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早上六点的图书馆,
但经常凌晨四点还在看人修驴蹄子。”
半夜三更,
总有那么一群睡不着的年轻人,
在网上看“解压视频”,
修驴蹄子、切胶带球、拔黑头、洗牙……
这些乍一看毫无意义的内容,
却让很多人表示,
看完“整个人都舒爽了”,
“太解压了!”
![慎入!一直看,一直爽...尤其是在晚上](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21030/ec38060179544ac981a38a632e0f5d3f.jpeg)
![慎入!一直看,一直爽...尤其是在晚上](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21030/1284e4f6d52b403ca648efffb83b51f9.jpeg)
修驴蹄,到底有啥好看的?
这蹄不修,它难受
修驴蹄子的初衷,
原本不是为了给观众解压,
而是出于劳作的需要。
由于被人类驯养后生活条件变了,
驴、马、骡子这样的奇蹄类动物,
需要定期“修脚”“钉蹄”,
就跟人要定期剪指甲一样。
兽医专业毕业的小耿,
在一家养驴基地工作,
在成为视频博主前,
这原本是最普通、基础的工作之一,
他告诉记者,
基地的师傅们手脚麻利,
5分钟修一头驴,
一天能修几十头。
![慎入!一直看,一直爽...尤其是在晚上](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21030/90140ddaea4b4102a8f62ce91af9d282.jpeg)
小耿介绍,
驴蹄子最外面的那层叫“蹄匣”,
没有血管和神经,
自然也没有痛感,
由于缺少自然环境下的磨损,
每周都会长6毫米至1厘米不等,
和人的指甲类似,
需要定期修剪。
“不修,
就会影响驴的状态和采食率,
有的会减少进食,
还有的甚至会生病,
可以说不修它就浑身难受。”
一个偶然的机会,
让小耿想到拍点视频发到网上,
一开始是抱着“好玩”的心态,
没想到视频反响还不错,
网友不仅对修驴蹄十分好奇,
还给他提了更多“奇怪”的要求:
画面别抖、声音再大点、师傅再快点……
“驴啊,
它是半年不修脚浑身难受。
网友啊,
是一天不看给驴修脚就浑身难受。”
小耿笑着说。
“沉浸式”解压
除了修驴蹄,
其他类型的“解压视频”,
也很受网友喜爱,
比如洗地毯:
![慎入!一直看,一直爽...尤其是在晚上](http://p3.itc.cn/q_70/images03/20221030/bdf2f45d6f7a47e4a42b084268915b9d.jpeg)
抠藤壶:
![慎入!一直看,一直爽...尤其是在晚上](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21030/fdf6ed0705ba452c819faac1d30aa825.jpeg)
还有切肥皂、切胶带球、
挤黑头、修复老物件等等……
都被打上了“解压”的标签。
![慎入!一直看,一直爽...尤其是在晚上](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21030/756336a24d1349c5890a247197a1a015.jpeg)
不少观众对记者表示,
这些“解压”视频,
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还让“强迫症”得到了满足。发视频一段时间以后,
小耿逐渐摸清了观众们的喜好,
“很大一部分观众
是因为修驴蹄子的声音很解压。”
咔嚓咔嚓,手起刀落,
没用的东西就被剔除了,
让人感觉“很爽”,
于是小耿在后期制作时,
特意加大了声音。
而另一位制作修复系列视频的博主则认为,
修驴蹄、修菜刀、洗油烟机……
这些“解压”的操作,
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那就是“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最终指向一个“完美结局”,
这个程序和逻辑给观众带来了“解压感”。
![慎入!一直看,一直爽...尤其是在晚上](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21030/fb60bfc1bd65408cb90ca48803ce6b4e.jpeg)
不仅如此,
也有一些观众表示,
自己能从这些视频里找到一些儿时回忆,
小时候住在农村,
见过不少修蹄、修老物件的手艺,
长大后再看这些视频,
倍感亲切。
看看修蹄,或能减轻焦虑
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
人类发展和量化方法系
助理教授刘飏告诉记者,
自己平时也会看修复老物件的视频,
这些视频虽然视觉上没什么冲击力,
内容也和日常生活无关,
但相比于看剧、看体育比赛,
确实有些解压的作用。
“心理学上有研究证实,
像玩积木、涂色画本一类的简单活动,
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压力,
减轻焦虑症状和负面情绪,
修复类的视频或许也有相同的作用,
唯一的区别是,
我们只是沉浸式地
观看他人完成此类活动。”
在刘飏看来,
人们普遍都有回避不确定性的倾向,
已知一个确定性的结局,
同样有助于缓解焦虑,
就像很多人爱看故事圆满结束一样。修脚(人的)、做家务、
采耳、挖蘑菇、开蚌取珍珠……
央视网综合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