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里亚托
柳 笛
有水就有桥,对威尼斯这样一个河流密布、水道纵横的城市,尤其是这样。据统计在威尼斯这个小岛就有着400多座桥,因而也被世人称为“桥城”。这些桥的造型风格各异,千姿百态,和江南水乡的石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气质风韵却又迥乎不同。这些桥有的如游龙气度宏阔,有的如彩虹奇妙无比,有的小巧的精雕细刻,有的简约的独具匠心,有的粗犷的鬼斧神工,有的富丽的巧夺天工。这些桥各有各的风情,各有各的味道,构成了威尼斯桥的交响诗。这里也有些有趣的桥,如拳头桥就是许多世纪以前,城内不同族群的人拳脚相见的地方;麦杆桥则是从前拴马、喂马的必经之处;叹息桥是重刑犯被押解前往监狱的通道;圣保罗教堂附近的乳房桥却更有意思:十五世纪,那里拥有众多妓院,威尼斯政府鼓励妓女对着桥梁的窗前或站立桥头时裸露乳房,以引诱和转化同性恋者,帮助制止在威尼斯不断蔓延的同性恋风潮。因而这座桥就被人们乘坐乳房桥。
然而,无论威尼斯有多少座桥,就历史之久远,影响之巨大,建筑之瑰丽,最著名的还是当属里亚托桥。里亚托桥坐落于威尼斯市中心,连接着威尼斯火车站和罗马广场,是这个城市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现今的大运河上已经有了四座大桥,分别是学院桥、宪法桥、赤足桥和里亚托桥,然而直到19世纪,大运河上就一直只有一座桥,那就是里亚托桥。虽然后来加建了三座大桥,尽管这三座桥的设计都来自大师名家,都运用了现代建筑手段,但却没有一座桥能够像里亚托桥那样,一直是威尼斯的象征。
大运河上有很多水上巴士,游客乘坐的居多。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快是快了,却与这座城市的气质大相径庭,完全不是威尼斯该有的味道。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商业这种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形式,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和摧残。商业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的见利忘义,绝不会顾得一个城市的文脉与风韵,因此,以最便捷的盈利方式凌驾城市气质的事就会大行其道。
我是乘着贡多拉去里亚托桥的。那是一个上午,天空澄澈,阳光奇好,水面上闪烁着一片片晶亮的光斑,射的眼睛睁不开。我从市政厅后面皇家花园的贡多拉码头启程,悠悠荡荡摇曳着的贡多拉,像飘在水面的一支羽毛,顺着大运河,曼妙的漂浮而去。这一路经过许多在威尼斯历史上卓有影响的宫殿,是一次宫殿建筑浮光掠影的观摩:著名的酱红色宫殿帕萨尼宫、蔚为壮观的葛拉西宫、因建筑立面镀金而被誉为黄金宫的法兰盖提美术馆、融合了威尼斯和罗马风格的圣卢卡的格里马尼宫、以科学、艺术和人文活动著称的哥特式宫殿卡瓦利•弗兰凯蒂宫、用于展示十八世纪威尼斯贵族生活的具有典型巴洛克建筑风格的雷佐尼科宫、浓郁的新文艺复兴风格主导又保留了哥特风味的斯皮内利角宫……这每一座宫殿,都浓缩着威尼斯的历史与文化,都凝聚着不同时代的荣耀和高贵,都值得人举步前往、深入其中做虔诚的拜访。
泛于大运河这条绮丽的水路,必然会经过学院桥。这座以独特的风采闻名于世的桥,是大运河上的第二座桥,直到1854年才建造完成。最初桥建的简单,远没有现在这样像一道虹霓跨过运河两岸,因贡多拉驶过桥下而俯身屈就而再次搭建。建筑师运用了现代的钢骨结构使它焕然一新,但威尼斯的市民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们习惯了木桥的感觉,享受着木桥所带来的古朴沉厚,留恋着木桥上观看日落的浪漫时光。在熙熙攘攘的抗议声中,政府做出妥协,在保持这座桥木质结构的前提下建造了新桥。这样学院桥作为大运河上唯一的木制桥,留存到了今天。当靠近桥下的时候,细致的观看桥上构成桥梁的方木、木桩、木板,面对那种岁月的沧桑,那种久远的亲切,心中便涌动起对于自然、对于过往的一种眷恋和追忆。桥上人潮涌动,挨肩并足,游走的、浏览的、照相的,络绎不绝,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一睹这座木桥的风采。
荡舟于蓝色的大运河,视野里如同拍摄风光片一样生动,沿岸浸在水中的宫殿像焕发青春一样醒目,一座座别墅民居在水中晃动着优雅的倒影,一条条小运河的河口站着观望风景的游客,一群群海鸥掠过头顶鸣叫着飞向遥远。微微的海风拂过脸颊,船夫浑厚的歌喉唱着优美抒情的《船歌》,顺水一路而行,如诗如画的美景给予人一种极其惬意的舒畅。行走不久,就看见横跨在运河上一座绮丽敦厚的白色石桥,以一种坚不可摧的牢固,一种千钧负重的沉稳,巍然傲娇于运河两岸。那就是里亚托桥。它像鲸鱼脊背一样隆起的桥梁,托起上面两排厅阁建筑,这些建筑叠石为屋,随着桥梁跨越南北两岸,千钧重负压于拱桥之上,丝毫不在意拱桥的承受之重。桥的拱梁两侧都有精美而细致的浮雕,迎面而来的是天使报喜雕像,一边是天使,一边是圣母玛利亚,中间的桥梁上则是安祥的圣灵。穿过桥洞另一侧的雕像是古老的圣马可和圣西奥多,两位威尼斯的守护神。过了桥洞后,就是贡多拉的码头,下船拾阶而上,就登上了里亚托桥。
这座建于1180年的桥,是为运河两岸高速发展的贸易活动而建。最初是一座木桥,商人们怀揣着攫取财富的雄心壮志,来往于不尽宽展的木桥,日久天长,木桥难以承载岁月的风吹雨淋,便又改建为较为结实的吊桥。吊桥在为威尼斯人鞠躬尽瘁了百余年之后,一场喜庆的观瞻把它送上了不归路。1444年的一天,意大利费拉拉的贵族莱昂内洛·德·埃斯特公爵的婚礼在大运河举行,那是一场展示威严、高贵、财富、奢靡的嘉年华,是威尼斯显达尊贵身份地位的大集会。一排排大型游船张灯结彩,鼓乐齐鸣,沿着运河缓缓而行,环游威尼斯全城。市民们比肩继踵挤在吊桥上,渴望一睹这难得一遇的世纪风采。然而百年吊桥却无法承受这狂乱的兴致,不胜重负而倾塌在水中,在运河两岸留下喧嚣的呼喊和长久的寂寥。这座桥的坍塌,给繁忙的运河两岸的贸易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经过数十年的酝酿论证,数度推敲建桥方案,在一次次喧嚣的争吵中毫无结果。终于在十六世纪中叶,威尼斯政府组织了一场以里亚托桥为主题的建筑竞赛,让欧洲建筑师们的聪明睿达归集于此,各尽所能。消息一经公布,竟吸引了众多的建筑大师、艺术家,著名建筑大师桑索维诺、帕拉第奥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也在其中,足见这次设计竞赛影响之大,参与者分量之重。大多数参赛者都主张建造多拱桥,桑索维诺、帕拉迪奥与米开朗基罗也是如此。一位叫安东尼奥·达·蓬特的参赛者与众不同,他提出造一座离水面较高的单拱桥方案,桥头用12000根橡木桩支撑为基础,桥长48米,宽22米,最高处距水面7米,桥上中间建筑商业厅阁,风格上舍弃象征神权的哥特式,融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特点,采用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他的设计被采用了。1580年至1592年,历时12年,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的里亚托桥诞生了。桥被建起来以后,这座桥就成了人们辩论的话题。当时很多威尼斯人不喜欢它,对它诟病犹多,对它的沉重,嘲笑是一个“不可靠的大白象”,对它拱桥上美丽如画的商店,认为是破坏桥的功能和线条的累赘。尽管经过四个多世纪的考验,里亚托桥岿然不动于运河两岸,人们已把它当成了威尼斯的一种象征,但还依然有一些执拗者耿耿于怀,据说时至今日,还有人谴责它的笨重和毫无价值。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走上桥面后,才发现这不仅仅是座桥,简直就是一条商业街。22米宽的桥面,排列着两排石砌商铺,这就在桥面形成了三条通道,两边的通道略窄一些,临着大运河,游人能够尽情观览运河两岸的风光,中间的通道要宽许多,便于游客在商铺购买首饰和纪念品。在拱桥的最中心位置,是一个高于其它建筑的拱廊,贯通了桥的东西两侧,让人有一种登顶的感觉和融汇八面来风的豁亮。这座桥的商业功能,让我想起了佛罗伦萨,想起了位于阿诺河上建于1345年的老桥,我想设计师在建造这座桥的时候,一定是受到了佛罗伦萨老桥的启发。
在古老的记忆中,里亚托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个区。有了繁荣的里亚托地区的贸易市场,才会有这座著名的桥,桥因区而得名,区因桥而扬名。如果从商业和贸易的角度讲,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当然是是里亚托的商业交易市场,它曾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市场。对于中世纪的欧洲而言,里亚托就像今天的华尔街和世界银行,令人敬畏而又向往。它是东、西方之间主要的金融通道,是威尼斯帝国在世界上巨大影响力的真正泉源。早在12世纪,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银行威尼斯信用通汇银行在里亚托开业,300多年来这家银行主宰了国际汇兑。1850年,第一家近代银行威尼斯银行在里亚托诞生,开启了近代金融业影响世界的新篇章。全世界的商人都对这里趋之若鹜,为的是它的黄金、珠宝、纺织品、瓷器、咖啡和香料。在十四到十六世纪,整个欧洲都以好奇的眼睛盯着里亚托,随想知道在这里将会有什么新鲜事发生。那个时候的里亚托是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是欧洲市场动向的风向标。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达·伽马的帆船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当1499年那个昏暗的早晨,达·伽马航行抵达印度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里亚托的巨商大贾们惊慌失措,坐立不安,几家银行旋即宣布停业倒闭。威尼斯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开始终结,左右着欧亚贸易市场的里亚托江河日下,衰落无法抵抗。尽管今天里亚托桥的东头,仍然有几家银行服务市场,但大公司都已经消失不见,曾经的商业聚会场所如今成了普通市场。尽管这里依旧人头攒动,充满活力,嘈杂喧闹,别有风姿,但与当年却是无法同日而语。弯曲的桥拱下,到处都是活泼的小生意,珠宝店的橱窗里放满金币、银币、金银饰品以及黄金的动物造型,透过敞开的玻璃门,可以看见那些珠宝商们依旧非常精明,导购姑娘们依旧风姿绰约,只是里亚托的市场已不再是旧时模样。走到桥西头,靠近圣贾科莫教堂的地方,这里是里亚托的中心区。这座建于公元421年的教堂是威尼斯历史上最早的教堂,当年的圣贾科莫教堂广场四周,就是曾经的威尼斯商业中心,世界的金融中心,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都集中在这里,众多的商贸公司也都云集在这里,这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教堂上那座著名的巨大时钟,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和此后的衰落,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荣与今天的落寞。
我站在里亚托桥的中央,顺着运河望去,鳞次栉比的古老建筑,富丽堂皇的教堂,金碧辉煌的宫殿,摊贩云集的街巷,简单古朴的住宅,人头攒动的市场,每一个角角落落都曾写着商业繁荣,运河沿岸更是创造财富的福地洞天。我想从这稠密的人群中寻找古威尼斯的达官显贵,我想在这摊贩如林的市场中寻找威尼斯的富甲天下。当然,这一切已不再可能,都是过往曾经了。但是莎士比亚在他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那句经典的台词:“里亚托桥可有什么动静?”却久久地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