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驻金门的台军士兵失联新闻,大家都看了吧。金门,这座位于厦门出海口的小岛,大小金门加起来不过139平方公里,大金门岛距大陆最近处只有10公里,现在身处厦门的朋友,用望远镜就能一览无余,甚至游泳都能游去。
别说现在人民海军都有航母、两栖攻击舰了,当初百万雄师过大江,拿下这么一座弹丸小岛完全是易如反掌。我们很多90后、00后的观众也都应该听过轰轰烈烈的金门炮战,那既然都打的这么激烈了,为什么没有收复?以至于现在这里还驻扎着台军,与厦门隔海相望的“三民主义”标语已经成为当地旅游景点。那么当初围绕金门,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座小岛如何成为搅动中美、中苏、台海的风暴眼?这次就来说说这其中的事吧。
其实金门这座弹丸小岛,在1949年10月24日,建国不到20天,我们就打过,但结果是三个团、9000多人的登陆部队全军覆没。《亮剑》原著中,李云龙麾下的悍将张大彪就牺牲在金门战役。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同时,东南沿海,三野第十兵团横扫福建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到10月17日,解放军攻克厦门、漳州。《亮剑》中,楚云飞最后离开厦门时只带走了一捧土,其实后来他的部队去了金门。
这时候,大陆已基本完成解放,但国民党残余部队依然盘踞着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解放军的下一步行动,肯定是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事实上,第一次拟定的攻台战役就是1950年上半年发起,由粟裕大将指挥,留出的这一年时间就是为了筹备海空军:此时东北老航校培养的第一批飞行员已经初长成,计划从苏联购买的上百架米格战机,将完全掌控台湾海峡的制空权;甚至还打算通过香港,从英国买2艘7000吨级二手巡洋舰,一南一北封住台湾海峡,陆海空三军百万大军渡海攻台。
但发动攻台战役的前提是在沿海港口完成兵力集结,尤其是扼守福建主要港口厦门的金门。因为在拟定的攻台战役中,金厦将是重要的船只集结地,288年前,郑成功就是从金门出发收复台湾,所以拿下金门就是攻击台湾的前奏。
对于这样两座弹丸小岛,一路凯歌的第十兵团压根没放眼里。虽然当时大部分战士都是老解放区的旱鸭子,一些指挥员甚至连海都没见过,可很多人依然认为:两栖登陆嘛,没啥大不了的,只要把人送上去,陆战就是咱们的天下。不过,首先要解决的是船只,国民党军在撤退前对沿海船只进行了大肆破坏,再加上当地群众基础薄弱,搜集船只的工作困难重重。
据当时一位侦察营长回忆:只找到20多条帆船,六十多名船工,为了防止逃跑,安排他们住在一所大房子里,好酒好菜招待。当时很多船工吸毒,不吸就没精打采,吸了就精神百倍,为此只能批准把缴获的毒品给船工用。虽然也进行了政治动员,给船工说了扫清沿海敌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意义,但部队基本不懂闽南话,船工也听不懂北方话,思想觉悟提高了多少很难说,这在后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情报工作也非常马虎,最初认为岛上只有不到2万残兵,后来又打探到,可能有一支援兵,乘坐3艘登陆舰,已经上岛。但指挥部不了解“艇”和“舰”的概念,以为一艘不过就装个300人左右,3艘也就千把人,事后得知,每艘登陆舰能装3000人,差了10倍。一些暂缓进攻的合理建议,也因为担心被解读成畏敌,就没敢坚持。负责进攻金门的28军,因兄弟部队已经拿下厦门、漳州,自己如果不尽快拿下金门,不好交待,部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海上航渡,熟悉水文。
最后找到的船只,只够运送8000人,指挥部草率决定第一梯队先上3个团,然后船回来再接第二梯队,只要能送上7个团1.7万人,对付不到2万的金门守军绰绰有余。虽然也预料到敌人会增援,但只要有两个梯队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无非多打几天,最后还是能赢,“胡琏来了,也不过再打一次上蔡战役”。
正是在这样一种假如、可能的轻敌侥幸心理下,1949年10月24晚,金门战役打响。缺乏航渡经验,队形混乱的船队很快被敌人探照灯发现,面对国民党军的凶猛火力,很多大烟鬼船工还没等部队上岸,立马弃船逃跑。更要命的是,缺乏水文知识的基层指挥员不听老船工建议,一定要在涨潮时登陆,还坚决要求船只抵近岸边,导致许多船靠近海滩时就被障碍物挂住,潮水一退全部搁浅。等天一亮,被敌军海空火力全部摧毁,第一梯队100多条船无一返航。
而此时登陆的8000多人猛然发现,岛上守军根本不是事前以为的2万残军,而是足足4万以逸待劳的生力军。登陆点也错误的选择了地形平坦地区,缺乏掩护,却有利敌军装甲部队发挥。金门守军装备了21辆M5轻型坦克,每辆坦克配一门37mm火炮和3挺重机枪,相当于两个步兵团的火力,在开阔地形给我军造成大量伤亡,其中一辆甚至直接冲进我军隐蔽处做蛇形碾压,至今岛上还保留着这辆“金门之熊”。
由于船只被毁,再加上国民党海空军封锁,第二梯队的4个团只能眼睁睁看着对面岛上激战,心急如焚。虽然靠临时征集的一艘小汽轮和几条木船紧急增援了4个连上岛,但无异是杯水车薪。最后经过2昼夜的激战,我军登陆部队共9086人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战争用血的法则,为我们这样一支此前陆战无敌的军队,展示了两栖登陆作战的残酷性:跨海作战,背水攻坚,输了就是全军覆没。
金门的战败如一桶凉水,瞬间浇醒此前连战连捷,被胜利冲昏头脑已成骄兵的我军:在没有绝对的海空优势下,渡海攻台作战绝无可能。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金门的失利使得此前在大胜之下被掩盖的问题充分暴露。很难想象,如果这些危险因素留到半年后的海南岛战役再集中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可能现在我们面临的就不止台湾问题了,现在的旅游胜地三亚或许就成了重兵驻防的军事要塞。
解放海南后,紧接着舟山群岛、万山群岛,都是在充分掌握制空制海权的情况下,陆海空联合发起的两栖登陆作战,半年之内解放军已经收复了除金门和马祖外的大部分沿海岛屿。
此时,历史车轮来到了1950年上半年、计划中渡海攻台的时间节点,对金门的复仇之战将直接作为攻台战役的前奏。而当时台湾的国民党势力已是人心惶惶:蒋介石最重要的两个经济支柱,孔祥熙去了南美种橡胶,宋子文去美国当包租公,原剿总司令刘峙不顾上将之尊,跑到印度尼西亚一个华侨中学当教员。一些国民党官员已经考虑到菲律宾建立流亡政府,蒋介石甚至不惜派人去日本招募投降后被遣返的旧军人,到台湾当“志愿兵”。台湾大学里开始流行起解放区的扭秧歌,事业单位“护产待变”等待接收,地下党无所不在,随时准备起义。
但正当台湾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历史却在此处给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在获得苏联支持后,并且在瞒着中国的情况下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爆发。2天之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在军事上彻底断送了我们渡海攻台的可能性。原本作为攻台主力的第九兵团紧急北上,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于部队事前得到的命令是南下,没有准备冬衣,这是造成后来长津湖战役大量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
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以近20万志愿军将士牺牲的代价打出了新的远东战略格局,但也就此失去了解放台湾,完成统一最好的历史机遇。金门,这样一座弹丸小岛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却成为改写东亚历史轨迹的深远事件。
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立刻以条约的形式把已经到手的势力范围固定下来:《美日共同防御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北起日本、中接台湾、南至菲律宾的第一岛链正式形成。
而这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1954年美国与台湾签署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条约的核心就是:一旦大陆发起攻台军事行动,美军将自动介入,同时允许美国在台湾驻军。
不过,对于条约中,美国军事介入的范围,美国和蒋介石存在很大矛盾。此时国民党残余势力依然着占据台湾、澎湖、金门、马祖。
蒋介石要求这四个地方你必须都给我罩着,但美国只答应防御台湾、澎湖,金门马祖我可不管,并且要求蒋介石把驻军撤回。美国的图谋就是彻底斩断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纽带,用一道200公里的海峡隔开大陆和台湾,假以时日地理距离就会变成心理距离,从而在事实上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使其成为岛链战略中封锁中国最关键的一把锁。同时,美国也一直在国民党内部扶持台独势力以取代蒋介石,企图建立一个完全听其摆布的政权。所幸这些虫豸都被蒋介石搞死了,在打击台独上,蒋介石还算是一个好同志。
最后经过博弈,美国只在条约附件中做了一个模糊承诺:战时经双方同意,美军协防范围可扩大。但扩大到哪,什么情况下扩大?反正最终解释权在我,大陆将来对台澎金马采取的一切行动,我美国军事介入的底线在哪,你猜?只要我实力在这,你就不敢轻举妄动,始终保持灵活的道德底线,进退自如。
这种模糊战略无疑是让人非常头疼的,摸清美国的战略底牌,不仅决定了下一步对台政策,也关系到整个国防战略以及东南沿海经济建设的大方针,主动权不能捏在别人手里。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敲山震虎,炮击金门。下一集,我们就来看一看,通过炮击金门,中国是如何影响世界,改变历史的。
1958年,这年上半年的国际焦点在中东:5月9日,黎巴嫩人民举行起义,反对亲美的夏蒙政府;7月9日,伊拉克发生了军事政变,推翻亲西方的费萨尔王朝。美国直接出兵,海军陆战队占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武力威胁伊拉克新政权,苏联也做出强硬回应,在高加索举行军事演习,剑拔弩张。
此时,毛主席敏锐的意识到机会来了,一番秘密的军事部署后,在战略棋盘上落下了第一子。随后7月31日至8月3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由于他此行的最终目的是华盛顿,与艾森豪威尔商讨和平解决中东事件,缓和两国关系,来中国只是顺便串个门,本来不愿过多公开,但在中国的一再坚持下,苏联同意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此时赫鲁晓夫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就在20天后的8月23日,先前秘密进入福建,在金门前线布置的两个炮兵总群、共32个炮兵营外加6个海岸炮连,已经对大小金门形成了长达百里的半月形火力打击圈,下午5点半,一声令下同时开打。以“支援中东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名,声势浩大的金门炮战开始了。我们刚从苏联拿到的122mm、152mm火炮大显神威,85分钟内打出3万多发炮弹,金门守军当时正在听领导训话,毫无防备,瞬间伤亡一片。随后,解放军对金门展开了严密的海陆空封锁,彻底切断了守军的补给线。
这时候,苏联才意识到:难怪拉着我发表联合公报,你这是要把我拖下水啊。在美国看来:这事肯定和你苏联脱不了关系,说不定就是你撺掇干的。根据此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旦中国和第三国进入战争状态,苏联有参战的义务。正在力促美苏缓和的赫鲁晓夫非常恼火,又不能公开辩解,紧急派遣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访华。周总理明确表示:炮击金门以及之后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我们自己承担,苏联不必参战,只需对美国发出严重警告。只有当美国动用战略级核武器并冒险扩大战争时,苏联才应该使用核武器给予报复性打击。
得到明确回复的苏联,非常感谢中国不让自己卷入战争的高尚气节,并表示中国在遭到敌人进攻时,苏联不会袖手旁观。随后赫鲁晓夫致信艾森豪威尔,明确表示将为中国提供核保护,同时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也就是侵犯苏联。在苏联的积极活动下,整个东欧社会主义阵营都对中国表示支持。
突发的台海危机瞬间打乱了美国全球节奏,由于摸不清炮击金门是否是渡海攻台的前奏,艾森豪威尔紧急命令第七舰队的4艘航母开赴台湾海峡,并立刻从中东的第六舰队再抽调一艘航母赶来,台湾当局和美国远东驻军全部进入临战状态,金门成为搅动整个东亚局势的风暴中心。可见我们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但这个因素只能排在最后,顺带的,主要目标还是蒋介石。
此时身处台湾的蒋介石如怀春的少女:害怕中夹杂着小兴奋。一是怕我们拿下金门后,下一步直接渡海攻台,同时又觉得,如果能趁机把美国拉下水,自己反攻大陆或许就有希望啦。但在大国战略博弈的大棋局下,弱者是没有资格说话的,苏联不想被我们拖下水,美国更不愿被蒋介石拖下水。这里有个非常值得一提的细节:当时驻守金门的10万国民党军中,美国军事顾问已经渗透到营一级。炮击当天就有多名美国顾问死于炮火,我们当然矢口否认没有打死美国人,美国也在国内的宣传中坚决否认没有人被打死。强行达成共识,毕竟谁也不想把事闹大。
但在外交层面上,美国又必须保持强硬。虽然在危机爆发后,美国决策层已经决定:除非对金门的军事行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否则没有理由协防。但这不并妨碍美国威胁要对厦门使用核武器,同时在蒋介石的苦苦哀求下,美国同意派出军舰,为支援金门的蒋军补给船护航。
美国军舰你敢不敢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中美直接军事对抗,不打的话,对金门的封锁就是徒有其表。美国和蒋介石都在看着,压力又来到我们这边,这将直接决定接下来的事态发展。
9月7日,美蒋混合编队第一次给金门运补给,外交部发布声明严重警告,但并未开火。占了便宜,第二天当然又来了,此时得到毛主席“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命令的前线炮兵,早已对混合编队的队形、各舰距离、航速做了仔细测距,确保炮弹落点准确无误。结果解放军开火后,还没等炮弹落下,护航的美舰立刻丢下蒋舰,掉头返航。据指挥炮击的叶飞将军回忆:当时在指挥所里准备应对美舰向我军开火,当从望远镜里看到美舰在我猛烈炮火之下溜走的情形,还感到有点意外。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被扔在料罗湾挨炸的蒋舰官兵气的破口大骂,解放军在侦听机里可以清楚听见咒骂声:美国朋友呢?美国军舰呢?护航,狗臭屁的护航啊!3天之后,同样的事又在原地上演了一次。
美国用实际行动表明,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不过是厕纸。
一旦我们发起攻金作战,美军绝对会袖手旁观。金门的炮声,不仅让我们摸清了美国战略底牌,还有一个重大战略利益:宣布中国领海线。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郑重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舰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领空。
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朝鲜战争和国民党的海空骚扰,我们一直没有宣布领海线范围。当时国际上领海线的划分有3海里和12海里两种,西方国家根据“海牙条约”只承认3海里,因为18世纪大炮射程只有3海里,并要求其他国家也遵守。这对海军强大欧美来说当然是很占便宜的,他们的舰船可以肆意到别国近海活动。而以苏联为代表的大陆国家则宣布12海里领海线,我们当然想划12海里,但如果军事力量不能保障等于空谈。那就用大炮射程来说话吧,此时金门的炮声正在隆隆打响,海军130mm岸防炮最远射程能打12海里,那我们就划12海里,敢有不服者进来试试。
对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虽然口头上反对,但在之后的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上,美方代表明确表示:你们宣布的12海里领海,我们是不会承认了,但自此之后我们的军舰也决不会进入12海里。这就是外交,要用最硬的语气说最软的话,也要用最软的语气说最硬的话,还不能把话说死,任何情况下都要留有余地。
此时,在我们的严密封锁下,金门驻守的国民党军已经苦苦坚持40多天,美蒋双方围绕金门是守是撤争执不下,如果继续封锁下去,蒋介石迫于无奈必然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从政治上说:金门、马祖是蒋介石和大陆唯一的纽带,他在金门还设了个“福建省政府”,虽然实际上只能管几个岛,却是所谓“中华民国”代表中国法统唯一的实际象征。如果撤出金马,蒋介石用以维系台湾统治的政治基础必然动摇。一道海峡将彻底隔开两岸,从而在事实上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此时,就来到了这场棋局的关键。毛主席基于民族大义,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阴谋,做出关键决策:暂停炮击,让金门马祖继续留在蒋介石手上。10月6日,毛主席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正式公布,我读下部分原文,你们感受一下伟人的胸襟和智慧。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你们领导人与美国人订立军事协定,是片面的,我们不承认,应予废除。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
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十三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这份《告台湾同胞书》不仅有理有据说明了炮击金门的理由,而且划清了台湾问题上内政和外交界限。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守住金门就是守住一个中国的底线,蒋介石当然听懂了,立刻下令抓紧时间运补给上岛,并且运上了美国提供的203mm重炮,准备长期固守。
10月13日,彭德怀元帅宣布再停止炮击两周,直到后来发展为双日不打,单日打,使驻岛官兵可以走出工事自有活动晒太阳,有利于长期固守,甚至表示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在内,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也可以供应。后来发展为单日也不打、逢年过节不打、想不打就不打,而且每次炮击前都会提前通告,让对方注意躲避。
金门驻军多是福建本地人,在岛上就能看到家乡。每到节假日,解放军都会用广播问候:“对面的同胞们,大家想不想家呀?我们全家都在吃年夜饭哦,就等你一个人呢。有时看到金门守军在挖战壕,“你们又在挖工事,不要这么辛苦啦!作为回应,金门广播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邓丽君的歌曲。
到此为止,金门炮战已经完全变成了政治上象征性战争。单从军事上看,金门、马祖离大陆非常近,就像嘴边两块肉,随时都能拿下,不要说是现在,就是倒退四十年,只要准备充分点也没啥问题。之所以没有再打,就是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如果视野再放大一些,香港澳门,就是更大范围的金门马祖,真要军事解决,都用不了一个师,留着不动,就是要保留一个最方便的对外渠道。我们永远都要牢记,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
从1958年开始,这场奇特的炮战整整持续了20年。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正式停止了炮击,金门炮战划上了句号。
不过,在这之后,还是发生两次小意外。一次是1984年6月27日,金门驻军的一名新兵庄辉亮,台湾桃园县人,因为不甘受罚,逃出禁闭室,利用一块工程板游向大陆。由于发现得晚,眼看轻武器已经打不着了,居然动用105毫米榴弹炮去轰,慌忙之下又报错了诸元,150多发炮弹没打着这个逃兵,反而落到了大陆控制的角屿岛,造成解放军两人受伤一位军医牺牲。解放军判明情况后保持了克制,没有还击,只是在军医牺牲处立了纪念碑。庄辉亮最后还是被金门出动的汽艇抓了回去,判了枪决。
第二次,是1994年11月14日,小金门驻军试射40毫米高射炮,由于计算错误,装备老化,以及气象原因,本应空炸的炮弹,却落到了厦门市思明区的黄厝村,炸伤了四个民工。考虑到当时两岸缓和的大局,解放军也没有还击,台湾方面通过海基会进行了赔偿,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两岸最后一次炮击了。
炮战影响了历史,也给金门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特产——金门菜刀。20年间,金门岛上差不多落下了一百多万枚炮弹,除了榴弹,还有很多不爆炸的宣传弹,一位名叫吴朝熙的打铁匠人,发挥祖传手艺,在岛上收集弹壳,做起了制作菜刀的生意。由于原材料过硬,菜刀锋利耐用,非常畅销。可以用来制刀的炮弹,大约有四五十万发,一发大约可以造40到60把菜刀,数量多质量好,台湾的菜刀市场很快就饱和了,后来不得不推出水果刀,登山刀之类新品。两岸三通后,更是成为深受大陆游客喜爱的纪念品。
从大陆的矿山中挖出原料,在大陆的工厂里百炼成钢,做成军用的炮弹射向对岸,又被对岸从地下再挖出来,熔炼锤打,做成民用的菜刀,又回到大陆,作为战争遗产的金门菜刀真是高度浓缩了两岸关系。可以预料,如果炮弹用光了,金门菜刀也就没有了,当然,现在还远远没有用完,但我们真的希望,两岸统一早点实现,不要等到炮弹用完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