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坦言:住过养老院请过保姆,才明白晚年最好的归宿在哪里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5 00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一首《时间都去哪了》,道尽生老病死的无限残酷。当青春不再,满头华发,走路蹒跚时,老人们该何去何从?是于落寞中沉寂,还是在团圆中走向全新旅程?

对此,78岁的老人深有感触。正如他所说:“上了年纪之后,我请过保姆养老,也去养老院住过,最后才明白晚年最好的归宿在哪里。”

养老院——迫不得已的选择

家住安徽的朱大爷,已是78岁的高龄。尽管疾病缠身,深受病痛折磨,但朱大爷与老伴相互扶持,仍走过了晚年的幸福时光。

遗憾的是,2006年,朱大爷的老伴撒手人寰。自那时起,朱大爷便感觉失去了所有依靠。

在外人看来,朱大爷儿女双全,家庭幸福美满。儿子、女儿纵使忙碌,却经常抽出时间,带着大包小包赶回老家看望二老。

不论从伦理道德,亦是法律角度看,朱大爷都不应该孤身一人。

事实的确如此,朱大爷老伴离世后,儿子、女儿争抢着,想将朱大爷接回家,以尽孝道。

双方互不让步,最终只能达成协定,朱大爷轮流在女儿、儿子家居住半年。如此,朱大爷也不会感到过于孤独。

只是朱大爷生来敏感,自尊心极强,他深知儿子、女儿生存不易,不愿为他们增添更多的麻烦。也正因如此,朱大爷多次拒绝了儿女一同生活的邀请,选择前往养老院。

原来,早在老伴离世前,朱大爷便与她达成一致意见,二人尚在世时,可以相互扶持。

然而如果一方先行离开,另一人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又不能给儿女添麻烦,便拿出部分工资,在养老院度过余生。

就这样,朱大爷在儿子、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先行垫付了养老院的费用。万般无奈下,儿女只能为父亲收拾好生活必需品,与朱大爷一同来到养老院。

朱大爷选择的养老院老人众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似乎没有什么缺点。看到养老院的现状,儿女原本忐忑的内心,也逐渐安定下来。

自那时开始,朱大爷便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最初,养老院的生活远远超出朱大爷的预期。这里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生活十分规律。与此同时,衣食起居皆有护工照顾,也算“称心如意”。

待朱大爷无聊时,便来到养老院的花园,一群年龄相仿的人,喝茶、下棋、跳广场舞、聊天,活动丰富多彩。

只是,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朱大爷便迎来了心理与身体上的双重挑战。

朱大爷回忆道,养老院犹如一个巨大的牢笼,气氛有些压抑。当人们的年龄逐渐增长,遭遇的众多事情,便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养老院老人众多,失眠现象普遍,夜间吵闹声不断,严重影响朱大爷的睡眠。由于睡眠不足,朱大爷开始出现浑身乏力、精神不济的症状,食欲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更加困扰朱大爷的,是心灵上的折磨。无数次午夜梦回,朱大爷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医护工作者赶来,拼命做着心肺复苏。

老人哀嚎着,护工求救着,养老院乱作一团。每逢此时,朱大爷便意识到,又有一名老人发病了。朱大爷总是在心中默默祈祷,帮助发病老人熬过这漫漫长夜。

遗憾的是,第二天清晨,众人听到的便是老人抢救无效身亡的消息。朱大爷总是惴惴不安,过世老人的今天,是否是他的明天?

在无人知晓的深夜,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未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便草草离开人世间……何其遗憾,何其悲凉。

长此以往,无数消极、焦虑的情绪影响着朱大爷,他陷入深深的恐惧与漩涡中。

更令人绝望的是,随着入住时间的延长,养老院护工的态度从原来的百依百顺,变为不耐烦。朱大爷回忆道,一名老人因为尿失禁,排泄在床上。

护工冷着脸走进来,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几分钟的谩骂、抱怨,言语不堪入耳。

垂垂老矣的人们,或许是退休的高层干部,或是曾经受人尊重的老师,亦或是努力生活,赢得所有人尊重的劳动者。

他们虽然身份、地位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心气高,自尊心强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爱护。

只是当他们丧失自理能力后,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面对别人的侮辱、谩骂,甚至是殴打时,只能选择承受。

朱大爷亲眼看到,尿失禁的老人在护工的训斥下眼泪汪汪,有些不知所措。他紧紧抓住被子,躲在墙角。

那一刻,朱大爷感同身受。这名老人的现在,或许是朱大爷自己未来的常态。

深思熟虑后,朱大爷还是选择办理手续,离开养老院。儿子、女儿开心不已,邀请父亲来自己家中居住。几乎意料之中的,他们再次被朱大爷拒绝。

朱大爷回到家中,那里有自己大半生的回忆,只有在家中,他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舒适与惬意。

离开养老院后,朱大爷重获自由。尚有行动能力的他,买菜、做饭、洗衣,也将自己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打破了朱大爷生活的平静。

保姆——人性的阴暗

78岁那年,朱大爷在外出时不慎摔倒,一条腿受到严重创伤,生活无法自理,身边需要有人陪伴,时刻照顾。

儿子、女儿担心不已,再次提出照顾老人的请求,仍然被朱大爷一口回绝。

在朱大爷看来,儿子、女儿承担生活重任,已然十分忙碌,自己不能为他们平添纷扰。然而腿脚不方便的朱大爷,显然无法自己居住。

犹豫良久后,朱大爷选择了除前往养老院外的老年人的另一条必经之路:找保姆。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为了照顾好老人,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经常为父母请保姆,照顾其衣食起居。

然而老人逐渐与社会脱节,社会上关于保姆虐待老人、蒙蔽老人的信息亦层出不穷。

朱大爷的儿子和女儿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四处寻人,终于在老家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名保姆。

保姆与朱大爷是同乡,在朱大爷儿女看来,如此知根知底,也算是可信任之人。

众人没有想到,正是所谓的“可信任”,让他们看到了人性阴暗面。

最初,同乡保姆耐心地照顾朱大爷的衣食起居,工作认真负责,朱大爷也对其赞赏不已。为了表示对保姆的感谢,朱大爷的儿子、女儿,时不时赠予保姆大额红包。

保姆多次推脱,坚守底线,更赢得了朱大爷儿女的好感。

然而不久后,朱大爷的女儿无意间前往银行,却发现了巨大秘密。

朱大爷为退休工人,每个月都有固定资产进账。他生活节俭,平日又有儿女经济支持,是以,朱大爷账户中的资金,鲜少有流动的机会。

朱大爷女儿查询后发现,近几个月来,朱大爷的账户中都有固定500左右的支出。女儿疑惑不已,一经查实,发现动账时间与请保姆的时间完全吻合。

想到社会上层出不穷的保姆欺骗老人的新闻,朱大爷的女儿捏了一把汗。

就这样,朱大爷的女儿拿着银行流水,回到家中。望着保姆的惊慌失措,朱大爷的女儿洞悉了一切。事已至此,朱大爷也决定不再隐瞒,将事情的真相告知亲人。

原来,朱大爷的儿子、女儿离开后,保姆就以物价昂贵为由,多次向朱大爷索要钱财。朱大爷原本并不愿意,又不想给儿子、女儿添麻烦,便只能顺从保姆的要求。

只是朱大爷的善良,却换来了保姆的变本加厉。保姆不仅多次对朱大爷恶语相向,还经常擅离职守。

为了节省时间,保姆经常将吃剩的饭菜端上桌,不愿洗衣,做家务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正是如此不负责任的保姆,却极擅长伪装自己,成功瞒过朱大爷的儿女,塑造了完美形象。

事情真相大白后,朱大爷的儿子、女儿气愤异常,毫不犹豫地将保姆辞退。与此同时,两个人向父亲提出要求:跟随他们一起生活,言语之中,尽是坚定与不容拒绝。

团圆——生命最好归宿

此时此刻,在养老院生活与请保姆相继碰壁后,朱大爷也疲惫不堪。他终于意识到,生命最好的归宿,便是同家人生活在一起。就这样,按照此前的约定,朱大爷住进了儿子的家中。

事实上,最初同儿子、儿媳妇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朱大爷也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习惯引人反感。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朱大爷发现,自己的担心全然多余。

儿媳善解人意,尽管上班时间紧张,却总是为朱大爷准备好一切饭食。与此同时,儿媳总是对朱大爷嘘寒问暖,生怕其不适应。

后来,在儿媳的催促下,儿子专门为朱大爷购买了大量的补品。年龄尚小的孙子与朱大爷十分亲近,爷孙二人经常在傍晚时分于小区中散步。

夕阳西下,道路上的背影,是最为温馨的时刻。

那一刻,朱大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安慰。想到自己的前半生,回望后半生,朱大爷不禁湿了眼眶。只是这时的眼泪,是幸福的泪水。

是的,人至晚年,家人团圆,安享天年,便是最好的归宿。

如今的朱大爷,可谓“脱胎换骨”。他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真正将儿子、女儿的家,当作自己的家,也亲身参与家庭的每一次活动。

儿子、女儿上班忙碌,朱大爷便主动承担起买菜、做饭的任务。每天早上,朱大爷总会早早起床,约上小区老人,前往不远处的菜市场买菜。

傍晚时分,朱大爷亦早早等在校门口,望着努力挥手的小孙子,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如此,朱大爷沉寂许久的热情,再次燃烧起来。自老伴离世后,朱大爷丧失对生活的期待,犹如行尸走肉。

然而与儿子、女儿生活在一起,朱大爷再次感到自己被需要,实现了新的价值。

子孙满堂,家庭和睦,方才担得起“最好的归宿”。

事实上,诸如朱大爷一般,垂垂老矣却又惴惴不安的老人,不在少数。已经81岁的覃大爷,同样对此感同身受。

由于害怕给孩子添麻烦,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覃大爷,决定与老伴儿一起请个保姆,简单照顾二人日常起居。两人千挑万选,选择了一位名叫小敏的保姆。

小敏十分勤快,又细心专注,深得老两口的喜欢。是以,每个月覃大爷夫妻都会额外给小敏几百元当作奖励。

只是不久后,覃大爷发现,小敏出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在外逗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此,家中的事务无法及时处理,老两口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后来,覃大爷多方打听后得知,小敏在自己家工作的同时,还在外面找到了一份兼职。

覃大爷原本计划与小敏开诚布公谈一谈,对方眼看谎言被揭穿,竟然恼羞成怒,开始讽刺挖苦覃大爷。经此一事,覃大爷伤心不已,将小敏辞退。

小敏走后,覃大爷夫妇依旧需要人照顾。深思熟虑后,两个人决定住进养老院。

一番折腾后,覃大爷与老伴儿终究无法忍受养老院的暮气沉沉,选择接受孩子的要求,住进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一家人其乐融融,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有亲人陪伴,亦多姿多彩。

少年时,孩童无数次询问,这是什么?身边不厌其烦回答的人,总有共同身份:父母。

当时光飞逝,曾经无所不能的父母年华老去,懵懵懂懂的孩子开始顶天立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无所适从的老人们,需要年轻人紧紧牵住他们的手。

同从前一样,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提出的一切问题。

老年人最好的归宿,不在养老院,不在请保姆,而在时时刻刻,有家人陪伴身侧,相互扶持,共度余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