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君对以创意取胜的故事挺情有独钟的,看到让人佩服的巧妙创意常常兴奋得不得了。
但这几天发现一个问题:有些故事的设定挺好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哎呀,这样的发展好平庸,浪费了这个好点子”,或者“what?到后面越来越乱,好像完全跑题了”。
研习君能想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贾老板和阿曼达演的《时间规划局》, “时间是唯一的价值货币,一个人手臂上所显示的时间(植入了芯片)就是ta剩余生命的时长”的设定新奇,但激励事件(男主母亲辛苦打工,仍是时间用光而死,男主意外得到大笔时间准备复仇)之后,发展却越来越boring,不外乎是男主在与上层富豪赌博时认识了千金女主,两人决心一起推翻时间规划局的统治,但情节发展居然是一起抢时间银行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故事的立意和设定、主题到底是一个东西吗?怎样才能保证故事的立意和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融洽起来呢?且听研习君今天的讲述啦。
立意=冲突开始到解决的过程
拉里•布鲁克斯在《故事工程》中提出了写作故事的四项基础技能:立意,人物,主题,结构(情节)。他认为立意就是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所谓故事脊椎。主题就是小说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格言或鸡汤概括。
一个完整的立意包括四个部分:复杂因素(就是冲突的开始)、冲突升级、冲突再升级(比第一次升级要深刻)、解决(要有创意)。
这四个部分分别构成小说的三幕四个部分(就是悉德·菲尔德首创的那种,第一幕开端,第二幕对抗,第三幕结局)。所以你要发展出一个小说的雏形,最基本的,就是要把冲突的四个部分全想出来,最起码,冲突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俩头尾最主要部分要想好。
布鲁克斯的说法扩展到了实际操作的层面,对实践写作更有指导意义,研习君很是赞同,并且马上就想起了诺兰的一系列电影例子!
最典型的就是《星际穿越》啦,这个片的“解决”就是五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的交流,诺兰是先有了结尾这个梗,然后借鉴了些日本动画片的剧情(类似高达什么的)把前面给补上,其他的世界设定、人物设定较为普通,并无新意。
《致命魔术》:解决就是“魔术的真相是复制人溺死本体”,创作手法就是先有了这个“解决”,再编出前面的贝尔和狼叔的恩怨——贝尔魔术失败导致狼叔爱妻死亡,狼叔展开复仇。
《盗梦空间》:片中的世界设定,比如多重梦境、混沌空间都是科幻小说和日本动画片老梗了,今敏的动画电影《红辣椒/盗梦侦探》比它的梦境层数更多、更复杂。但配合上“观念植入”这个“复杂因素”确实挺有创意,据说这个梗诺兰想了15年才想出来。
最早,诺兰只是想出一个从富二代多层梦境里里盗取商业机密的点子(冲突1原型)。15年后,他想出了“记忆植入”的点子,富二代那条冲突就有深度了许多。然后由“记忆植入”这个点子又想出了玛丽昂·歌迪亚被小李子“记忆植入”成妄想症的这条剧情(冲突2)。
所以,这个电影就很好看,因为有两条线,且两条线都是一个复杂因素造成的(有机结合的两条线),两线冲突的解决也会更有创意。
那么问题来了,立意与人物、叙事怎样才能很好地融合起来呢?
按麦基的说法,一个故事需要主角为了某个目标开启一段追寻之旅,途中不断克服障碍并抵达终点。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中有两条线,明线是情节转折/冲突,暗线是人物弧光,故事核心便是你通过这个故事要表达的东西,也是故事的灵魂。
研习君的体会是,一个故事之所以能成为故事,关键在于这些故事要素(角色、情节、结构等)和一开始闪现的灵感有没有互相组合起效,并自然地表达出你的故事核心。
还是拿《星际穿越》来说,点子(时空旅行、高维空间),目标(人类延续),障碍(环境恶化、科技瓶颈)和题材(科幻)构造出了背景和主要情节,并借助角色(父女)和结构(飞船/地球上的双线时空和后半部分的闪回)共同表达出片子的核心(爱拯救世界……)。
这几个要素的组合相当完美,大尺度的时空背景和闪回的运用让故事变得深邃,也让人类的情感显得尤为动人。
同样的科幻例子还有《降临》,电影改编自特德·蒋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作者是这样描述自己写作的灵感:
“我对物理学中的变分原理的喜爱催生出了这个故事。从一开始接触物理,我就觉得这些原理让人着迷。但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把这些定律作为故事元素写进小说里。
有一天,我看了一出由一个演员表演的话剧,说的是他妻子跟癌症的搏斗。我受到了启发,觉得自己也许能够用变分原理写个故事,描写一个人面对无法避免的结果时的态度。几年以后,这个想法和另一个朋友所说的她新出生的婴儿结合在一起,组成了这篇小说的核心。”
可见,小说的立意——你明知今后女儿长大后会得绝症而死,与丈夫的婚姻也会破裂,但是当这一切的开端—爱情降临之时,你仍然不忍拒绝走上这条路。
那么,确定了这个立意,接下来就该思考用怎样的情节串连起这个冲突与结局,嗯,非线性时间让人可以预知未来(点子)——外星文明的引入(空间设置、激励事件)——文字学家与外星文明交流(目标),这样倒推出来,似乎就水到渠成了呢。
当然,并非每个故事都得集齐这几个要素,研习君认为必需的是这三样:人物、情节和故事核心。所以有了点子之后,你需要:
① 寻找缺少的必需要素
这些要素不会凭空出现,需要自己去积累。
缺人物:多了解心理学,然后拿来剖析自己;观察他人。
缺情节:读麦基的《故事》和坎贝尔的《千面英雄》,了解常见的故事原型,多读多看。
② 组合要素并使它们生长
这基本上是件需要RP的事……开始时,很可能刻意选择出的组合还比不上随机的,但研习君可以提供一个鉴别方法:
如果故事要素互相之间能顺利起效,写的时候感觉是情节推着你走,或者至少会觉得踏实,有类似“唔,这说得通!”的感觉,有时还会冒出一两个意料之外的精彩之处;反之,如果写的时候是费力地拉着情节走,而且总是有种不对劲的感觉,那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你的初始选择。
多动笔,多尝试,选择要素的直觉会慢慢增强。
最后的建议,可以自己建个素材库,把平时的灵感分成人设、情节、核心等,按类别记录整理。写故事前浏览一遍,说不定想要的东西自己就出现了。
研习君还看到一个小技巧:把自己所有的点子分别写在许多小卡片上,然后闭上眼睛打乱卡片,整理整齐后再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把卡片一次排开,然后按照这些情节点自己编故事。这个方法研习君还没有试过,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试一试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