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VD资讯
目录
1、凝血与出血简介
1.1血栓与出血
1.2凝血机制
1.3出血机制
2、常规凝血检测析仪(含血栓弹力图)
2.1凝血分析仪
2.2血栓弹力图
2.3自动化流水线
3、凝血检测
3.1凝血检测的方法及比较
3.2 凝血检测常规指标及临床意义
4、产业链分析
4.1 上游分析
4.2 中游分析
4.3 下游分析
5、市场分析
5.1市场容量
5.2驱动因素
5.3未来市场需求
6、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6.1体外诊断市场竞争格局
6.2凝血检测系统市场竞争格局
6.3血栓弹力图市场竞争格局
6.4自动化流水线市场竞争格局
1 凝血与出血简介
1.1血栓与出血
我国心脑血管患病率近年持续上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目前我国心血管患病人数达到3.30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血栓与止血(俗称凝血)体外诊断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分析血栓和出血形成的原因,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血栓性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等进行预防、筛查、诊断和监测,可以用于评估血栓风险,指导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过程;还可以用于手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筛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危急重症过程中的凝血功能及时监测尤为重要,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方案中,曾明确规定诊疗期间,需持续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
人体内血栓与出血形成情况图示
1.2 凝血机制
凝血功能是指使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的一种能力,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功能,它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是指机体在血管受损时所具有的由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的能力。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1)内源性凝血途径;2)外源性凝血途径;3)共同凝血途径。在内源性凝血过程中,凝血因子作为一种辅助因子,在Ca2+与磷脂存在的情况下,与凝血因子IXa形成复合物,使因子X激活为因子Xa。事实上单独因子IXa也能使因子X激活,但在凝血因子VIII参与下反应速度可增加数千倍以上。凝血因子VIII还需有因子Xa及凝血酶的激活而成为因子VIII’,这里也是一正反馈效应。
血液凝固过程示意图
1.3 出血机制
正常情况下,血管中的血液一般不会发生凝固。其原因在于:1)血管内膜光滑平整,对因子Ⅻ和血小板无激活作用;2)血流速度快,不利于凝血因子集结;3)即使血管损伤,启动凝血过程,也只限于局部,会被血流冲走稀释,并在肝脾处被吞噬破坏;4)正常血液中还有抗凝物质和纤溶系统的缘故。
抗凝系统中的抗凝物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能与凝血酶原以及因子Ⅶ、Ⅸa、Ⅹa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阻断凝血过程。肝素能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还能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所以临床上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溶解机制:1)纤溶酶原激活途径:PLG可通过三条途径被激活为PL,分别为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外源激活途径。2)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PL不仅降解纤维蛋白,而且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原。PL降解纤维蛋白原产生X片段、Y片段及D、E片段。降解纤维蛋白则产生x’、Y’、D-D、E’片段。上述所有的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人体内抗凝系统及纤溶系统共同构成机体内两个重要的防御系统,与凝血系统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功能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使机体可在出血时有效地止血,又可防止血块堵塞血流,从而使血液保持液态。
2 常规凝血检测分析仪(含血栓弹力图)
2.1凝血分析仪
凝血分析仪按照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分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半自动凝血分析仪。
首先,全自动型血凝分析仪。其基本构成包括:样品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品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电子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等。1)样品传送及处理装置:一般血浆样品由传送装置依此向吸样针位置移动,通过透射比法或散射比浊进行测定。2)试剂冷藏位:为避免试剂的变质,仪器往往有试剂冷藏功能,一般同时可以放置几十种试剂进行冷藏。3)样品及试剂分配系统:样品臂会自动提起标本盘中的测试杯,将其置于样品预温槽中进行预温。然后试剂臂将试剂注入测试杯中,带有旋涡混合器的装置将试剂与样品进行充分混合后将送至测试位,经检测的测试杯被该装置自动丢弃于特设的废物箱中。4)检测系统:检测血浆的凝固可以通过凝固反应检测法检测。5)电子计算机:根据设定的程序计算机指挥血凝仪进行工作并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测试结果。6)输出设备:通过计算机屏幕或打印机输出测试结果。7)附件:主要有系统附件、穿盖系统、条码扫描仪、阳性样品分析扫描仪等。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半自动型凝血分析仪。目前市售的半自动凝血分析仪主要由样品、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有的半自动仪器还配备了发色检测通道,使该类仪器同时具备了检测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功能。一般半自动型都可进行凝固法测试而需要用其它测试方法实现的凝血项目则可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等进行。
对于半自动型,主要检测一般常规凝血项目,全自动型凝血分析仪则有自动吸样、稀释样品、检测、结果储存、数据传输、结果打印、质量控制等功能,除对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尚能对抗凝、溶栓治疗进行实验室监测。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
接下来梳理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别,1)结构:半自动血凝分析仪主要由样品、加样器、试剂预温槽、检测系统及微机组成。有的半自动仪器还配备了发色检测通道,这类仪器同时具备了检测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功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主要由样品传送及处理装置、样品及试剂分配系统、试剂冷藏位、检测系统、电子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组成。2)功能:半自动血凝分析仪主要检测一般常规凝血四项;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除对凝血四项、抗凝因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测,还能对抗凝、溶栓治疗进行实验室监测。3)检测方法:目前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凝固法中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两类,光学法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易于自动化但易受特异血浆干扰。磁珠法不受特异血浆的干扰,试剂量少,但测量结果会受到磁珠的质量、杯壁的光滑程度等的影响。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除了有凝固法之外,还有发色底物法(生物化学法)、免疫学方法等检测方法。4)操作方法:半自动血凝分析仪需要人工添加试剂,人工按键操作;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无需手工操作,因此简单方便。
总体来说,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优于半自动,但半自动血凝分析仪价格比较低,适合中小型的医院和科研机构,而大型医院购买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比较多。所以在选择血凝分析仪时,可综合考虑自身单位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血凝分析仪。
2.2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仪主要由自动调节恒温(37℃)的不锈钢盛血杯、插入杯中的不锈钢的小圆柱体及可连接圆柱体的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血栓弹力图仪装置图
血栓弹力图仪使用装有血液的小杯和缓慢的振荡方法测定血块的特性。通过一根细金属丝夹持的探针悬浮在血液中,在血块形成时,就会把探针和杯子粘连到一起,探针的移动转换为处于计算机监测下的电信号。
血栓弹力图工作原理示意图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动态监测和分析凝血状况的一种非侵入性诊断仪器,临床上用于评定患者的凝血全貌。它通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条件下激活凝血系统,通过对凝血块形成和溶解的动态检测反应凝血和纤溶的全过程。主要参数:1)R值(凝血因子激活时间);2)K值( 血块形成速率参数)和Angle(最大切角):3)MA值(最大振幅);4)CI值(凝血综合指数)。
血栓弹力图图形
传统的常规凝血功能检测采用离体血浆添加相应试剂,反映凝血过程中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凝血检测相比,TEG使用全血作为检测标本,在体外加入高岭土启动凝血机制,从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启动、纤维蛋白的形成到血块溶解进行全程监测,能够更准确、更直观的反映凝血机制中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以外的所有凝血因素,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TEG能够全面反映机体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及纤溶状态,TEG 检测可以作为简单快捷的实验室指标辅助预测及判断手术患者术后出血和临床疗效评价,将其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结合可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枸橼酸抗凝全血以高岭土为激活剂的参考值及意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实例
血栓弹力图近几年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和使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血栓弹力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2.3自动化流水线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的整合使得面向大客户的中心实验室和自动化系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简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数据准确度等,综合性的医疗网络对集中化诊断检验的需求越来越大,TLA(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整体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应运而生。流水线具备四大优势:1)效率:全自动检测样本,提高检测和发报告的速度;2)质量:流水线能够尽量减少人工操作,从而尽可能避免人工处理标本中的差错;3)安全:可减少工作人员与样本的接触,避免样本本身和离心去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对实验人员的危害,大大提高了生物防护水平;4)节约:大大优化工作流程,人工成本下降。有研究报道,在使用自动化流水线后,实验室分类或常规错误、标记错误等减少80%以上,生物安全事故减少99.3%,因此,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上流水线的。流水线一般有样本前处理系统、凝血分析系统、试剂系统和智能数据管理系统组成。通过个性化的定制,从而帮助实验室实现检测集中化管理,缩短样本周转时间,提高检测通量,降低分析前误差,减少人为因素误差,降低操作人员生物危害,保持凝血检测技术的专业化。
凝血自动化流水线
3 凝血检测
3.1凝血检测的方法及比较
血凝检测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得到的指标对应着临床上的各类疾病,通过对患者血浆中相应指标的检测,实现对特定疾病的早期诊断。
目前,凝固法是最常使用的血凝检测方法,它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特定属性的变化来测定凝血功能。根据观测属性的不同,凝固法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如果应用光学原理检测浊度的变化则属于光学法,应用磁珠运动检测黏度的变化则属于磁珠法(一种机械法测量)。其中,光学法血凝检测更为常见,其仪器制造成本也更低。而磁珠法血凝检测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其检测样本量可以比光学法血凝检测的试剂用量更低,并且不受样品的光学异常、加样中的气泡等影响,大大节约试剂用量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发色底物法是通过测定产色底物的吸光度变化来推测所测物质的含量和活性的,该方法又可称为生物化学法。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与天然凝血因子有相似的一段氨基酸排列顺序、并含有特定作用位点的小肽,并将可水解产色的化学基因与作用位点的氨基酸相连。测定时由于凝血因子具有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它不仅能作用于天然蛋白质肽链,也能作用于人工合成的肽链底物,从而释放出产色基因,使溶液呈色。产生颜色的深浅与凝血因子活性成比例关系,故可进行精确的定量。
免疫比浊法是将被检物与其相应抗体混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产生足够大的沉淀颗粒,通过透射比浊或散射比浊进行测定。此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便于自动化。
目前,血凝检测的两大行业巨头沃芬和希森美康主要采用的都是光学法血凝检测,不同于这二者,思塔高主要采用的则是磁珠法血凝检测,瞄准的是高端检测市场。
3.2凝血检测常规指标及临床意义
各类仪器分别与配套的检测试剂共同使用,供临床对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III(AT-III)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常规凝血四项检测(PT、APTT、TT、FIB)是检测凝血功能的常用方法,可用于术前出血风险筛查,是手术前必查项目,目的是术前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防止患者出血不止导致手术发生意外。此外它还是检查血栓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DD检测可以对血栓风险进行评估,指导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过程,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FDP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功能。在纤维蛋白原大量被分解所引发的原发性纤溶亢进发生时,FDP含量明显升高。在高凝状态、肺栓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维亢进时,FDP含量亦升高。DD和FDP二者结合可以明显地提高高凝状态和血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排除率;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于临床可达到简便、快速、敏感、实用的目的。
AT-Ⅲ是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脏合成,为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强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浆抗凝酶活性的70%。某些出血性情况,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瓣膜病(心力衰竭肝肿大者)AT-Ⅲ活性增高。抗AT-Ⅲ活性减低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硬化、败血症、血栓形成性疾病(心肌梗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先天性AT-Ⅲ缺陷,口服避孕药。
正常参考值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PT)
9-15秒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21-37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10-20秒
被检血浆凝血酶时间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即为异常。
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纤维蛋白原(FIB)
2—4g/L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D二聚体测定(DD)
0.00-0.55mg/L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0-5mg/L
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血栓治疗等)。
抗凝血酶Ⅲ(AT-Ⅲ)
活性:80%-120%
AT-Ⅲ是结合凝血因子最主要是凝血酶原的抗体,而肝素的作用是放大AT-Ⅲ的活性,如果AT-Ⅲ减少或缺失,那么肝素做抗凝治疗就不会有太大效果,血栓就会增多。AT-Ⅲ主要用于易栓症及肝素抗凝治疗监测。
病理性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主要见于口服抗凝药、以及急性出血期等。
病理性降低:先天性AT-Ⅲ缺乏症;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血液抗凝作用减弱,如DIC高凝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妊娠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合成减少,如严重肝病等。
4 产业链分析
4.1上游分析
凝血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最关键的是上游原材料的获得,原材料的质量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试剂盒的性能指标,表格中是常用的一些凝血原料汇总。
PT
兔脑粉
将新鲜兔脑彻底除去软脑膜及血管网,用生理盐水清洗,置于研钵中加丙酮研磨,使得脑组织完全脱水成灰白色细粉末,用滤纸过滤干燥即可。
重组TF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分子克隆得到TF组织因子的重组质粒,利用大肠杆菌或者真核表达系统进行蛋白质合成,再通过发酵,纯化得到最终的TF蛋白。
人胎盘
处理后的胎盘组织
APTT
硅藻土
是一种硅质岩石,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CaO,MgO等和有机质。颜色为白色,灰白色,浅灰褐色等。
鞣花酸
是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多酚二内酯,广泛存在于各种软果,坚果等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天然多酚组分,化学式:C14H6O8,分子量:302
白陶土
又名高岭土,瓷土,为白色细粉,分子式为Al2H6O9Si2,分子量为260,在水或酸碱中几乎不溶。
磷脂
磷脂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甘油酯又主要分为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甘油(心磷脂)及磷脂酰肌醇等。
TT和FIB
凝血酶
有不同种属来源的凝血酶,分子量37KD,由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组成,凝血酶作为凝血酶原II因子激活后的形成的蛋白水解酶,进一步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从而启动凝血
纤维蛋白原
是凝血I因子,分子量340KD,由α,β和γ三对不同多肽链组成,通过二硫键连接,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水解掉肽A和肽B,由此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单体在XIII因子和Ca2+的作用下进一步聚合成交联纤维蛋白
凝血检测试剂上游原料主要为抗原、抗体、诊断酶、底物等,仪器上游原材料料主要为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机械传动部件等。试剂类原材料D-Dimer B3 Bulk(为生产D-二聚体试剂产品)和FDP Bulk(为生产FDP试剂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国外供应商比如迪恩斯生命科技株式会社,虽然 D-Dimer B3 Bulk 及 FDP Bulk 在国内市场上也有其他厂商生产,但是在研发、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匹配度依然与国外厂商有差距,且进口原材料仍然具有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因此如果继续维持进口依赖的现状,一旦供应商所在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供应商生产经营突发重大变化,供应商供货质量、价格等未能满足公司要求或者供应商与公司业务关系发生变化,而公司不能在短时间内更换供应商,则在短期内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中断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随着国内对于凝血试剂原料需求的不断上升,国产替代大有可为。国产厂商应加速研发,与下游需求方积极对接,逐步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
4.2 中游分析
凝血行业中游是各大体外诊断公司,进口优势明显,分别为美国国家仪器实验室(IL,沃芬集团)、日本希森美康(Sysmex集团)、法国思塔高(Stago集团),其他外资企业,如日本积水、德国BE等具有一小部分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少,赛科希德,普利生(迈瑞集团成员)以及上海太阳为其中的佼佼者。
从业务来看,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仪器和试剂生产制造。仪器涵盖半自动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试剂则为上述各种检测方式对应的的试剂。试剂为易耗品,封闭式仪器+试剂(向终端医疗机构销售试剂,并配套提供仪器给终端医疗机构使用,仪器与试剂一一对应)的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检测效率更佳;仪器与试剂销量存在相互依存关系,是企业抢占拓展并维持市场渠道的重要方式,客户粘性较强能增加企业固定的销售额,是未来的大趋势。此外随着凝血检测项目和检测标本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构建一个自动化与智能化兼备的凝血自动化流水线成为凝血实验室较为关注的问题。自动化主要依靠硬件设备的改造,不仅能替代人工从事机械化重复步骤,还能保证实验室的规范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要求;提升智能化,则需要信息系统和硬件设备的配合,软件分析替代人工判断,计算机协调控制自动化系统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自动化流水线的建立也逐渐成为衡量企业在凝血行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4.3 下游分析
血栓与止血诊断除了常规的检测项目外,临床希望能够在血栓的早期检测中提供有效的诊断标志物,例如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PIC(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tPA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体)等分子标志物,从而帮助临床进行诊断与干预治疗。对于医院和庞大患者群体来说,凝血分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血栓止血实验的现状与分层
血栓弹力图仪从凝血全程(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来监测血液动力学信息。医疗人员通过检测凝血全貌,可以得到一系列凝血检测指标。最开始,我国医院大多依赖进口国外的血栓弹力图仪及配套试剂,但国外产品过于昂贵。仅试剂盒来说,实际产品成本几乎不到售价的十分之一。随后的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出现过血栓弹力图仪的仿制品。然而国产品牌可靠性与国外产品相比有一定差距,临床医生往往更信赖国外品牌。近年来,随着国内凝血市场的迅速发展,比如,检验科开始将血栓弹力图测试作为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的补充。针对临床检验需求,急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系统。近年来,检验科开始将血栓弹力图测试作为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的补充,针对临床检验需求,急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系统。血栓弹力图是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处女地,院内应用范围很广(麻醉、输血、心内、妇产、检验)。根据网页公开资料显示,全国血栓弹力图检测潜在市场目前约10亿元规模,年增长率超过30%,未来5年将超过20亿的规模,同期国际市场的规模约34亿美元,未来几年行业销量会快速增长。预计未来5-10年,中国血栓弹力图产品市场将会达到30亿元的规模。
从终端来看,希森美康、思塔高、美国国家仪器实验室等国外厂家的产品进入三级医院时间较早,在三级医院市场具备先发优势,三级医院检验科普遍对以上国外品牌凝血检测产品形成了一定的使用习惯;三级医院对临床检测的要求较高,国外厂家提供的试剂检测项目种类较多,能够满足三级医院各类特殊检测需求;同时,D-二聚体、FDP、APTT、TT等部分凝血检测项目缺乏国际标准品或参考测量程序,诊断项目标准化的不足,导致终端医疗机构对新进入医院的国产品牌血栓与止血诊断产品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评估,才能评判产品性能是否能满足临床需求。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决定了国内厂家可以进一步加速市场渗透站稳脚跟。
5 市场分析
5.1市场容量
目前,中国的血凝市场容量大约为55亿元,外资企业在该领域具有绝对优势,预计占有其中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凝血检测项目的日益丰富和检测样本量的剧增,实验室迫切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更可靠的凝血检测结果,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快速、全面的诊疗依据。中国凝血检测市场具有广阔的下沉市场、整体空间大、增速高,进口替代机遇大。
5.2驱动因素
1)需求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发病率提升、手术台数的上升、血栓与止血诊断技术的进步,血栓与止血诊断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血栓性疾病检测和抗凝药物监测的需求不断提升。
2)对标海外,凝血检测项目从凝血四项继续稳步增加,人均检查费用提升。
3)医生端,越来越多医生对于凝血检测的临床认知更加深入,市场教育不断加深。2019年7月,血栓与止血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以此促进我国血栓与止血领域的发展。
4)研究资源投入稳健增长:落实税收优惠,鼓励科研人才发展,带动科研服务市场增长。
5)商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凝血分析仪系列产品在医学、药学、检验学、卫生免疫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均有涉猎。
6)居民健康消费理念更迭,尤其80、90后群体将有力地推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为凝血分析行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消费基础。
5.3未来市场需求
国内传统凝血市场覆盖集中在二、三级医院的检验科,由于该市场高通量、高精准度的需求,进口厂商的设备与产品有明显领先优势,医生使用习惯已经固定,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产品牌在传统凝血检测场景下进口替代的进程。预计2023年,国内凝血市场规模将保持19%的年化高增速达到118亿,增量将主要来自于新兴应用场景,包括:受益于分级诊疗政策的强力实施打开基层医疗市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的建设打开急诊市场,法规强化及消费者支付能力提升打开牙科、医美等专科医疗机构市场。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整体规模705亿,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18.6%,约4倍于同期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作为重要的细分板块,血栓与止血诊断市场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31%,并有望继续保持19%的年增速至2023年达到118亿市场规模。
中国凝血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在未来118亿凝血市场份额中,主要覆盖二、三级医院的检验科的传统凝血市场总共70亿、约占60%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凝血市场的高速发展主要来自于新兴应用场景,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科室/ICU、专科医疗机构等。
1)基层医疗市场的需求约20亿元,主要由于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为市场带来更大增量:分级诊疗背景下基层医院增加凝血及相关检测的样本量不断增加;目前基层医院资金有限,没有相关检测或者采用传统国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有限;缺少专职检验技师,对半自动设备的操作培训不足,需要更多高性价比的“傻瓜式”自动化设备;有定期下乡体检需求,现有检验设备便携性和功能整合度不足,亟待提升。2)临床科室/ICU市场的需求约6亿元,主要由于临床对检验设备自动化、简便化和人性化的要求愈加迫切:传统检验科统一全院需求的方式导致送检不及时,或存在样本积压,检验结果不能第一时间回复临床;检测周转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重症患者的治疗决策时间;急诊、门诊手术前存在即时凝血检测需求,手术室存在术中凝血监测需求;政策支持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建设,并要求配备POCT检测设备。3)专科医疗机构市场的需求约16亿元,具备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检测成本低等优势的凝血产品更具应用前景。卫生部《牙列缺损临床路径》所示,凝血功能为术前必检项目;整形美容行业受到强力整顿,手术流程走向规范化;法规强化及消费者支付能力提升都将催生市场需求,原本受制于成本控制的低渗透率将持续改善。
6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6.1 体外诊断市场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上,目前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中主要有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两大竞争主体。整体上,我国体外诊断厂商和跨国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跨国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品牌优势、稳定的质量,占据我国体外诊断市场56%的份额,尤其在三甲医院高端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1~5倍。
2015年,排名前五的跨国IVD企业占据了我国体外诊断36.8%的市场份额。其中罗氏2015年的市场份额为9.8%,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希森美康、西门子、丹纳赫(已收购贝克曼)、雅培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1%、7.4%、6.1%和5.4%。
国内IVD企业起步较晚,在规模、实力、技术、产品质量方面与国际知名诊断企业有较大差距,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
据统计,目前国内体外诊断共有300~400家厂商,多为中小型企业,产品覆盖面较窄,主要为单一领域的中低端产品, 用户集中在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而且国内IVD企业的销售额普遍集中在1000-5000万规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数量不多,前十大企业的市占率仅约30%。但是国内企业凭借产品性价比高和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不断抢占份额,已涌现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主要集中在生化、免疫、分子诊断三大领域。
6.2 凝血检测系统市场竞争格局
凝血检测作为术前术后、住院病人及血液病患者的一项必检项目,是临床防患医疗事故和术后监控的必要手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几年,国内凝血市场虽发展迅速,但受使用习惯等限制,目前国内传统凝血市场覆盖还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医院的检验科。随着分级诊疗等国家政策的实施和医保控费的影响,国内体外诊断产品进口替代的规模和速度随之不断提升。根据广州标点的统计数据,2016年至2018年我国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市场的国产厂家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比例由2016年的15%上升至2018年的20%;但主要的国内市场份额仍由希森美康、思塔高等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占有。除去这三大巨头,国内市场还有日本积水、德国BE等外企以及本土企业北京赛科希德、迈瑞普利生、雷杜、北京众驰伟业、四川迈克、上海太阳、美德太平洋等占据国内剩余市场。
在国内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中,主流检测项目的竞争情况如下表:
在中国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市场,尽管检测项目数量不少,但是大多数检测项目由于临床学术认知原因,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凝血检测项目主要是PT、APTT、TT、FIB 四项,用于凝血功能筛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VTE、DIC 等疾病诊断和抗凝用药监测的发展,D-二聚体、FDP、AT检测项目的应用已在三级医院得到普及,在二级医院目前还在普及过程中。在中国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试剂销售中,PT、APTT、FIB、TT、D-二聚体、FDP、AT七个项目作为主流检测项目,在各省都已进入了医保目录。另外还有个性化新项目检测厂商正在积极研发布局中。
据统计,获得NMPA凝血分析仪注册证国产厂家有38家,其中9家厂家仅有半自动化凝血分析仪,采用方法学为凝固法,检测项目多为凝血四项。还有少数厂家聚焦于便捷式、POCT凝血分析仪器的开发。国内产品性能与进口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打一、二级医院的下沉市场。
公司名称
仪器类型
方法学
检测指标
湖南厚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磁珠法)和光学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便捷式
光学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
凝固法测定PT、APTT、TT、FIB;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
湖南优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便捷式
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
湖南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
凝固法测定PT、APTT、TT、FIB;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
武汉景川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半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法(全自动);凝固法(半自动)
PT(凝固法)、APTT(凝固法)、FIB(凝固法)、TT(凝固法)、D-Dimer(免疫比浊法)、ATIII(发色底物法)。
半自动:凝固法测量PT、APTT、FIB、TT
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
PT,APTT,FIB,TT,凝血因子活性,D-Dimer,FDP
廊坊恒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及发色底物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泰州中勤世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半自动
透射比浊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江苏鸿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全自动
半自动
全自动光学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半自动光学凝固法(散射比浊法)
PT、APTT、FIB、TT、D-Dimer、AT-Ⅲ、凝血因子II-XII等
希肯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美康盛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
凝固法测定PT、APTT、TT、FIB;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
南京瑞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全自动、半自动
阿里生物技术泰州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PIg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式
与公司生产的电化学法试剂盒配套使用
PT、APTT、FIB、TT、ACT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半自动
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
半自动PT、APTT、TT、FIB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半自动
深圳市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捷式
散射光学比浊法
PT、APTT、TT、FIB
深圳传世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
PT、APTT、FIB、TT、D-Dimer、AT-Ⅲ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光学法+磁珠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深圳湃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
凝固法
PT、APTT、FIB、TT、
深圳市凯特生物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
凝固法
PT、APTT、FIB、TT、
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
凝固法
PT、APTT、FIB、TT、
中山标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山东艾科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
Anti-Xa、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半自动
凝固法
PT、APTT、FIB、TT、
济南金浩峰技术有限公司
半自动
凝固法
PT、APTT、FIB、TT、
芜湖森爱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
PT、APTT、FIB、TT(凝固法);D-dimer、FDP(免疫比浊法);ATⅢ(发色底物法)。
美德太平洋
全自动
凝固法
PT、APTT、FIB、TT、
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全自动、半自动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发色底物法或免疫比浊法
PT、APTT、FIB、TT、凝血因子
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
全自动、半自动
双磁路磁珠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全自动);磁珠凝固法(半自动)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
PT、APTT、FIB、TT、D-Dimer、FDP、
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
凝固法(磁珠法)和光学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
PT、APTT、FIB、TT、D-Dimer、FDP、AT-Ⅲ
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
半自动
光学凝固法
PT、APTT、TT、FIB
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自动
光学凝固法、免疫浊度法、发色底物法
PT、APTT、TT、FIB、抗凝血酶Ⅲ、 D-Dimer、FDP
江苏英诺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及凝血因子检测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半自动
凝固法
PT、APTT、TT、FIB、ACT
6.3 血栓弹力图市场竞争格局
据统计,目前获得NMPA注册的仅有美国血液技术Haemonetics Corporation(HAE)一家。现阶段,血栓弹力图仪产品明显落后于临床需求。首先是在效率上,目前市面上的血栓弹力图仪均是手动或者半自动操作,整体检测速度慢、对操作者素质和耐心要求高、人力成本高。市面上的大多数血栓弹力图仪以两通道为主。
我国大型医疗机构每天需处理的标本量高达数百个,而两通道血栓弹力图仪需要依靠纯手工操作,标本处理量小,每天最多处理10余个标本,无法满足大型医疗机构的标本处理需求。现有的配套试剂也主要采用冻干粉试剂,需要现场溶解,无法即用即取,且容易造成混匀不充分,导致检测结果误差。
其次是在准确度上,半自动的血栓弹力图设备受限于悬垂丝设计不利于全自动,人工操作步骤繁多。由于依赖人工操作,人为干扰较大,CV>20%,难以达到检验科要求。
在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面前,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成为行业产业突破方向之一。国内厂家积极布局,出现了众多致力于研发全自动血栓弹力图的企业。
6.4 自动化流水线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综合性大中型医疗机构的中心实验室对自动化系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简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数据准确度等,中心实验室对集中化诊断检验的需求越来越大,TLA(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整体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应运而生,它包括样本前处理部分、分析部分和后处理部分三个部分,而单独的前处理系统称为TTA(Task Targeted Automation)。
实验室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在整个检测流程中,样本前处理最耗时,大约占了65%的时间。国内能自产前处理系统的厂家较少,大部分依赖进口,还需要跟原有的单机设备适配,因此目前国产的流水线系统并不多,尤其是整合了凝血模块的更少。
样品处理过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占比
目前,市面上的专为凝血设计的流水线主要有四家,分别是沃芬、希森美康、思塔高和艾科达,在下文中将会分别介绍。另外瑞智捷、赛诺迈德自研全开放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可兼容不同品牌、不同自动化检验仪器。
来源:锐翎资本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