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论语为政篇,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论语为政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为政》原文和译文
论语《为政》原文和译文如下: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鲔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疒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整天对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像个蠢人。等他退下,我观察他私下里同别人讨论时,却能发挥我所讲的,可见颜回他并不愚笨呀!”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 为政篇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论语.为政》全文
全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白话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的微言大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论语》之《为政》。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论语为政文言文翻译
1. 论语为政篇全文及翻译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原文】 2•2 子曰:“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 ***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
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
但这里着重。
2. 论语为政篇全文及译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 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 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 直, *** 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 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 含有“政”字的中国古文(如四书五经)
1,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2,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 秋瑾《致琴文书》 3、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4,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5,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6,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7,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8,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9,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 11,沽名乱政. 12、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3,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4,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15,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16,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17,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8,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9,在其 *** ,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 20,先为之政.——《管子·势》 21,吴政 荆.——《韩非子·内储下》 22,诸侯力政.——《大戴礼记·用兵》 23,宽政役.——《管子·小匡》 24,相地而衰政.——《荀子·王制》 25,庶民弛政.——《礼记·乐记》。
4. 论语 为政的翻译
论语 为政翻译
曾子曰:‘三省五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帮别人谋划事情不尽心吗?与朋友交往不诚信吗?老师交给自己的没有温习吗?(也有译成:我所传授给学生的东西,不是自己平常所实践的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仲由,字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事物)就是知道(事物),不知道(事物)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5. 论语为政篇全文及翻译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6. 论语 为政 的内容翻译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xìng)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闻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ǎ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原文】 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 二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是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三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 ***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 四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
论语为政篇的相关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论语为政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版权声明
本页内容中文字和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aiodt.com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