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是好是坏?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51 00

最近,浙江省温州中学公布了今年招聘上岗的新任教师,11人中有7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这11人中有2人拥有博士学位,4人是硕士毕业,甚至还有1人曾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不久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招聘了22位教师,其中有15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引发广发关注。

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增大,硕士、博士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提升是大势所趋。

我去温州中学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检索,能找到这几位被录用教师的详细信息。

2022级小萌新们!温州中学“新教师天团”期待与你相遇

可以看到,招录的大部分名校毕业生,获得过高中学科竞赛一等奖,可能本身就是学科竞赛保送进的北大清华。现在温州中学招录进来,可能本身也是为了带高中学科竞赛的,也算专业对口。学科竞赛也不是那么好搞的,至少我个人,哪怕是刚毕业那会,不经过专门训练,也没法参加或者带学科竞赛。

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是好是坏?

有人会问,为什么清北的人会做出这个选择?

我想起电视剧《我们这十年》里《热爱》单元,从南京去伊犁那边当体育老师,他留下来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进体制内,当然也因为有一个教师证。

体制内=稳定=怀孕了不怕被辞退=30岁以后不用担心找不到新工作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我还记得李雪琴曾经说过一个小段子,她说她入学北大的时候,听到的“不切实际”的鼓励是,今日我们以北大为荣,明天北大为我们骄傲。然后她说,她的同学朋友中,有99%的人,一生都会践行前面半句话,可是只有1%的人,可以做到北大以他们为骄傲。

其实如果把清华北大自身当成道,这句不切实际的鼓励,颇有一点,以道弘人的感觉。其实,以道弘人,也就是说,把道拿过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孔子认为这不是君子所为。

名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的中学扩散,是好是坏?

国家这些年主打的强基计划,自然是希望清北这些名校的教育资源,往有志于投身国家重大战略的年轻人倾斜,但是如果因此就给清北的毕业生贴上标签,有哪些工作清北的毕业生应该做,哪些工作不应该做,这就实在是给了大家太大的社会压力。

其实教育部最近也在一直强调前沿科学工作科普的重要性。那么合格的博士毕业生,很可能相对更容易了解这些前沿科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原理,如果可以经常以科普的形式和高中生讲讲,我相信对于提高高中生的眼界,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对社会而言,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这是好事。

但是,对毕业生而言,对这代人而言,比前辈付出了更多,但得到的并没有更多,会不会有点心理不平衡呢?

我没有答案。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