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超
近日,云南小哥赵荣坤的骑行之旅获得了网友的关注,在从西安到青岛1300多公里的旅途中,他用视频记录下自己与“翠花”的成长经历。记者随后联系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听他讲述独自骑行的初衷与路上的所见所闻。
向青岛骑行路上的赵荣坤
因为一场日落,爱上这片大海
与赵荣坤的第一次见面,是10月25日晚在石老人海水浴场的沙滩上,他在游客自带帐篷区搭起了帐篷,准备在这里静静享受海浪轻抚岸边的温柔。当记者走进帐篷见赵荣坤本人,他黝黑的脸庞上写满了质朴,又透露着一股坚定的自信,倒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他向记者介绍道,自己是云南曲靖人,今年25岁,曾在部队服役过两年,6月份刚刚从西安工程大学毕业,这次的骑行也算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
记者与赵荣坤对话
真正促使赵荣坤下定决心第一站就要来青岛,是因为他的两位朋友大黑和小谭,两人也是骑行环游的爱好者,曾花费一年半时间绕中国骑行了一圈。大黑是最早开始行动的那个人,在骑行过程中途经大理,遇到一位酿酒的师傅,发现自己对酿酒很感兴趣,于是在今年年初骑行结束之后就跑到了大理拜师学艺,他们的骑行之旅带给赵荣坤很大的震撼。“21年12月份,他们俩来到青岛和我打了视频电话,分享了青岛的一场日落,当时我就在内心埋下了向往的种子,有机会也要来海边看一看这落日余晖,感受一下海水的味道。毕业之后我有认真考虑过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因为自己是退伍大学生,通过相关政策可以去新疆从事编制工作,在考核通过后,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我想了一晚上,觉得既然自己有梦想,趁着年轻就一定要去尝试,一路上的所见所得可能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今年毕业之后在西安兜兜转转上了两个月的班,当攒够了“启动资金”,就踏上了骑行青岛的旅程。”
赵荣坤的帐篷
第一次走近岸边,我听海到凌晨4点
在青岛,闲暇时光去海边漫步,让紧张的思绪伴随着海浪的翻涌逐渐缓解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对于赵荣坤这个从小长在西部地区的小伙子来说,第一次见到令自己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大海,真真切切感受到那铺面而来的碧绿与湛蓝,内心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一路上所有的艰辛和苦闷都在这一刻化为了感动与欣慰,此时此刻,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能令人舒畅。赵荣坤对记者讲道,自己是9月27日从西安出发,10月23日下午4点半左右到达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当时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以至于见到青岛的第一句话,只是平淡中夹杂着喜悦的‘我到大海了。’骑行的决定冲动又很大胆,但真正实现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就会让内心中的千言万语都汇聚成两个字,值了!当天我就在这里搭好了帐篷,然后坐了在沙滩上听海浪直到凌晨4点多。”对他来说,也许这片大海才是自己吐露心声的最佳对象。
赵荣坤喜欢坐在沙滩上静静听海
日出时刻,浴场迎来了游泳的大爷们,赵荣坤也参与其中。“现在才10月份,海水的浸骨程度已经有一些超出了我的想象,刚踏进海里的前两步,明显能感受到双腿每个毛孔都在散发着热量来抵御海水的冰冷。我是冬泳爱好者,明白下海的时候一定要一鼓作气,所以我先做好了心理准备,然后在紧张又激动的心情下,一鼓作气扎进了海水中,只是适应了一小会儿,就再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了。当天天气很好,阳光照射下来,整个海面都波光粼粼,我本来熬了一晚上的疲惫感也在这时一扫而空,甚至觉得青岛的海水都是甜的。”等到赵荣坤再上岸时,沙滩上就有了足球、飞盘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一一尝试,与大爷大妈讲述自己骑行来看海的经历,有阿姨给他灌了两桶热水,补充水源后就安安心心回到帐篷里补了个觉。
赵荣坤向记者介绍道,自己在之前就喜欢户外运动,“我的爱好就是游泳、跑步、骑车,但前两项活动很难往职业道路上转变。自驾太快,没办法细致感受到更真实的世界,徒步又太慢,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更多地方,拥有更广阔的视野,骑行就刚刚好。骑行博主朱志文是我的偶像,我也想像他那样,心态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第二海水浴场的月光
第二海水浴场旁八大关的夜色
与“翠花”的不解之缘
赵荣坤有一个自媒体账号,名字叫做“阿坤与翠花骑行记”,当记者第一次通过这个账号联系赵荣坤时,没有想到所谓的“翠花”原来是一辆自行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自行车叫“翠花”?赵荣坤解释道:“我看到这辆车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它,银色的外表,磨砂的质感,内敛又不失端庄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初恋翠芳,当时自己内心暗下决定,就是它了。给它起名“翠花”,是因为这辆自行车的脾气像个女生一样令人琢磨不透,可能上一秒还开开心心地与它奔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下一秒就给你来一个晴天霹雳。我从西安到青岛这一路已经记不清它有多少次把我搁在路上了,骑行过程中光扎胎就有十几次,不是在补胎,就是在补胎的路上。有次到一个村子里,我正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它‘啪’一下彻底报废了,在荒郊野外没有修车的地方,我手上也没有修复的工具,最后只能拖着它往前寻找修车点。‘翠花’就像花一样美丽,也像花一样柔弱。”
赵荣坤与大海的第一张合影
“翠花”最严重的一次“生病”,是在河南境内。当时下了一周的雨,等了三四天也不见雨势变小,为了不耽误接下来的行程,赵荣坤只能冒雨前行,结果因为淋雨,塔基里面的钢丝生锈断掉,“翠花”又停摆了。村民给赵荣坤指路说可以去附近维修,结果等去了之后,才发现修车师傅只会修电瓶车,而且维修店里的工具也不齐全,只能去15公里外的县城修车点,赵荣坤无奈只能推着自行车步履蹒跚地向着前方走去。第二天到达县城,师傅从其它自行车上拆了一个零件换上,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忙碌,“翠花”终于又恢复了正常。“修车的大哥从中午12点一直忙活到下午3点,到最后只收了30块钱,我想着如果在专卖店修的话,光工时费可能也得几百块钱,但他看我是独自骑行,最后只要了一个成本价格,大哥以及沿途村民都非常质朴,一路过来让我感觉遇到的都是些温暖,”赵荣坤讲。
赵荣坤站在礁石上与碧海蓝天合照
旅途慢慢亦漫漫,骑行村庄感受最朴素的人文情怀
上午7点起床之后做好早饭,然后收拾东西,剪辑沿路拍摄的视频,就差不多到了10点,一直骑到下午3点左右,寻找露营地,搭起帐篷准备晚饭,这就是赵荣坤一天的行程安排。大学里参与过的野外生存社团让他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对于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他表示没有什么可担心,自己有4年骑龄,去过西藏、陕西、重庆等很多地方,一个自行车,四个驮包,一个小书包,就是自己的“全部家当”。“在外面住习惯后,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洗过热水澡了,有河就河里洗,有海就海里洗,户外运动就是要适应环境。一路的骑行算是穷游,饿了就用气罐点火做饭,困了就寻找合适的露营地,睡在帐篷里”。选址搭帐篷也有技巧,在北方基本不用考虑山洪、落石等安全隐患,赵荣坤喜欢选在草地上搭建帐篷,尽量在村子附近,既可以找人闲聊知晓当地的风土人情,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也方便过去求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生火做饭的问题,他有两套生火工具,一套是气灶,一套是柴火灶,在骑行过程中遇到一位气灶坏掉的骑友,赵荣坤把自己的气灶送给了他,后面的路程就基本都在路旁搭建帐篷,因为要考虑到使用柴火灶的安全隐患。
挡风板、气灶、小锅就是烹饪美味的得力工具
之前从西安回云南过年,赵荣坤一天骑行12小时,13天就完成了1900多公里的路程。这次骑行,他特意放慢了速度,“一天就是骑50公里左右,别人的骑行都是做好攻略,不光要定好目的地,沿途的路线也要提早规划,而我这次只是将大方向定在青岛,一路上很少走国道,就是在各个村子里穿梭,因为相对于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我更喜欢到这些地方看看当地的建设、种植的庄稼和老人的状态,所以有时候会绕一点路。在村里骑行车少、安静,也能更加身心愉悦一点,我还带了一套理发工具,想沿路给村里的老人理理发。从西安走到河南,再到山东,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老人生活明显变好了。走过那么多城市,感觉青岛人民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赵荣坤向网友介绍青岛海鲜
趁着年轻,要把想做的梦做完
10月30日,记者再次找到赵荣坤,此时他已经把帐篷搬到第二海水浴场,在沙滩上撑开了挡风板,将小锅放置在新买的气灶上,准备把刚刚下海捞到的牡蛎做成一顿丰盛晚餐。从海边礁石上敲下来的牡蛎并不像高档餐厅中的那样形状规则,也没有炉子烧烤让牡蛎的鲜味最大化体现,但是赵荣坤有自己的小配方:一包秘制煮肉料。等到锅中添水,将牡蛎放入煮上一小会儿后,再撕开料包全部倒入,香味瞬间在帐篷周围扩散开来,记者拿出两罐青岛啤酒与赵荣坤分享,等待开锅后享受美味的惬意时光。
赵荣坤向记者展示已经煮好的牡蛎
在烹煮过程中,记者询问了他骑行中遇到的困难,他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也不想把不愉快的事情记住,骑行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个人心态,车子会坏无数次,下雨天也会有找不到露营地的时候,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非要说有困难的话,那大概就是我想把自己的骑行过程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现在还不大会剪视频,以后还要慢慢学。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短视频如果效果比较好的话也能转化为部分收入,这样我骑行过程中的开支压力也会小一些。”说完,赵荣坤笑了起来。“第一次给家里人打电话说想要骑行,换来了爸妈的一顿臭骂,两次电话、三次电话都不行,我就打了第四次、第五次,爸妈后来也没有那么反对了。骑行是我真真实实想要的,没有必要被束缚,钱不够了可以上班,我会理发,可以去给人理发,只要有能坚持半年左右骑行的资金,我就会立刻出发。用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自由散漫惯了的心就收不住了’。我们这短短一生,如果每天都在空想,那么永远都不会成功,认准一件事,那就去做,至少曾经出发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未行动。”说完,赵荣坤掀开锅盖,邀请记者品尝了他从捕捞到烹饪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原生态大餐。
赶海后的收获
10月31日,赵荣坤平复好了激动的心情,准备收拾行囊继续上路,他的计划是先北上沿胶州湾骑行至黄岛,然后一路南下骑行至厦门。“目标是奔着厦门去,一路上也会走走停停,感受一下各个省市的风土人情。我还有许多战友,此次南下可以顺便去拜访一下他们,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回到云南。”傍晚时分,赵荣坤对记者说完自己的计划,然后挥了挥手,带着他的“翠花”向着日落的方向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