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宫|御花园(1)

推荐2年前发布 AI工具箱
34 00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今日介绍御花园

天一门

御花园位于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与明代紫禁城宫殿同时建成,清代改称御花园以后多次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御花园平面图

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 。园内主体建筑为重檐盝顶式的钦安殿,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园内以它为中心,东西大致对称分布了近20座建筑。

木变石

御花园东侧绛雪轩前,有一块奇石:木变石。由木沉于水化为阴沉木,再经过碳化木,最终变为硅化石,也就是说,一个木变石的形成,至少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御花园中的木变石,经历朝代的更迭,但表面的纹理依旧清晰可见。

乾隆因因喜爱这块石头,在石头上题诗,“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铿尔,节理尚依然。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

鎏金青铜独角甪端

御花园的中间有一座院门,为天一门,门外有两座鎏金青铜独角獬豸。

乳黄仙鹤琉璃影壁

两边有琉璃影壁。这面影壁上用乳黄色仙鹤的极为罕见。

海参石

在天一门的东侧,有一座看到一个长78厘米,宽66厘米,厚14厘米的石头,其形状如同一条条首尾相连的“海参”,因为这样的形状,这块石头被命名为“海参石”。

经过研究,专家们表示,这块石不是矿物质石头,而是海底珊瑚排泄物形成的化石,距今已有亿万年,珊瑚的排泄物形成的化石很少见,触感不同于普通石头。

诸葛拜北斗石

在天一门的西侧,有块图案石,上面似乎有一个头戴纶巾,宽袍大袖,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正在作揖的老人,而老人的对面有一组以北斗七星排列的白点,看到这样的图案,很多游客都会想到诸葛亮,因此,这块石头被称为“诸葛拜北斗石”。

天一门正面

明初修建紫禁城时此处并无门。明代皇宫多有火灾,嘉靖帝为图吉利,便于嘉靖十四年即公元1535年在此处增建院墙,并题名“天一之门”,取自《易经》中的“天一生水”,后被满人改成“天一门”。

天一门背面

整座门都是砖石结构,琉璃仿木斗拱,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一尺五高青石基座,白石月台扶手栏杆。拱券门青砖墙面光滑如镜,这种墙面叫做千摆墙。虽然这些主结构是砖石的,但采用红色实榻木门。

天一门门匾

嘉靖帝虽祈水护宫心切,此门却未曾显灵,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皇宫的雷火是史上最狠的一次宫内火。门扇上的九九八十一个鎏金门钉也破解不了木门的副作用。

承光门

钦安殿后为北门承光门。

承光门内跪象

承光门后两侧各有一匹铜鎏金卧象。这匹象前腿匍匐,后腿呈跪姿。大象本身谐音“祥”,寓意吉祥,这种腿姿的卧象叫做“前福后贵”。

秀山

御花园内多设山石景观,其中倚北宫墙“堆秀山”叠石头手法新颖。据《酌中志》记载,堆秀山原为观花殿。观花殿于万历十一年拆去,“垒垛石山子”而成。其山以玲珑湖石为主,间以草木与“小山子”。

石狮驮雕龙喷水

山前的狮子座上雕蟠龙,口喷水柱高达十几米。

园内甬路

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

园内松柏配怪石

园中奇石罗布并有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

今日只是对御花园做一个概述,明日介绍御花园中心建筑钦安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