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弊衣上用老鼠须抄了4万多字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7 00
清朝作弊衣上用老鼠须抄了4万多字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们为了取得优秀成绩,常常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作弊手段,便是在考场上使用坎肩。这类坎肩常常都是特制的,内外贴有密密麻麻的字迹,往往可以包含大量的答案,让考生轻松得到高分。而今天我们所介绍的“清代考试作弊坎肩”,便是一件绝佳的例证。

这枚坎肩的出处,依旧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其保存状况以及上述记录,我们可以推测它是在明清两代之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使用过的作弊工具。它使用麻布为面料,松软舒适,质地细腻。最值得一提的,是坎肩密密麻麻写上的蝇头小楷,这无疑显露了其作弊的狡猾和无耻。

清朝作弊衣上用老鼠须抄了4万多字

蝇头小楷,顾名思义,便是字迹异常小且密集。按现代测算,这枚坎肩上密密麻麻写满了62篇八股文,加起来足有四万多字。在那个没有电脑屏幕、没有打印设备的年代里,如此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代价,想必也可以看出当时科举考试的高度重视。而考生们使用坎肩作弊的情况,则暴露了科举考试制度中的种种矛盾。

科举考试,最初是为了选拔人才,促进社会进步而设立的。而后,它却变成了一个容易被操纵、成为权贵門阀延续利益世袭的工具。前期,考试培训班、私人教师等诸如此类商家的层出不穷,依照不同的报价,为想要得到成功的考生提供“专业”的辅导。而后期,则屡屡有权贵门阀家族培育自己的下一代,并通过作弊等不正当手段,让他们轻松进入进士班。

清朝作弊衣上用老鼠须抄了4万多字

正是在这种有着矛盾与漏洞的考试制度中,考生们才会学会抓住一切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成功。坎肩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然而,作弊行为对于最初的科举考试制度带来了一定的摧毁,同时也成为笼罩在中国古代考试文化上的污点。

此枚“清代考试作弊坎肩”珍藏于临安博物馆,以此为警钟,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重新审视考试制度的本质,并为未来考试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