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家收入,不能靠发钱,美国尝试过,可是…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6 00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何评价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巨变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做出以下解读。

观察者网:疫情之前,中国经济保持6%-7%的高速增长,您认为过去十年经济有哪些关键节点和亮点?

丁一凡:中国社会在过去十年的变化很多,其中最大的亮点体现在经济转型方面。我们从对外依赖度很强、由出口带动增长的经济模式转型为经济“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特征是不过分依赖外部,主要以内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带动经济增长。

其中有几个亮眼的表现,一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效能逐渐显现,2008年后我们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经过十年发展,铁路里程从2012年约9.8万公里到2021年的15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从仅有的几百公里发展到2021年的4万公里,发展速度非常快,短短十几年一跃成为全球领先大国。

现在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短视频,一些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把中国的高铁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国外网友们赞叹不已,称赞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的发展思路,这些成绩是许多西方大国没有的。他们将中国的机场与他们国家机场比较,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具有更大的优势。

经济发展的第二个亮点是全面脱贫,这既是经济发展的进步,也是社会公正的体现。我们为何将自身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是因为我们认为国家的发展最终应当惠及人民,特别应该惠及弱势群体。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帮助人民彻底脱贫,让弱势群体过上体面的生活,中国近些年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尤其是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

除此之外,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环保成效不断显现。习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这个理念通过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广,执行效率和社会效益都在提升。从北京的空气质量可以明显看出,十年前因为工业污染等原因,北京的天空雾蒙蒙的,常常遭到外国人嘲讽。

而如今,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整体来看,在治理污染和生态修复等方面,我们国家有着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了长足进步,例如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已经远超五年规划,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当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的消耗比例中达到了15%,目标的实现时间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两年。中国当前还保持着比较迅猛的发展速度,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中国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实力也会越来越强。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比例占全球32%,具备全球近三分之一的能源可再生能力,如果加上其他清洁能源,例如风能、水电等,中国累计占有全球清洁能源发电比例的百分之四十多,占比非常大。与此同时,如果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耗电型产品的销量也会越来越大,这些都是中国近年来发展中的巨大进步。

此外,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发展得也很不错。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二大国,仅次于日本,这个出口量主要依赖电动车而不是传统汽车;之所以有飞跃式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底气,有充足的可再生能源。

这些进步都促进了我国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发展背后可以看到巨大的技术进步,比如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本质上是电池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领域的技术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提高大家收入,不能靠发钱,美国尝试过,可是…

“每分钟,在中国有10辆新能源汽车被生产。”10月15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账号连发20张图,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成就。

观察者网:2020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这一点,且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如何理解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丁一凡:中国很早就看到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回归,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2018年金融危机之后,众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情绪,比如特朗普作为“政治素人”当选美国总统,就是某种民众情绪膨胀的体现,还有占领华尔街运动,让我们意识到此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国家都在回缩和“逆全球化”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在不断调整,我们提出了“双循环”理念,内在的逻辑是刺激内循环;还提出“统一中国大市场”,是因为我们国家在消除了绝对贫困之后,马上就瞄准了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些政策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我们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才能使我们的市场做得越来越大,才能把我们的人口优势发挥出来。人口越多,购买力越强,市场就会越大,经济的韧性也越来越强,这对我们保障内循环大有裨益。如果内部经济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无法形成良性的内循环,想要通过内部市场来支撑经济的增长是不可能的。

共同富裕理念中孕育着经济学逻辑,市场越大,经济的韧性就越强,不管国际贸易和外部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国内经济可以维持自身的经济增长,这个非常重要。

许多西方国家现在开始传播“逆全球化”理念,当前的俄乌冲突也表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会超过经济合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下一步无论美国或欧洲推行结盟政策,都会严重地破坏原来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以市场分配为主的基本经济模式。如此一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效率会大幅下降,通货膨胀会大幅上涨,从而陷入无穷无尽的滞胀困扰之中。这种情形下我们更需要保证国内的内循环,这样才能保证更强的韧性抵御外部影响。

观察者网:报告首次提到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提并论,非常引人注目。此前的表述是“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您如何解读这句话?

丁一凡:我国经济在质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将来还要推动稳步提升。从服务业的发展来看,服务业的发展跟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的服务不断提升,让普通民众切实感觉到了生活的便利,这种便利不全然因为经济数量的巨大增长。

例如,共享单车和电子商务让我们的出行、消费变得更加方便,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具体形态,在经济质量提升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未来还会稳步推进。

观察者网: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供给侧改革和需求扩大,特别是内需扩大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到中国过去十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您认为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如何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丁一凡: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保证国内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现在要防止掉入另一个陷阱,也就是“大锅饭”陷阱,这是我们过去发展中曾经历过的事情。

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我们国家在大力地鼓励全民致富,民众要靠劳动获取更多的收入。我认为提高大家的可支配收入,不能靠发钱,美国这样尝试过,可是这种手段并不能有效鼓励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果推行平均主义甚至绝对平均主义政策,后果就是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我们经历过“大锅饭”,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撂挑子,经济很难发展。这个问题的矛盾性在于,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提升收入,另一方面还要防止掉入“大锅饭”陷阱。

观察者网:二十大报告中将发展的安全性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我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安全”一词频繁出现,您如何看待“安全”在现阶段的重要性?

丁一凡: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在未来保证国内产业链的全面供给。如果安全问题都无法保证,发展更无从谈起。如果我们在半导体研发和制造上完全受制于人,那么经济发展步伐就会被打乱,半导体的供给安全是保证中国下一步工业化成功的关键。

美国想要在安全问题上锁死中国,我们需要做出反击。欧洲就是前车之鉴,现在的欧洲制造业受困于能源短缺,有观点认为美国通过俄乌冲突制造地缘政治危机,目的就是要搞垮欧洲,这给我们释放了明确警示,不能在能源问题上陷入欧洲的困境,否则我们会丧失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制造业也将面临全面瘫痪。现在,美国制造能源供给障碍和产业链阻碍,本质上就是要对中国长远的发展和安全问题造成更大的困扰。

提高大家收入,不能靠发钱,美国尝试过,可是…

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正在削减两家德国工厂的产量,并称投资了德克萨斯州的一家工厂,该公司业绩好于预期。图片来源:JONAS WALZBERG/ZUMA PRESS

观察者网: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丁一凡:这是个有趣的议题,一些西方国家认为“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后来美国甚至提出“现代化”就是“美国化”,欧洲也在向“美国化”倾斜。

美国在经济上升期时,呈现出科技、生活、经济领域发达的态势,成为一些国家的灯塔,很多国家对其认同感非常强烈。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这种现象开始发生变化。美国无法平衡全球利益,社会内部问题频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美国化”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社会在过去的发展中,也曾认同美国提出的现代化方案,然而现在这种认知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说现代化包含着技术进步、社会调整、适应新的生活形式和发展形势,我认为中国具有重新定义现代化的能力。

“现代化”为什么等同于“美国化”?美国试图从意识形态层面稳固其他国家的信任感,但我们应该发现意识形态的渗透有其虚假之处,比如他们认为美国建立在文化、制度发达的基础上,实际上并非如此,美国的发达是靠掠夺和剥削推进的。他们凭借快速工业化的优势将各种各样的人才和资源“抢夺”了过去。

二战后,美国从德国“掠夺”了约两万名科学家、工程师,他们依靠这些要素发展起来,但是现在他们却说自己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他们的文明程度更高。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我们很多人都相信了这种虚伪的谎言,等到中国自己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发现,原来不依附于美国及其意识形态同样可以发展起来,而且我们自主发展起来以后具有更多的文化自信了。现在的美国社会正走向颓废,而中国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相信我们自主的现代化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有很多特点。从价值观来看,并非只有个人主义才能推动现代化,极端个人主义是美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包含着集体主义的思想,这和个人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验证了我们的发展逻辑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脱离集体和国家,个人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恰恰是因为我们国家在发展中积累了实力,个人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可以说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当然,价值观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同。我们的社会发展成果一步步通过国家来推动,包括减贫政策等,这些成绩不仅仅要通过个人奋斗,还需要通过国家组织和国家力量来实现。

提高大家收入,不能靠发钱,美国尝试过,可是…

位于嘉陵江四川广元段的明月峡集“古栈道、古驿道、嘉陵江水道、纤夫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集中展现了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历史变迁的全过程。图为列车驶过广元嘉陵江特大桥。中新社发 曹宁/摄

观察者网:最后,请您展望一下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发展的潜力。

丁一凡: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国家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累将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近,我们国家在西北建设光伏发电站,发电量是三峡水电站的几十倍,意味着我们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的步调越来越快,这是中国对自身、对世界能源安全的巨大贡献。

能源安全的一个要义就是我们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小,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发充分,这种变化让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当然在过渡期,我们会尽力提升进口能源种类和结算货币的多样化,保证中国能源在过渡期间的安全发展。如果美国封锁了中国的能源供给线,我们就应当快速建立起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当然也不能完全依赖俄罗斯,应当做多手准备。

最终,当我们顺利度过过渡期,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就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自主。这个目标的实现还依赖相应的制度安排,比如在金融上摆脱美元结算等等。

来 源 | 观 察 者 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