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引领中国与亚太共繁荣

推荐1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27 00

参考消息网10月12日报道(文/查文晔)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描细绘的“工笔画”,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亚太各国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自2013年至今,中国同亚太共建国家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稳步前行,一系列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重大项目铺就“繁荣之路”

10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印尼总统佐科在雅万高铁启用仪式上按下启用键,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佐科9月13日首次乘坐雅万高铁时为其“点赞”:“很平稳,很舒适。”

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在亚太地区建设成果的代表之一。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升亚太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在东南亚,金港高速公路引领柬埔寨迈入“高速时代”,中老铁路助力老挝实现“陆联国”梦想,越南河内轻轨二号线项目落成投用,中老泰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建设提速。

在南亚,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稳步推进,汉班托塔港、瓜达尔港带动所在国家产业升级。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尼泊尔博克拉机场等多个合作项目完成,为南亚国家发展和地区互联互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太平洋岛国,中国实施了道路、桥梁、码头、医院、学校、体育馆等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近年来,中国实施了巴新独立大道、瓦努阿图塔纳岛和马勒库拉岛公路、汤加国家道路改造、密联邦波纳佩州二级公路等一批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岛国互联互通。

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一盘大棋,那么密布其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就如同棋眼,“一子落则全局活”。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贸易畅通、人员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力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蓝天下,碧海旁,汽笛声声,车轮滚滚。这是巴基斯坦西南边陲的瓜达尔港呈现出的景象。10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配备先进的集装箱扫描设备,港区货物吞吐繁忙;离港区不远,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今年7月初结束中期验收,建成后将成为又一个地区重要交通物流枢纽。

在中巴两国合作伙伴的携手努力下,一个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主轴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成形:连接瓜达尔港区的东湾快速路去年6月通车,经10号国道直通巴基斯坦腹地,为货物集散和进出口提速;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进一步打通巴南北交通大动脉;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连通中巴友谊公路,货运大巴可直抵北部的红其拉甫山口……中巴经济走廊互联互通建设激发沿线地区发展潜力,铺就一条条“致富之路”“繁荣之路”。

“巴基斯坦的东西南北通过走廊框架下修建的高速公路连接了起来,高质量公路网络使巴全国的商业活动更为活跃。”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说。

今年初,一段珊瑚视频走红斯里兰卡网络,引发网友热议。视频里的珊瑚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核心商务区的港口城防波堤内,距总统府直线距离约1公里。防波堤内浅海区出现绵延3.7公里的珊瑚,并呈蔓延趋势,聚集了丰富鱼群。在镜头前,鱼群色彩斑斓、自在遨游,珊瑚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这一生态奇观折射出由中国港湾承建的港口城项目在生态保护上的巨大成效。

2019年1月,伴随着三声长长的鸣笛,最后一艘停留在港口城的大型挖泥船停止管吹,宣告港口城269公顷土地全部吹填完成。“填海造地工程完工,不仅标志着港口城项目总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也是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在世界舞台的一次展现。”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部副总经理郑好说。

2021年6月,时任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在投资论坛上亲自为科伦坡港口城招商引资,“港口城将成为一个拥有世界级住宅、商业、社交和娱乐设施的城市。我们的愿景是,使港口城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地区之一的关键服务枢纽”。

如今,中央公园的绿地、人造沙滩及运动训练中心、游艇码头、人行桥等一系列新设施相继在港口城落地,这座从海上崛起的城市将承载科伦坡的未来。

迎难而上解决民生“痛点”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印度尼西亚,随着风驰电掣的雅万高铁驶过,从雅加达到万隆的车程从3.5个小时大幅缩短至40多分钟,有效缓解两地通勤交通压力。该项目75%以上的服务和采购是在印尼当地,对本地供应链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明显,特别是为印尼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技术人员,他们通过就业改善生活,提升了工作技能。

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南约50公里处,被当地人称为“梦想之桥”的帕德玛大桥岿然矗立于宽阔的河面之上。孟加拉国约27%的人口居住在西南地区,大桥通车前,任何从西南地区至达卡的交通都要面对渡过帕德玛河这个大难题。当地居民奈伊姆·侯赛因说,坐渡船去达卡需要2小时,每年7月、8月雨季河水上涨时,则需要3小时甚至更久。如果碰到恶劣天气,河水汹涌,过河非常危险,沉船事故曾多次发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22年6月25日,随着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将红色“彩头”剪下,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达卡之间民众往来需要摆渡的历史也随之彻底结束。原先数小时的摆渡,如今只需要10多分钟的车程。由中铁大桥局与中铁工业共同建设的帕德玛大桥,主桥长6.15公里,为公铁两用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下层为单线铁路,设计时速120公里。

在施工中,中铁大桥局攻克了水下150多米全是细沙等技术难题,为当地创造5万余个就业机会。据孟加拉国有关部门估算,大桥通车后可推动孟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增长1.5%左右,惠及人口8000万,全国贫困率降低0.84个百分点。为了铭记大桥通车这一历史性事件,孟加拉国央行特别发行了一张以“帕德玛大桥——国家骄傲的象征”为主题的100塔卡纪念钞,发行量1000万张。放眼南亚,大桥为泛亚铁路和亚洲公路网补上重要一环,也将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浩瀚的南太平洋,这里位于“一带一路”倡议南向延伸地带。中国同10个建交岛国均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巴新、瓦努阿图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在斐济南太平洋大学著名学者凯什米尔·马昆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斐济民生的事例不胜枚举。2018年1月,由中国援建的斯廷森桥和瓦图瓦卡桥竣工,极大缓解了首都苏瓦市东部的交通压力。“中国这些项目授人以渔,是中斐两国在‘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合作上的成功实践,深受斐济政府和民众的欢迎。”马昆说。

以人为本实现“民心相通”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之路不断延伸、拓展、下沉。将沿线人民与中国紧密联结在一起的不仅有高铁、港口和公路等有形的纽带,更有扶助贫困、技能培训、生活改善与收入提升。“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夯实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增添不竭的动力。

2016年,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柬埔寨青年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他给自己取中文名为周国华。两年后,周国华回到柬埔寨,选择在家乡附近的“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作。在这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国际化产业园区,周国华满怀激情投入工作,向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同事学习。如今,他已成为一名能力全面的管理人才。

“西港特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特区内建有大学,我的朋友就在此深造。特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为员工提供医疗服务,也惠及周边百姓。”周国华说。

西港特区是由中柬两国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的经济特区。现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70余家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共赢发展,已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前首相洪森曾高度评价称,“西港特区是中柬两国‘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典范”。

在距离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50公里的肯达村,由中企招商局集团捐建的“爱心村”社区活动中心、医疗健康中心、农作物栽培基地、家禽养殖基地受到村民们的称赞。肯达村共有2000多人,村民大多依靠传统农业为生,收入低且不稳定。“爱心村”乡村振兴项目的目标是为当地村民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培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今年3月底,中国建筑在科伦坡举办“缘聚一带一路 情定斯里兰卡”中斯员工集体婚礼。伴随着浪漫轻快的婚礼进行曲和斯里兰卡传统吉祥舞蹈,5对中籍新人、10对斯籍新人身着中式秀禾服,踏着红毯,在现场所有人共同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夫妻对拜、喝交杯酒……美丽的科伦坡在见证新人们爱情的同时,也见证了在“一带一路”建设前沿的青年员工风采,以及中斯两国历久弥新的友谊。

在孟加拉国帕德玛河,“梦想之桥”令两岸民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孟籍员工乌兹扎来自附近村庄,帕德玛大桥给他和村里大批青年带来了工作和培训机会。已在项目部工作两年的他,从一个对测量一无所知的“小白”,到现在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和GPS等测量设备的操作,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以前家里7口人住在3间总面积不到40平方米的小屋内,现在已经盖起两层楼的敞亮新房。

像乌兹扎这样的孟籍员工还有很多。在大桥建设过程中,这批孟籍员工的职业技能也得到了良好提升,大桥竣工后他们将为孟加拉国其他项目继续贡献力量。

随着大桥通车,工厂、加油站等设施沿河岸而建,周边居民的生活也日渐向好。胡马雍是附近马瓦镇上一家炸鸡店的老板,自2015年帕德玛大桥项目部进场之后,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从最开始的街边摊升级为木墙店面,现在还换成砖瓦结构带卷帘门。

见证了马瓦镇这几年发展的胡马雍对未来充满信心:“大桥通车后,这里变得更加繁华,生意也越来越好。梦想之桥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6月25日拍摄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蒙希甘杰 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