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宰牛发现一件奇事,指导员看完却笑了:牛肚子里藏着宝贝

推荐1年前 (2023)发布 AI工具箱
16 0 0

晋察冀边区的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非常重要。

由于这个片区属于敌后战场的中心位置,自然也少不了敌人的大肆针对,纵观整个相持阶段就能看出,日伪军有明确记载的大“扫荡”,也就是被他们称为“治安强化运动”的行为,就已经有5次了。

在这样的残酷行动下,农业生产很难再维系下去,不仅战士们难,百姓们也难。

就算生活非常艰苦,偶尔也需要一些“牛肉”补充营养,可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当时,八路军在宰牛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奇事,指导员看完却笑了,直说:牛肚子里藏着宝贝。

日伪军的扫荡下,战士们面黄肌瘦

此时的日本人眼看当年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也是气急败坏,不断想着馊主意来对付边区军民。

特别是晋察冀地区以往一些产量丰富的地区,都成为了日军重点针对的对象,他们制定了一项非常严苛的规则:只要是粮食买卖超过七斗的,全部要判处死刑。

为了更好“监督”规定的落实情况,丧心病狂的日军还会经常搞突袭,目标就是边区的市场,偶尔也会用一些不等价交换来破坏边去市场,引诱当地百姓和商人走私粮食。

这本来已经够难了,可“老天爷”似乎也没有睁开眼。

1939年那场华北大水灾,也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后来又有两年严重的旱灾,都给根据地带来了极大困难,这已经是天灾人祸全部凑齐了。

早在晋察冀边区成立之初的时候,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今天赖以抗战的,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打击敌人掠夺粮食也是边区的一项重要任务。

周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如今还缺粮,这就是眼下最为艰难的物质问题,敌后抗战的思路没有错,可粮食却是硬道理。

其实,从1938年开始,边区政府便已经开始注意农业生产如何提高,将农业放在了首要位置,用以繁荣贸易和经济的稳定。

不过,前路困难重重。

五台县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地方,日军来到这里多次扫荡,当时县城内的条件很差,甚至有钱也没地方花,只能买点钢笔、纸张等基本的物资,有的时候连这些东西也买不到。

这些物资是满足人的“发展”,为了发展,战士们经常饿着肚子。

平日里,活动在这一带的战士多以木棍为笔,沾上墨水,一样能够写字。

而对于“生存”,就更为艰难了。

小米如果能够充足,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为了改善伙食,部队的领导也偶尔能弄来一些荞麦面,但是频率不是太高,做的饭菜,经常连食盐都没有,为此,战士们经常到地里去拔野菜。

不少战士都不是本地人,对这一带的植物不是很了解,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还得去专门请教一下当地百姓。

当时是打仗,可不是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每天的训练任务还不能松懈。

到了冬天,河面会经常结成冰,常年的艰苦生活,大家早已习惯,早上要洗脸,就直接从河中凿出一块冰敷在脸上,不仅能把脸洗干净,还能很快从朦胧的睡意中清醒过来。

到了春节,部队指导员看着战士们严重缺乏营养,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实在有点于心不忍,这样下去,部队的战斗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几经思索后,他他决定买一些肉回来。

肉在当时的意义可不仅仅是“果腹”那么简单,战士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清苦生活,情绪低迷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想办法调动一下他们的情绪。

此外,马上春节就到了,得让大家吃顿好的,缓解一下思乡的情绪。

钱是好不容易凑够了,不过当地老百姓日子过得也很苦,敌人的封锁又十分奏效,拿着钱去买都不一定能买得到,负责采购的战士到处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头瘦牛。

老汉家里也是揭不开锅了,不然他不可能将这头牛卖掉。

牛是农民的命根子,平时耕地全都要靠它,当战士找到这头牛的时候,也才明白老汉为何要将其卖掉。

原来,这头牛不仅看起来十分瘦弱,还一副病恹恹的样子,想要靠它去犁地恐怕也比较困难,战士们决定了:就是它了。

当牛被杀掉,大家抓紧时间扒皮,这才发现了牛瘦弱不堪的原因。

一分不差付给老汉,浓浓的军民情跃然于牛中

指导员看着牛的躯体内,这才发现:里面竟然长了“牛黄”。

对于这样的意外收获,他也开心地合不拢嘴:“看来,牛肚子里藏着宝贝呀!”

如果从单纯的生意角度,牛主人老汉肯定会后悔,这牛黄可是高级药材,很少见,据说很多时候比金子都要贵。

大家也喜出望外,将牛黄卖掉,再去找,肯定能买回来更多的肉。

有些人也知道牛黄的功效,也懂得一些兽医知识,牛因为长了牛黄就会格外消瘦,不过这并不影响肉质,肉还是能吃的。

不过,此时的首长却做了一个其他决定:将卖牛黄的大部分钱还给卖牛的老农。

这本来就是人家的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政策早已贯彻开来,不能因为一些便宜就选择去占,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当钱交到老汉手里的时候,他也不敢相信,牛肚子里竟然有牛黄。

不过军队能将钱送回来,这也是他没想到的,牛都已经卖了,自己拿上这个钱实在过意不去,不过战士们“硬要给”,说是部队首长给的任务,老农这才勉强收下。

过了一阵,老汉又牵来一头能耕地的好牛,想要给部队拿去。

指导员坚决不要,他说:“这耕牛可是农民的命根子,耕种土地可离不开这些牛,我们可不能因为改善生活把这种牛给杀掉。”

老农非常感动,又将牛给拉了回去。

况且,那头瘦牛也不是不能吃,大家用它改善改善伙食,在当时已经很幸福了。

没有吃耕牛,却让共产党的军队在当地备受好评。

这是因为老农回到家中,逢人就宣传这件事,大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想要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就必须要做出来,可不能仅仅挂在口头说说。

后来,当这批部队来到屋腔村,每天都会有战士主动帮乡亲们做些实事,这些活也没有上级指派,都是在大家的日常教育中形成的,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共鸣:劳动是光荣的。

这样一来,部队和百姓的感情大大加深了,毛主席提出“自给自足”的口号,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可以说,部队撑过最难的那几年,离不开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别小看一块牛黄的故事,这在当时绝对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增加百姓对于部队的好感,人民群众之间互相宣传,比拿着大喇叭在村口喊话管用的多。

指导员和战士们都有这样的觉悟,跟毛主席的“群众路线”思想分不开关系。

再往前看,国民党片面执行抗战方针所产生的弊端已经体现出来,军队在正面战场损失惨重,毛主席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中就已经提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依然如过去一样被政府限制着不能参战,很多战争还不是群众性的战争。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如果群众没有参与进来,也是很难真正取得完全胜利的。

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路线,广大民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就看大家怎么激发出来,俗话说“事在人为”,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所以,国民党没有真正意识到如何发动广大群众,反而在和共产党的政策对比中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弊端。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在各个方面都要发挥起模范带头作用。

只有所有共产党员和战士们共同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这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人民群众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大家是一家人,党就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坚定地跟随着党的前进步伐,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

可不要小瞧这一块牛黄的故事,它是群众路线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这样的故事,才能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

大家都有眼睛和嘴巴,看到谁是真的对自己好,也会说出去。

当战士们将卖牛黄的钱的大部分都还给了老汉,老汉重新牵过去一头牛也遭到了战士们的拒绝,老汉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人民部队的好,才会大力宣传。

再加上部队的一些其他举动,让大家原本内心中的好感再度被激发,所以即使是在艰难的封锁区,大家都能共同齐心协力熬过“寒冬”。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就是因为走好了群众路线,并且虚心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党员站在人民群众之中,绝不站在民众之上。

正是因为这样,一块牛黄的故事,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本身,而是更多的体现出背后的政策上,对于在困难环境内的军队而言,这无疑是难得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