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atom第733篇原创作品
东方甄选,毫无疑问是这几年来,转型、逆袭的典型。从一开始教培行业遭遇巨大挫折,为了寻路,到来短视频平台和直播间试水,再到迭代升级,形成气候,俞敏洪带领着新团队展现出了极高的韧性。这种绝地反弹的能力,放在最近这几十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中,也是可圈可点的。横向对比,想在直播这条赛道探索、转型的教育公司也不少,但是能做成东方甄选这个体量的,目前看,几乎没有。
在很早之前的文章里,深潜atom就分析过,东方甄选的成功,离不开俞敏洪最开始的躬身入局。很多职场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的领导不是业务专家,你汇报沟通的成本和难度会变得极高。尤其是新项目,需要投资大量资源的项目,要让公司拍板投入资源,难度是很高的。确实,在俞敏洪自己做直播的阶段,东方甄选的业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老板完成了学习,才会有接下来的力注一孔。
但现在东方甄选火了,却陷入了人红是非多的困境。这次的“小作文”事件,能发酵起来,也非常的诡异。起因是关于董宇辉在直播间的文案,到底是谁写的?具体来说,就是东方甄选发布了一条视频,为12月8-10日的东方甄选吉林执行进行预热,视频内容是董宇辉念了一段关于吉林的文案。
东方甄选的小编,不愿意屈居幕后,直接以“东方甄选”的官方账号留言,来列举那些文案是编辑团队写就的。然后就引发了董宇辉粉丝的不满,转而投向了其(高)他(途)直播间。
这件事,很严重吗?坦率地讲,一点不严重。直播也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主播面对那么多的选品,不可能打无准备之战,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选品和选题都能信手拈来。这是一个集体分工、协同的工作。如果东方甄选的粉丝,都是亲妈粉,都是知识水准相对较高的,他们不可能不理解这一点。
但这件事,就这样失控了。整个线梳理下来,客观冷静地去看,我们认为东方甄选CEO的几次回应显得很多余,而且有画虎类犬,不断点燃新战火的嫌疑。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而言,整场闹剧,最大的问题是“话多”。其实在俞敏洪出场道歉,把所有的问题都揽在自己这里的时候,这件事就该画上句号了。
但东方甄选CEO孙东旭的焦虑和愤怒,大概率是受不了“粉丝”转投高途直播间,还“带节奏”。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克制,让东方甄选成为焦点,在聚光等下被扒的一干二净,之后陷入被动的状态。虽然不是头一次见到公司自己砸自己的“头牌”,但出手这么狠,下到小编上到高层这么齐心合力的硬砸,砸这么彻底的还是真挺少见的。
抛开这些,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次小作文风波背后的核心问题。
董宇辉之于东方甄选,到底有多重要?
董宇辉之于东方,到底有多重要?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客观的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理清楚两个前置性的问题——
1、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董宇辉,是董宇辉扮演的董宇辉。也就是说,他是面子,这背后有一堆服务他的人,这些人是里子;
2、董宇辉在东方甄选发展的关键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他的贡献,应该给于股权股份上的认可。
虽然创业有运气的成分,董宇辉能冒头,有偶然的因素,但是不能否认他本身的禀赋。虽然很多人也说,他们看不出董宇辉的过人之处。但网红这件事,本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直截了当的地说,董宇辉对于东方甄选很重要。东方甄选要再复制一个董宇辉,甚至复制一堆董宇辉,是不现实的。如果“复制”的路子可以走得通,那么那些头部的MCN,也就不会以签约和商务为主,直接下场自己孵化网红不就好了吗?所以对于东方甄选而言,不要轻易去动“复制”董宇辉的心思,在没有给董宇辉的明确的足够多的股份前,这么做很容易制造矛盾、激化矛盾。
“小编”在这场风波中,当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角色。如果真有小编发表对东方甄选不利的评论,那么从公司的角度,很快就会删除,并尽力平息和终止影响。但是在所谓的小作文事件中,小编频频出场,频频发言,实数蹊跷。俞敏洪在回应中批评小编有违职业操守,且东方甄选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其实已经给这件事定性了。
那么在俞敏洪、董宇辉、孙东旭三者之间,谁最有可能是站在“小编”一边的?这个推理,比“狼人杀”简单多了。那么俞敏洪所说的,有违职业操守和管理漏洞,就是有明确指向的批评,而且已经足够严厉了。俞敏洪说完这个,最该瑟瑟发抖的人,不应该是董宇辉吗?
那谁对东方甄选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负责呢?当然是身为CEO的孙东旭。所以后来俞敏洪是在和稀泥,在各打五十大板之后,其实还是有亲疏远近的。
孙东旭在回应时,也都是以视频的形式。但他给用户的观感并不好,紧锁的眉头,让人觉得苦大仇深。和董宇辉的谈笑风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买账的网友直接怒怼,白天上班看脸色,晚上看直播还要听孙东旭的训话,凭什么?
所以,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什么饭圈文化,以及不理性的粉丝对董宇辉的捧杀,其实本质上是孙东旭和董宇辉的矛盾的公开化、白热化。但究竟是谁占据有利的位置,深潜atom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是孙东旭。但是本着成事的原则,肯定尽快平息矛盾,专心做事,才是成熟的心态。
东方甄选需要“去CEO化”还是“去董宇辉化”
直播这个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主播的个人光环太强了,很容易形成中心化的效应。但个人效应突破一定的边际后,个人就很容易盖过团队。其实这种先天的Bug,并不是直播时代才有的,在早期的新东方时代也遭遇过。当罗永浩需要新东方教书的工作时,他可以给俞敏洪写信获得工作机会,可当他出去创业做教育培训时,他也可以Diss新东方丧失了理想主义色彩。他可以心安理得的认为,他的名气来自于个人的奋斗,而不是新东方的加持。
只是,在今天的直播时代,这个问题,被放大了。而这场事件背后的“小编”,变成了一个通用的,廉价的工种。很多人对小编的第一反应就是,能达到这种写作水平的人一抓一大把,应该果断地把小编们开掉。这当然是一种过分的自信和势利。内容创作当然不是一抓一大把的通用性行当,而是一门手艺。结合直播,当然也需要通力协作和打磨。
对于孙东旭而言,俞敏洪在回应中说“孩子们还年轻”,这个“孩子们”也包括他。CEO的位置,很容易让他产生自己是大家长的身份认同的错觉,也很容易在一个超级明星员工面前产生复杂的心理。但正如彼得格鲁克所提倡的,管理者需要在意的是这些方面:
设定目标。
进行组织。
从事整合。
开展评估。
既自我开发又开发人员。
但在直播带货的主场,管理者在第5点显得捉襟见肘。当主播的IP足够大时,管理者其实就是个服务者。所以,对于东方甄选而言,根本的问题不是去董宇辉化,而是去CEO化,也就是说既要给董宇辉名,也应该给他利,让他和东方甄选牢牢绑定,而不是再给他配置一个管理者。
无独有偶,辛选最近也闹出了管倩的离职风波。管倩离职后,辛巴大徒弟蛋蛋在员工群里破口大骂,核心意思是管倩并没有对辛选产生实际作用和价值,而是装腔作势,多花了很多成本。当然,闹成辛选这样的,也是奇葩,连最后的体面都不给曾经共事过的人,这也只有草台班子才能做得出来。
去CEO化,是不是说东方甄选就不需要管理者了呢?当然不是。而是说,东方甄选没必要在俞敏洪和董宇辉之间再设置一个汇报层级。虽然我们前面分析了董宇辉对东方甄选的价值和贡献,但是东方甄选这事能成,归根结底是俞敏洪的决策和付出。甚至,深潜atom的读者告诉我们,她们买东西是冲着俞敏洪,和之前积累的对新东方的好感去的,而并不完全是因为董宇辉。
东方甄选能成事,还有另一个隐蔽的因素。那就是大家对于新东方和教培行业的同情。无论对这个行业的调整多么正确,但它们承受了调整的阵痛,还没有躺平,还在积极探索和逆袭,这是这几年里最稀缺的情绪价值。但能支撑起这个情绪价值的扛鼎之人,自然是俞敏洪。
老俞这么多年的创业,也并不是一团和气。新东方除了遭遇罗永浩这样的名师的出走和Diss,最大的分歧可能就是三驾马车的分道扬镳。但俞敏洪对这些都云淡风轻,表现出了十分喜欢,但也十分舍得的坦荡和气度。
在这次的回应中,老俞更是表现出了一个大家长的格局,主动揽下很多和自己无关的错误,给足了董宇辉和孙东旭面子和回旋的空间。
去CEO化,是不是说董宇辉就不需要被管理和评估了?当然也不是。只是当他贡献值越来越高的时候,需要老俞这个盟主直接对他进行管理和评估。直播带货和知识培训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果导向的意味更加强烈,结果反馈的链路也更短更清晰。对于董宇辉而言,还是那个朴素的道理,他当然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分工协作支持自己。
但董宇辉就一定稳了吗?也未必。孙东旭是新东方从基层做起的典型,跟着俞敏洪打拼了这么多年,从天津到合肥,再到西北区总裁,一步步从基层做到公司管理层,是俞敏洪绝对信任的人。有人说董宇辉没有膨胀,这个我们很难去评判,但是一个朴素的道理是,你看一个人膨胀没有,要看他三年前什么样,三年后又是什么样?
连罗永浩都出来插足这件事了,你很难说董宇辉不膨胀。深潜atom的读者告诉我们,他从前很喜欢罗永浩,无论他成功失败,都觉得他是个正向的人,但这一次他挑拨董宇辉,让他感受到了老罗的失态。其实也很好理解,年迈的老罗,之所以这么积极地掺和这件事,是因为董宇辉的膨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年轻时忘恩负义。所以还不如先发制人,惺惺作态。
而现在,董宇辉在用罢播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高途股价涨了,高途直播间粉丝破一百万了,而东方甄选在持续掉粉。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俞敏洪,只有他才能拍板决定东方甄选是“去CEO化”还是“去董宇辉化”,在这个命题清晰之后,各位当事人才能静下心来。否则,就都会被妄念和情绪牵引。
但无论是董宇辉,还是孙东旭,如果真的叫板俞敏洪,其实都实力悬殊,但分析下来,孙东旭大概率不敢对俞敏洪对着干,那么傲娇的嫌疑最大的就是董宇辉了。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要靠天时地利人和。董宇辉要做的是,抓紧把简介改回去。所以,这场风波,董宇辉赢了面子,但孙东旭赢了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