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孔笙、孙墨龙导演的脱贫攻坚作品《山海情》一经播出,就迅速成为热门级的电视剧。该剧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时空背景,来自福建的专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对口帮扶已经完成易地搬迁的宁夏西海固人民,建设家园、发展经济、探索幸福未来。剧中带领村民种植双孢菇、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林技术专家凌一农这个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而凌一农这个人物的原型,正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图 | 演员黄觉在《山海情》剧中饰演凌一农教授,该角色以林占熺为原型(来源:资料图)
作为菌草技术的发明人,林占熺常年在田地里、山野间和沙漠中接受艰苦磨炼,但其始终保持一丝不苟、执着探索的精神。
图 |林占熺(来源:视频截图)
回忆起用菌草技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往事,他说:“菌草技术走向世界,我印象最深的是援外第一站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20 多年前,那里还处在刀耕火种的部落经济状态中,如何让他们掌握菌草这一现代生物技术,这是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克服这个难题呢?林占熺说道:“我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让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获得成功。他们为了庆祝菌草技术示范成功,举行了非常隆重的现场会,巴新总督、9 位部长、五千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他们载歌载舞,高呼‘China 菌草、菌草 China’。为了记住来自中国的帮助,一位部长把自己女儿的名字改叫‘菌草’,而且特地登报公布。此后,从南太到非洲、拉美,许多人通过种菌草、种菇,摆脱了贫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在林占熺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截止到现在,其已给发展中国家培养了 24 名留学生和超过一万两千名技术骨干。为了克服语言难题,便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菌草技术,这些人又把技术内容译为 18 种语言。并将该技术推广至 106 个国家和地区。
林占熺评价说:“他们在实践菌草理想,他们在为自己国家服务,同时为人类服务。2017年,菌草技术被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列为重点项目,正在为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据介绍,1943 年,林占熺在福建连城出生,1968 年,他毕业于福建农学院。此后,他先到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开展食用菌研究;后转至福建农学院负责行政工作。
改革开放后,对香菇、灵芝等食用菌或药用菌的种植,成为农村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的一个可以践行的项目。不过,不管是利用从日本引进来的椴木栽培香菇的技术,还是经过发展后的木屑栽培技术,都必须先砍伐那些生长了二三十年的树木,并将其作为培养基。
这种通过耗费木材生产食用菌的方法,让生态平衡发展和菌业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无法消解的矛盾。
1983 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长汀县进行扶贫考察。对于大量树木被砍伐后造成的恶劣生态情景,他深感揪心。自此,他产生了“以草代木”来栽培食用菌的想法,并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
其实,“菌草”这一名称是在 1996 年召开的那场国际会议上被命名的,这一年也是用菌草栽培食用菌取得成功后的第十年,其是指可以用于栽培食药用菌培养基中的草本植物。在相同的会议上,林占熺用汉语拼音确定了菌草的国际通用名为“juncao”。在此之前,他们一直都是称菌草为“野草”。
而芒萁这种在山野间肆意生长的蕨类植物,则成为林占熺起初用来制作菌类培养基的主要原料。通过突破缺少经验和外部条件恶劣等种种局限,1986 年,林占熺用芒萁成功培养出了第一只香菇,自此草种香菇的方案拥有了可行性。
图 | 林占熺(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个人主页)
后来,带着他的菌草技术,林占熺先从福建尤溪县开始技术推广,再到宁夏进行长达二十多年的对口帮扶,后又去往非洲,参与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斐济等项目的援助工作。
凭借一株被誉为能够造福世界的“幸福草”,他跨越了中国范围内诸如福建、宁夏等 13 个省区,又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菌草技术推广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减贫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也因此获得了 29 项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和 15 项专利权,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
菌草中有一些品种具备发达的根系,能够发挥很好的固沙作用,因此,除了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并助力经济提升之外,还可以把它用于水土流失、固沙防沙、荒漠化等不良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中。
目前,林占熺及团队已在黄河沿岸包括甘肃、青海等省份在内的区域实施了多项生态治理工作,并有17项成就在国际上居于领先。
今年,该团队在“阎王鼻子(黄河内蒙古段流沙最严重的地方)”处完成了巨菌草屏障的建立,这道屏障有 300 米长,已取得在黄河汛期内阻止 1400 多吨黄沙流入黄河的显著成效。
据悉,谈到还未完成的心愿,现年 79 岁的林占熺表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在母亲河黄河两岸筑起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让黄河母亲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