,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卖国条约。而英军入侵到广州郊区之后,自以为击败了清朝官军之后就会所向披靡。但没有想到是中国民间群众的反抗斗争远远比清朝军队来的更加激烈迅猛。

以广州郊区三元里群众的抗英斗争为例,史书之中记载,这是鸦片战争外敌入侵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斗争,得到了中国历史教材的认可。最后的结局是广州郊区群众获得了胜利,他们和清军相比,同样是武器落后,同样是拿着大刀长矛。为何就一胜一败呢?

说到这场战争,其实广州三元里的老百姓并不是积极主动进攻的,反而很多人根本就不想反抗,因为英军和清军战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侵犯到自己的利益,第二个原因就是觉得自己手无寸铁,根本没有能力和船坚炮利的外国人打仗。但最后三元里百姓依旧是选择了反抗。

这是因为英军轻视中华,认为击败清军之后再进入广州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地一般了,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英军入侵之后造成的暴行,杀人放火等各种罪行实实在在的激怒到了当地的群众,这些行为都侵犯到了当地群众的利益,所以大家这个时候作战并不是为官府作战,而是为了自己利益作战。

大清不亡国百姓没法活

比较从前的时候,许多百姓看到英国人的船只来到海面的时候,没有一点害怕的心思,心中只有一些好奇心,英军和清军发生战斗的时候,许多中国人不仅没有支持清军,反而主动为英国人承担了一些劳动后勤服务,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英军的危害。

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英军好像还不是很坏,这个时候对于当地中国人来说最坏的人应该是骑在自己头上拉屎拉尿的官府军队。清朝官府军队长期以来的军纪就十分差。欺压老百姓的办法有无数种,但面对外国敌人入侵的时候却是没有一点还手之力。

这些清兵之中大部分都狗仗人势,仗着自己有一身官府的身份到处都是吃饭不给钱,遇到好看的百姓女子就直接据为己有,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并不是到了清朝末年这种朝代末期才有的事情,而是从清朝初年就已经形成的一种陋习。

学会认识清楚自己国家的历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清朝初年,大批满洲贵族的入关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他们在北中国进行的战争使得大量的平民死亡,建立清朝之后的一系列政策更是体现了他们坐地分赃的土匪行为。

比如清朝初年的“圈地”策略,圈地策略从顺治皇帝开始颁布,他们随意的让满洲贵族霸占中国百姓的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作为自己家族的私人财产,许多中国平民失去土地之后只能是成为他们的附庸,或者走到街头卖儿卖女。他们手段更为残酷的直接抓捕百姓做为自己耕田种地的奴隶。

清朝初年“圈地、投充法、投人法”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三大弊政,这三大弊政之中人性的自私和族群的狭隘展露无遗。满洲贵族骤然之间赢得胜利之后那种暴发户的嘴脸实在让人看了之后难受不已,明朝的灭亡交代到满清的手中此刻已经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了,而是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一个停滞甚至倒退阶段,封建社会有沦落为奴隶社会的危险。

民众眼中的国家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这是近代中国改革维新之中从日本引进的词,而日本创造这些词语则更多的是从欧洲引进的词汇。中国古代则是没有现代民族意识概念的,中国古代有的则是族群意识,大家互相之间赖以区分对方的也只是什么什么人,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汉人、满人、蒙古人、苗人等等。

鸦片战争之中群众的做法是典型的两极分化的,对于朝廷与外敌作战没有丝毫的紧张和支持,反而是拍手称快,这其中固然有对于朝廷官府长期压迫的不满,但从一个侧面也是体现出来了那个时候的平民心中根本就没有国家民族概念,既然没有国家民族概念,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又如何能够拧成一股绳呢?

如何拧成一股,我们要利用到的其实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捍卫自身利益的时候可以团结一心,狠下心来痛打敌人,这也就表明了中国民众在经受了清朝三百年的愚民教育之后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这些武勇还是保留了下来的,所以后期革命英雄者需要做的就是传播和唤醒大家的国家民族意识。

唤醒中国底层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和改变清朝上层贵族的自私理念必须是要相辅相成的。我们教导底层民众需要有国家民族意识,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必须要拧成一股绳作战,共同击退敌人,可如果不改变上层满洲贵族为自身小家打算的想法的话,那民众就不会作战,这些作战不是为国为家,而是没有必要的牺牲。

满洲贵族掌握了最高权力,他们自己都不爱中国这个大家的话,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底层民众为这个朝廷效死卖命呢?鸦片战争之中的广州群众数百年以来正是因为看清楚了满清统治者的这幅丑恶嘴脸,所以宁愿看着官军挨打,也不会主动上前帮忙,鸦片战争是这样,到了之后的火烧圆明园也是如此!

唤醒底层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有许多仁人义士去做,也的确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五十年的积累,这才有了义和团运动保全中国不被瓜分的壮举。但五十年的时间,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已经唤醒,可满清贵族“自私自利,有家无国”的理念依旧没有更新,所以最后义和团被出卖。所以革命志士才会呼唤说“大清不亡国,百姓没法活”。

结语

国家一词拆分开来说就是先有国后有家,国若被破,家又何存呢?晚清时期的老百姓事实上也并非不爱国,中国历史之中的卫国战争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只不过清朝末期的统治者对于百姓来说,和强盗没有什么两样。百姓也只不过是一群确保他们统治地位和为他们制造财富的工具人罢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