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笔记3,包容合作的对待孩子

推荐2年前 (2022)发布 AI工具箱
41 0 0

这是《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的第3篇读书笔记,上篇写到,培养深厚关系的最核心的原则就是积极回应对方的感受。今天这篇继续延续如何回应。

如何包容感受

回应的感受的方式有三种:

压抑

“你安静一点!”,“ 没事的,不用大惊小怪” “你勇敢一点,别老是哭哭啼啼!”

这些都是压抑的方式回应孩子感受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越来越少和你分享感受,会越来越少和你说真心话。

过度反应

孩子伤心时,你比她更歇斯底里的伤心。我女儿之前在幼儿园被其它小朋友划伤了脸,妻子很生气,在家大骂,甚至说女儿怎么这么没用,不知道保护自己,还要她打回去。这是过度反应的方式。

这样孩子以后也不愿意跟你表达他的情绪,他会认为这样会给你造成很大的负担,更干扰了她的情绪,也让自己更有负担了。

包容

包容是指你可以肯定和确认你的所有感觉,你认真看待一种感受,但不过度反应,保持克制和乐观。

比如上面我女儿的例子,可以说:“怎么了宝贝,今天在幼儿园别人划了你的脸很痛,不开心是不是? 来,妈妈抱一抱,看一下,我给你涂点药就会好起来的。我明天和老师说要她注意些可以吗? 你也注意保持自己哦,脸划伤了就不好看了哦。以后要是有小朋友欺负你可以和妈妈说,妈妈会一直帮助你的。”

孩子知道他会获得你的关注和安抚,但不会受到指责,他就会愿意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需要父母接纳他的感受,不会觉得他的感觉令你感到压力。

包容是指看到孩子愤怒时,理解孩子为什么愤怒,用语言帮他表达出来。然后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让他被愤怒的情绪伤到。对待其它情绪也是一样。

孩子不会表达,帮他说出来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没发育好,有时有情绪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出问题来,还有孩子表述的事实不是那么准确,他们重点是在表达怎么的感受。

我儿子出生时,女儿3岁,出生之后,她一个人躲起来。经常生闷气,各种不听话捣乱,吸引大人的注意。

她那时看到家里突然就多了一个小成员,别人都说是她弟弟,但她对弟弟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概念。她只知道从这个小生命出现开始,大家的目光就都集中在他身上,她感到很孤单,没有安全感,那时因为不会说话,妈妈还一直吼她逼她说话。那时她肯定是感觉自己要被抛弃了,所以会做出各种事情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很多可能是大人认为的胡闹的事情。但我们那时并没有及时帮她表达出来,甚至在农村经常有人喜欢对她开玩笑说,你妈妈有弟弟了,不要你了。

作者也在书中有个很雷同的例子:

一个小女孩也是在3岁时,妈妈又生了一个弟弟。开始她是很高兴成为姐姐的,还会主动向其它人开心的介绍自己的弟弟。但是没多久,这种新鲜感就消失了,女儿开始经常发脾气,闹别扭,而且每天尿床。

妈妈一直鼓励女儿,说:“你会喜欢当姐姐的。”,但是女儿的行为并未改善,甚至越来越糟,这让妈妈筋疲力竭。

但妈妈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很讨厌自己的妹妹,觉得妹妹抢了她的东西。

想到这里,妈妈决定通过自己的经历帮女儿把感受表达出来,在感情上引起共鸣,理解女儿的感受。

第二天一早,妈妈对女儿说:“你很讨厌弟弟在家里,对不对?”女儿没有说话,妈妈接着说:“我记得你小姨出生的时候,我也很讨厌她,那时我就和你一样,每个人都对我说,你会喜欢你妹妹的,但实际上我根本不喜欢她,他们的关注都更多集中在妹妹上了,我觉得她抢了我的东西。宝贝,我们生了一个弟弟,这让你很难过,我很抱歉。但我们一样爱你的。”

那天女儿调皮捣蛋,妈妈没有责备她,只是说:“妈妈要给弟弟喂奶了,不能陪你玩,你很不高兴对不对,对不起宝贝。”

仅仅过了一天,女儿的行为就在改善,她甚至会去帮妈妈拿尿布和湿巾,还会告诉妈妈弟弟醒了。而那天晚上,女儿第一次没有尿床。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

孩子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你说得多么好,孩子不理解。还是只能通过你的行为去理解去感受。

我爸是那种和陌生人说话很拘束的人,所以我家的小孩子都这样,和陌生人说话特别拘谨。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打算结婚买房子了,叫村里的一个叔叔带我们去看他在县城开发的房子,想拿个优惠价。这个叔叔小时候读初中是住在我家的,还有点渊源。那天我们坐上他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很拘谨,基本不说话,跟我状态是一样的,我才发现我们两是多么的像。这都是从小在这个环境下影响的,从小在父亲那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下很不自然,对这种情况本身就有抵触情绪,当然不可能有外向的性格。

而我的一个叔叔就是很外向的性格,对谁都自来熟的那种,所以他女儿在这种情况就很自然,从小就觉得和人交流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好拘谨的,所以也是很外向的性格。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乞丐到我家了,我爸爸会给他很多饭菜吃,一点不会介意他脏。所以我对那些底层的人也会有同情心,上次我妻子在门口买那些老奶奶的菜,回来和我说讲价了挺便宜的。我就觉得不应该这样,老奶奶这么大年纪还来卖菜很可怜,我们省这几块钱不应该,还说了妻子一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你要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首先你就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言传不如身教。

管教孩子应该多严格

孩子光用爱感化由着他们自己也是不行的,我们还是需要管教孩子让他们形成一些习惯和遵守一些规则。管教孩子通常有三种方式:严格、宽松、合作。

严格****管教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把成年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例如孩子不吃饭、不写作业就惩罚他。没人喜欢被强迫,孩子也不例外,有些孩子可能会顺从,但有些孩子也会反抗。

这种做法的坏处在于,你是在示范一个“正确的做法”,这种做法是不灵活的,对挫折的耐受度低,你可能在无意间教他一定要做对,僵化的应对,对挫折的忍耐力就会低。

如果你习惯以专制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孩子将来容易走极端,他可能难以和权威人士合作,或难以担任领导者,或变独裁者。

当然这不是说不能用这种方式管孩子,你可以偶尔一用,但绝不能成为常态。不断把你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不是培养合作能力的最佳方式,也不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好方式。

宽松管教是指,从来不跟孩子谈任何标准和期望

孩子不知道别人对他有何期许,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也没有安全感。

父母决定不采用上一代权威教育模式时,可能又变得太宽松,完全不给孩子设限。但这种方式主要是应对上一代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在应对当前面临的情况。

但有时候孩子尚未准备好时,宽松的教养方式可能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好方式。例如孩子作业做不好,也许是对于他目前太难了。

**合作型管教是指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你更像是辅导员,而不是独裁者。**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合作管教具体怎么做呢?

  • 借由定义自己的来定义问题。比如“我希望你整理一下房间,保持整洁。”
  • 找出孩子行为背后感受。比如“是朋友还有弟弟把你的房间弄得好乱的,所以叫你一个人整理你觉得很不公平是不是?”“你是不是觉得作业太多了,写不完是吗?”
  • 确认那些感受。“这样不公平,是不是?”“刚开始做很难是不是?”
  • 和孩子一起合作,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问题。“我还是希望你把房间整理干净,这样你住得也会舒服的,你觉得怎么可以更简单一点做呢?”孩子可能会说:“我现在收拾玩具,然后休息一下,但是叠衣服很难,你能帮我一下吗?”
  • 坚持下去,必要时重复以上几个步骤。
  • 你可能觉得合作型管教太麻烦,但是这样做除了能达到你的目的外,你和孩子也更能敞开心扉,培养了更紧密的亲子关系,他也能学会如何妥协及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的管教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坑挫折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理心。这些都是在他成人后在社会当中很重要的能力。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