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硬核投研丨砍单潮波及晶圆产业,下行周期何时触底?汽车行业尚难当大任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33 0 0

21世纪资本研究院 张赛男 实习生潘双 上海报道

日前中芯国际(688981.SH)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四季度受手机、消费领域需求疲弱,营业收入环比预计下降。

作为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的业绩预告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

无独有偶,台积电近日公布的9月份数据显示,9月份营收2082.48亿元新台币,但环比下滑了4.5%。美光科技预计DRAM和NAND两种主要内存芯片的晶圆开工量将比过去一季度环比减少20%左右。

阴霾笼罩在半导体板块。结合多家公司和机构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或在今年四季度、2023年一季度触底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半导体板块已较行业率先触底,Wind半导体产业指数从8月以来一路下跌,至10月到达低点。个股方面,中芯国际、北京君正、闻泰科技、卓胜微、士兰微、华润微等也均在10月左右触底,虽有反弹,但至今较2021年高峰期仍是“腰斩”。

半导体行业何时能够整体复苏?下一轮周期上行会由哪些领域带动行业上行?这是从业者和投资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业绩普遍下滑

在9月份,全球芯片产品销量出现自2020年初以来的首次萎缩,行业数据显示,全球芯片短缺正迅速转变为供应过剩。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表示,9月全球芯片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3%。

“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去库存,还未看到行业复苏的迹象,其影响从终端市场传导到代工行业的时间有滞后,代工行业周期尚未触底。”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明确表示“行业还未触底”。

21世纪资本研究院在2021年底即指出,2022年普遍缺芯的状况可能不再,紧张程度也将有所缓解。现实行情确实如此,今年以来,下游需求疲软、芯片库存过剩已经从局部蔓延至整个芯片行业,驱动IC、模拟芯片、MCU芯片接连降价。

芯片制造商也为此面临下游需求疲软的冲击。中芯国际三季度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但实际出货量略有下降,因平均销售单价小幅上升,收入和上季度持平。

从下游应有占比来看,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收入占据中芯国际总营收的半壁江山,之所三季度业绩波动不大,是因为中芯国际从去年开始提前调整产能分配,降低了相对饱和的细分领域的产能安排。

台积电9月业绩数据则出现环比下滑,当月实现营收达2082.48亿新台币,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36.4%。与此同时,台积电的砍单消息不绝于耳。

据媒体报道称,自第三季度以来,台积电前十大客户中的许多客户削减了比预期更多的订单,尤其是联发科、英伟达及AMD减单幅度/延后拉货力道更是超乎预期。

台积电供应链私下透露,来自台积电的订单确实从第3季末开始转弱,第4季与明年首季订单持续下滑。目前所知,冲击领域包括前段生产制程与后段先进封装制程,其中对后段的影响幅度大于前段。

芯片行业景气下行,台积电二度下修2022年资本支出至约360亿美元,绝对金额减少至少40亿美元(约292亿元人民币),意味原本要释放给供应链高达近300亿元的市场被砍掉。

目光回到A股,今年前三季度,84家消费电子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55.2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据则为284.9亿元,整体降幅达10.4%。业绩不振的公司均提及“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振影响”。

与之比较,晶圆产业的影响确实有所滞后。就前三季度业绩来看,Wind晶圆代工板块总体营收、盈利均同比实现增长。

一家主营功率半导体的公司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我们面向消费类电子的半导体产品占比30%,较去年同期下降40%多。”

目前来,上中下游的日子都不好过。该人士透露,“去年各个半导体公司都积极备货,造成一定库存,以致今年有‘去库存’的目标。不仅是生产公司,下游代理商也备了很多货。客户的也因为疫情原因,经营较为困难,因此订单较以前更少。”

触底信号出现?

步入四季度,市场对晶圆代工行业的预期更为转弱。

中芯国际预计,四季度受手机、消费领域需求疲弱,叠加部分客户需要缓冲时间解读美国出口管制新规而带来的影响,营业收入预计环比下降13%到15%,毛利率在30%到32%之间。

全球同此凉热。美国存储芯片大厂美光科技近日表示,与截至今年9月1日的第四季度相比,本季度正将DRAM和NAND晶圆开工量减少约20%。公司称,因市场需求下滑导致难以清理过剩库存,美光将减少存储芯片供应,并进一步削减资本支出计划。

美光早早对PC和智能手机需求下滑发出警告,也是行业内首家发出此类警告的大型芯片制造商。

业绩下滑、缩短资本开支、砍单……这在芯片环节发生过的一系列情况在晶圆环节重演。

但回到二级市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无论是半导体指数还是个股走势,在10月左右触底后,近期均有回升态势。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当芯片巨头们普遍因需求疲软而削减资本支出和供应时,往往意味着行业触底信号已经出现。

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马特·布赖森(Matt Bryson)在近期报告中写道,当出现普遍的供应和资本支出削减情况,通常意味着存储芯片行业触底,这是一个好迹象。

不过他同时也补充称,芯片需求谷底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这可能令科技股持续承压。

而近期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抄底台积电的消息,更让市场振奋:或许底部已经出现!

有媒体指出,由于去库存进程缓慢、需求未见显著提升,多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选择在Q4一次性自爆所有坏消息,期待快速触底后再重振旗鼓。业内预计产业链业绩最差情况或将落在2022年第4季及2023年首季。

结合多位业内人士和机构人士观点,半导体行业或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迎来触底。此前中芯国际就预计这一轮行业周期调整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根据IC Insight的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有望在2023年一季度触底,结合A股半导体三季报的情况,判断A股半导体行业业绩目前整体处于左侧偏底部区间,当前时点要抓住板块基本面底部的机遇,持续关注行业底部信号释放,积极布局下一轮周期。

汽车行业能引领复苏吗?

此前下游砍单潮起之际,市场对汽车行业寄予厚望,多家消费电子公司也纷纷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但目前来看,汽车行业带来的增量,还不能抵消消费电子的下滑。

仍以中芯国际为例,其消费电子和手机收入占据半壁江山。一旦手机需求下滑较多,客户库存立马飙高,导致了不敢备货,从而传导到晶圆产业,相关影响显而易见。

“现在客户不敢备货太多,资金有限,也担心用非常高的价钱备货之后又要降价清销,并且现在备货的产品是旧产品,新产品迭代后可能就卖不出去了。集成电路行业的大宗产品,手机,家用电器和智能终端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有18个月的库存,那么18个月后可能就卖不出去了。因此只有销量增加,大家才敢备新库存。”赵海军说。

他还透露,汽车电子在代工行业的订单占比不到10%。“单一赛道无法带领行业的上行。手机原来占代工行业的一半,如果这种大宗的需求不起来,没有别的行业可以补上来,行业很难完全复苏,会显现产能利用率不足。”

好的消息是,在整体低迷中,还是有亮点。赵海军透露,“新需求方面,我们看到储能、逆变器等也是新增量,不管占比多大,但净增量很高。”

前述主营功率半导体的企业也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目前重点布局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和通信等方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