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对普通人的一生而言,无非是儿时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再长大点,步入社会后,能劳有厚得、住有宜居;年迈些时,则是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们对于这样“美好理想式”社会的追求由来已久。《礼记·礼运篇》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描绘便是历史留下的印证。
今天,在深圳市福田区,这些想象,正配合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生产照进现实:筛查乳腺癌、宫颈癌免费;7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一次性额外发放一个月高龄津贴;符合条件应届毕业生和港澳台青年可享受7天免费住宿,并可按市场价一半价格租赁人才公寓……在一项项民生精品工程之下,民众幸福感不断攀升,“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愿景也正逐渐得以实现。
从小到老,这些公共服务已为你“定制”好
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正式落地福田。
作为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福田区对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9个方面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具体保障范围和质量要求,梳理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培育了12个示范点,不断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质量。
比如,福田区新沙小学——这所位于“城中村”的百年学校,经重建后已成为一所线条丰富、色彩明丽、充满设计感的“未来学校”。这里,地下体育场馆、恒温游泳池全新亮相,由教育主管部门梳理的“城中村学校提升服务”等12项服务事项均已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在此落地生效,该校的华丽转身也将为其他“城中村”学校献上一份立体的参考答案。
在香蜜湖街道侨香社区三层党群服务中心大楼里,琴棋书画室一应俱全,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和长者食堂、长青老龄大学等设施应有尽有。不到3000平方米的小楼,却为周边居民提供50多项标准化服务,每天从早到晚人气满满,琴声歌声飘扬,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着幸福感。
作为“弱有众扶”专项示范点,“福康之家”由政府全额投资,780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已成辖区残障人士“爱的家园”。福田区行政服务大厅残联分厅、残障人士多功能运动场等服务点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自2013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福康之家”已累计服务逾20万人次,真正彰显“弱有众扶”的人文关怀。
在福田区退役军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内,除设有咨询办事窗口,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的政务咨询和服务办理外,福田区退役军人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后前两年租金和物业费亦可完全减免,基地还配套有设备完善的会议室、开放式办公区、午休区、路演厅和咖啡吧等,让退役军人更有信心、安心地创业……
在一个个示范点的演绎之下,“公共服务”的标准更清晰可见。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福田区先行示范最佳实践的推广复制,市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安全感将不断提升,幸福更加可感可知。
“量化”的幸福,让这份感觉更稳定、持久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标准化”,对群众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正如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一份“隐性”契约,有利于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权责关系、提升服务质量,让责任能落实、承诺能兑现、质量可评估,让老百姓得到更大实惠。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份责任单,哪里有短板,哪里要加强,一清二楚;对于市民群众来说,是一份承诺书,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由谁来提供,一目了然。”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杨勤认为,福田区近年来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关键在于全局谋划、全面实施。
事实上,福田区自试点项目落地以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全面开花,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除了形成了有特色的“福田经验”外,多项工作更是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比如,在“幼有善育”领域,福田区提出对儿童实行不分户籍“无差别”公共服务,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并实施“幼儿(3岁以下)照护服务”等3个特色项目;福田区所制定的《婚前孕前医学检查服务工作规范》,解决了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时间经验繁杂等难题;《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规范》则填补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领域的标准空白等。
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民生实事越细越可量化,就越能落到实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试运行”,便相当于为福田达成更高质量民生供给献上一把“金钥匙”,为福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策划】刘丽
【撰文】蔡敏玲
【图片来源】幸福福田 福田教育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