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曹昂去世后,曹操就把继承人的人选锁定在了曹丕、曹植两兄弟身上。曹植非常聪明,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学人才。曹操很喜欢他。曹丕虽然才华不及弟弟曹植,但胜在性格沉稳,心思缜密,处事老练。他们各有各的长处,所以曹操心中的那架天平一直在两人之间摇摆不定。
朝中的大臣也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曹植,一派拥护曹丕。丁仪、丁廙兄弟还有主簿杨修和曹植关系很好。他们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的才干,希望曹操立他为继承人。
尚书崔琰、尚书仆射毛玠等人都认为应该遵循“立长不立幼”的传统礼制,建议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丁廙说:“曹植才华卓越,文章绝伦,全国上下的文人雅士都崇拜他,愿意追随他。”曹操听了很开心,对丁廙说:“我确实很喜欢曹植。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我就传位于他。”从那以后,曹操对曹植似乎更器重了。
曹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找他的智囊吴质研究对策,但不能无缘无故招吴质进宫。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假装运东西,用马车拉一个大竹箱,让吴质藏在里面混进来。这件事被杨修发现了,马上向曹操打了小报告。曹操非常生气。要知道在古代王子们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可是大忌。眼看事情要败漏,曹丕慌了神。没想到吴质却胸有成竹地说:“不怕不怕,明天再来一次,把绸缎放进竹箱里就行了。”第二天,曹丕的车子一进入宫中,杨修就报告了曹操,曹操立刻派人去搜查,结果当然搜不出人。曹操认为杨修是为了帮曹植争权,故意诬陷曹丕,因此对曹植也很有意见。
才华出众的人往往会有些恃才傲物,我行我素,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曹植也不例外。曹丕和曹植虽然一母所生,性格却大不相同,曹丕很有心计,懂得隐忍,又善于伪装自己。
曹丕曾向太中大夫贾诩请教巩固自己地位的方法。贾诩说:“只要您能发扬德行和气度,像平常百姓那样简朴地生活,勤勤恳恳地做事,在魏王面前规规矩矩地做好一个儿子该做的事,就可以了。”曹丕把贾诩的话记在心里,暗暗地磨炼自己。
他知道曹操崇尚节俭,就投其所好,穿带补丁的衣服,床帐破了也不换新的,补一补再用。
待人接物也总是和和气气,给人一种坦诚、仁厚、很大度的感觉。他表面上对曹植也不错,一副手足情深的样子,可暗地里捅起刀子来却又狠又准,曹植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有一次,曹操派曹植率兵出征。临行前曹丕故意去大营找曹植喝酒,说要给他送行。曹植在做开拔前的准备,不想喝酒。曹丕就酸溜溜地说:“兄弟刚刚当了三军主帅就瞧不起哥哥了,以后兄弟要是接了父亲的班当了魏王,恐怕连哥哥站脚的地方也没有了,还能顾什么同胞手足的情意呀。”说完竟站在那里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曹植没办法只好跟着他走,心想少喝一点儿就回来,不会耽误事。哪知道一上酒桌可就由不得他了。曹丕死皮赖脸,软磨硬泡,硬是让曹植多喝。曹植被灌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早上日上三竿了也没能爬起来。将士们在校场整装待发,左等右等也等不到主帅的身影。监军只好向曹操做了汇报,气得曹操暴跳如雷。这时曹丕故意出现在曹操面前。曹操责问他:“为什么要把曹植灌醉?难道不知道军情大如天的道理?”曹丕又装出了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满脸委屈地说:“父王冤枉我了,昨天晚上曹植到我那里要酒喝,我不让他喝,他非喝不可。我劝他少喝别耽误了正事,他却威胁我说:今天我要喝你一点儿酒,你就这样小气,我这次当了出征的主帅,等我得胜还朝,将来魏王的位子就是我的。等我当了魏王,看到时我怎么治你。’我实在是没办法啊!”曹操听了立时就要把曹植抓来杀头,程昱等谋士好不容易才把他劝住。
还有一次,曹操要带兵出征,曹丕和曹植一起为曹操送行。曹植出口成章,即兴吟诵诗篇赞美曹操的丰功伟绩。周围的人都为曹植的文采所折服,发出由衷的赞叹。曹操被夸得很受用,而且有这样文采斐然的儿子本身也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他拍着曹植的肩膀,一脸自豪。一旁的曹丕脸上带着笑,心里却打翻了醋坛子,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吴质悄悄给他出主意:“魏王即将上路的时候,你只管流泪哭泣就行了。”曹丕心领神会,辞行的时候,双膝跪倒,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似乎很不舍得曹操走。曹操和部属们都被他感动了。大家都觉得曹丕是个重情重义、有孝心的好孩子。在曹丕的“真心真情”面前,曹植的锦心绣口、华丽辞藻就显得很苍白了。
曹植任性、率真,怎么想就怎么做,不曲意逢迎,不拘泥小节,虽然很有文人的风骨,但难免会得罪人;而曹丕待人谦和,有礼有节,人缘自然就好,宫中的人和曹操的部属大多都喜欢他,都愿意替他说好话。就这样,在曹丕处心积虑、锲而不舍的“钻营”下,曹操越来越不喜欢曹植了。天平开始一点一点地向曹丕那边倾斜。
后来有一次曹植喝醉了酒,竟然驾着马车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的宫门、禁道上纵情驰骋。曹操得知后非常生气,将他训斥了一顿,不久就正式宣告,立曹丕为太子。曹氏兄弟之间的争斗至此结束。
曹丕即位后,一直对曹植耿耿于怀,把他的亲信统统都杀了,而且在政治上不断地限制、打压他。备受冷落的曹植,纵有满腹才华也无处施展,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闷之中,在四十一岁的时候就郁郁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