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姑娘:我的意中人,会斗着马来娶我!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33 0 0

本文内容出自《全景柳州》,作者廖维。有删改,已授权,仅供交流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谢谢!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综合编辑。

“你来得可真是时候,马上就到我们的县庆日啦!”如果11月下旬,你到融水苗乡旅游,县里的苗族同胞一定会这么对你说。因为当月26日县庆日这天,他们将会举办盛大的芦笙斗马节。

两马使出浑身解数,酣战不止。图为斗马比赛。摄影/卢志松

这是怎样一个节日呢?为了找寻它的原汁原味,我们扛着摄像机,准备自己去发现。

虽然离芦笙斗马节还有几天,但镜头里的苗家小伙,一个个都是满脸兴奋,不用说,这所谓的芦笙斗马节,必然万人空巷,热闹非常。但有些姑娘说起这芦笙斗马节,脸上却显露羞涩的笑容。

原来,这芦笙斗马节的起源很是有趣。相传,苗族青年男女,自古以来就有用吹奏芦笙传递爱恋的传统,每当风清月夜,有情的小伙子手捧心爱的芦笙吹一首婉转悠扬的爱情曲,姑娘们闻声,就心领神会,以清脆的歌声相对。

斗马并不局限于斗马节里举行,图为融水小桑村新禾节时,冲出赛场的斗马。摄影/邓毅林

大约500年前,有位居于元宝山山麓,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苗族部落首领的女儿,面对许多优秀少年的芦笙传情,却始终不为所动。慎重考虑后,她决定采用斗马招亲选择如意郎君,因为她认为,在激烈的搏斗中能夺魁的马匹,犹如马主其人。果然,最终那名脱颖而出的小伙,如骏马一般出色,赢得了她的青睐。

斗马选夫,自此成为一段佳话。后来,只要遇到几个小伙同时为一个姑娘吹响芦笙,许多苗寨的寨老不约而同都会举办斗马。久而久之,芦笙斗马渐渐合二为一,演变成一个特定的节日。

美丽的故事让我们眼前一亮,融水苗乡的浪漫,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走进我们的视野。我们迫不及待地问面前的几个女孩:“你们的意中人,也是斗马节上选的么?”

“现在,我们看芦笙斗马节,可不再是为了选情郎啦!”几个苗女看看身边的男友,眼中透出一丝狡黠。一个年龄明显大些的苗女笑着补充说:“谁不喜欢芦笙斗马节上精神抖擞的哥哥呀,但是数量太少,你们自己去现场拍一拍就知道了。”

我们了解到,随着时代变迁,苗人表达爱恋的方式更为直接,芦笙传情的传统已渐渐消失,转而以芦笙会的形式,成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芦笙斗马节,却因斗马的激烈盛况,成了融水苗族文化活动的重头戏。

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摄影/郁良权

芦笙斗马节这一天,村寨笙歌震天,穿着节日盛装的苗、瑶、侗等民族兴高采烈、载歌载舞聚到一起,围坐在专门用于斗马的场地四周。场内精神抖擞的苗族小伙,牵着各自的壮马统一亮相。

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健。试问,又有哪个姑娘不喜欢呢?

果然,镜头一转,几乎每个小伙在主持人介绍下鞠躬致意后,目光都会锁定到四周的看台上,而那里,必然有一个羞红了双颊的姑娘,不顾他人的目光,大着胆子站起来冲他挥手致意。当斗马开始,马儿踏动四蹄,急切求战;两马相斗时,前蹄腾空,相互踢打,那些姑娘更显得无比紧张,似乎场上激斗的不是马儿,就是她们的心上人一般。

“能不心疼紧张吗?!”一位长者面对采访,说出了其中缘由,“那些马儿啊,都是姑娘们和小伙一起喂养的。”他接着感慨,这些豆蔻年华的苗家儿女,生活多么多姿多彩。

斗马是融水苗族传统民俗,在融水苗乡盛行已有百年历史,获胜的青年马主往往会赢得姑娘的芳心,因此有“为爱情而战”之名。1987年,融水县政府确定每年11月26日为斗马节。以上组图摄影/卢志松

说话间,一匹连赢三场的马儿,忽然落败,被一名苗族青年牵着下场。让人意外的是,场下不知何时,已经有一名身着霓彩绣衣,各种配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少女等候。原本显得略有萎靡的马儿,在少男少女的安抚下,快乐地摇着头,与那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远方。

这一幕如此美好,一直留在我的心间。如今,大型芦笙踩堂舞、各种主题大型广场舞、芦笙比赛、斗鸡斗鸟比赛、民歌演唱,以及农产品展销和大苗山美食活动,接连上演。但我始终认为,美妙的音乐声里,那一对对手牵手的少男少女,才是这个节日里,最美的亮色。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